行走在哈林区(1984年,美国)..."> 行走在哈林区(1984年,美国)..." /> 四通故事(35)哈林区 - 博客 | 文学城
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四通故事(35)哈林区

(2010-04-04 14:52:10) 下一个


第五章 暂别四通
————————————————————————————————————————

四通故事(35)哈林区


行走在哈林区(1984年,美国)


赵教授热情地把我介绍给他的几位副总,都是他学生辈的年轻人:金震、黄湘、袁美南。金震豪爽、热情,方颚、大嘴,典型的猛男,太太是德国人,有一个精力十足、聪明顽皮的小男孩。黄湘,一个身材修长、相当清秀的小伙子,从名字就知道他原籍湖南,看来他是外省人的第二代,他和袁是夫妇。我到美国的第一天打Collect Call,接电话的就是袁美南。哈哈,幸亏她没有挂断电话,否则就不会有这次纽约行了。

赵总裁让他们分别给我介绍公司的市场、销售、工程、财务等方面的情况。他们主要做三种系统的市场开发:大系统是VAX780;中系统是68000;小系统是PC。客户主要是国内的单位。

他们真正的生财之道,没有讲。但通过几天实地观察,我自己发现了:他们把客户的培训费用,变成了不动产投资。那时候国内单位购买一台计算机系统,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在海外培训,例如1980 年我们在日本的培训。客户要为这样的培训付很高的费用:食宿、交通、师资、资料等等。我们在日本住王子饭店、吃伊藤博文老宅的中华料理,花的都是科学院付的钱。CST 则把这部分钱用来作为买一栋房子的首期,安排客户在里面住,冰箱里给他们准备了肉蛋、蔬菜、水果、牛奶、饮料和各种中国食品,由他们自己开伙。客户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CST 则把本来要付给旅馆、饭店的钱放进了自己的腰包,转为房产的投资。你看,他们有多聪明!

当年在长岛他们所在的地区,买一栋很像样的房子,也就是10 万美元左右。那时候他们已经买了两栋。这方面的投资回报,可能远比他们的主业要高。

我自己会乘地铁,所以很方便单独活动。我约了王传智,蒋敏美的老实丈夫,在曼哈顿见面。老王原来在北外学英语,现在在哥大学美国外交史。哥大在曼哈顿的上城,再往上,就是哈林区了。

哈林区,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地方。这是曼哈顿漂亮脸蛋上的一块伤疤。据说,从110 街往上,其“危险指数”也与街号的序列成正比。老王住在129 街,呵呵,正在危险的中心区。一出地铁站口,我就被震撼了:焚烧过的破败公寓、满街的黑兄弟、诡异的目光……是的,一个壮实的黑男人,牵着一个黑黑的小女孩,他用诡异得的有点恶狠狠的目光,肆无忌惮地盯着我。不,是盯着我拎着的、港商吴为烈送给我的、漂亮精致的真皮公文包。阳光下,真皮的光泽加上金灿灿的铜锁扣,显得分外刺眼。

我加快了脚步,他同步加快,我的心跳也同步加快。我突然想起佛大校园里的漂亮女生。于是,我回过头来,友好地、一脸灿烂地,和他打了个招呼:“Hi”。我发现,他原来紧绷着的脸部肌肉,明显地松弛了。我又特别笑着和小女孩摆了摆手,亲昵地小声地再说了一遍“Hi”,这时候,黑大叔脸上也有了笑意。我知道,危险警报解除了。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哈林区,我还是被抢了。那是晚上,我从外面回到老王的公寓。按了铃,上面给了信号,我推开了铁门。进屋的时候,旁边跟着窜进了一个黑影。我上电梯,黑影也上电梯。这时候才发现,是一个黑女人。她突然朝我跪下,不是抢劫,是乞讨。她咕咕哝哝说了一堆话,我只听懂几个单词:Children、Hungry、Money,大意是说她有一个孩子,在饥饿中,给点钱。这时候,给她一美元,甚至几个夸特,就可以打发。但我正好没有,只有在上衣口袋里按领馆指示给抢匪准备的二十美元,我有点舍不得。她见我没反应,又怕我离开,就一把抱住了我的腿。我使劲想把她推开,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胸部。她显然误会了,立刻就开始解扣子、脱衣服。我慌忙扔下仅有二十美元,夺门而逃。

气喘吁吁到了老王的房间,他奇怪我怎么半天没上来。我说了历险记。同屋的朋友们反应很平淡,因为他们都有过被人用枪顶着脑袋的经历。他们非但不同情我,还说我好运气,连碰到的抢劫,都是个温柔版。

当时和老王一起在哈林区混的,都非等闲之辈。我记得有大导演谢晋先生的儿子。还有一位和老王来往密切的朋友,就是后来蜚声画坛的陈逸飞。

当时,我很懊恼,懊恼为什么不随身多带点零钱;很心疼,心疼我这二十美元;甚至有些责怪,责怪领馆的告诫不够全面。

当然,也有感恩,感恩校园里的那位回眸一笑的漂亮女孩,还有那一声甜蜜的“Hi”。


1984年,美国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