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明月

面向海内外华人征稿荐稿、招商引资。 欢迎光临他乡明月:http://www.usmingyue.com 蓝月沙龙:http://www.usmingyue.com/bbs
正文

伍石:猴年马月神州行

(2004-12-10 12:34:11) 下一个

2004年是阴历猴年,这年6月恰逢马月;中国人习惯将那些遥远而渴望不可及的事情形容为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如今我终于等到了并实现了一些“小梦想”于猴年马月前后左右。。。。。。

 

(一)从三亚到杭州

 

去三亚过元旦是我多年的梦想。200411日我抵达三亚,在那里度过了18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冬日的三亚是黄金般的季节,气温22度左右。我住的那个度假村远离三亚市中心,周边比较原始,除了沙滩与大海,椰林中的鱼村,“黑美人”品种的西瓜,使我能吃到渔民刚刚打上来的鲜鱼,尝到刚从瓜地采摘的西瓜,一派田园风光般的生活,令人爽快无比!

三亚有些旅游景点,南山寺 最好,投资十多亿的园林,世界一流!亚龙湾鹿回头 天涯海角 等,已充满了商业味道,兴趣缺缺。而位于陵水县的“南霸天”的旧居,到是令人颇有兴致。《红色娘子军》的传奇给一代人太深的印象。我去之前当地人告诉我,不要说南霸天,老百姓听了会不高兴,应该叫陈财主,据说他对百姓不错,历史上却有其人,《红色娘子军》采用了陈财主人物原形。我到了陵水县城后,一路问陈才主在哪?终于在一个胡同中找到了。两层小楼及前后院保留完好,现居住着人家,没有对外开放。一位老者热情地为我介绍了南霸天的历史,可惜当地口音太重,我一句听不懂。后又去了当年陵水县苏维埃政权旧址,门锁着,因为没有游人来,仅我这个“老军人”还没忘本,在“政权”门前留影纪念。

今天的三亚,是一片无污染的净土和海洋,除春节游客高峰期外,更多的北方老人选择了去三亚过冬,如同北欧的老人去西班牙、塞甫路斯过冬一样,在那里享受人生、享受阳光!

六月正是马月,去杭州,我此行重点是参观刘庄——现名西湖国宾馆,当年毛泽东主席在此只是赏雪、读书加跳舞,而很少住,他说太奢侈,而多宿汪庄。今天的刘庄已半开放,任何人只要付8万元一夜的总统套房费用也可入住。国宾馆坐落在西湖湖畔,园林中的小楼,草坪中的竹子长廊和绿树荫荫的丁家山,构成了一幅美丽而舒适的自然景色。刻有“毛泽东赏雪处”的石碑在西湖边竖立,站在此处望西湖,这边风景独好!丁家山上有一小亭,刻着“毛泽东读书处”,坐在此山亭上读书,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一号楼曾是毛泽东居住和跳舞的地方,我们走入楼内想看看“故居”,经理说已改为总统套房,禁止参观。这座楼内部已进行了大装修,舞厅改为会议室。经理同意我们参观了那间昔日的舞厅,虽已面貌全非,但“音乐舞蹈”意境尚在。

 

(二)南京古都新貌

 

我第一次去南京是1961年,年岁太小,只记得过江要上渡船。文革期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在全国上映的记录片“南京长江大桥”插曲“桥工想念毛主席”被江清批判,说旋律象苏联歌曲“列宁山”,那是1969年,我正在北京师大二附中上学,音乐老师很严肃地传达了江清同志指示。原歌歌词是:

长江水啊水流长,

激浪滚滚向东方;

桥工想念毛主席,

就向葵花向太阳

这首歌曲作曲者是张殿英,被批像“列宁山”后由樊祖荫重谱,无论歌词和曲调,更充满了革命激情;

巍巍钟山迎朝阳,

万里长江添新装;

  毛主席亲手绘蓝图,

  工人阶级把奇迹创。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反帝反修斗志昂扬

在猴年马月,我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望着滚滚长江和桥头上“三面红旗”以及“工人阶级雕像”,使人感到逝去的时光和今天滚滚红尘交织在一起。。。。。。

明孝陵,朱元璋葬于此,几百年来未被盗墓,至今也未被挖掘,神秘而壮观的陵园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保护行列。

偶然路过南京军区前司令员许世友旧居,院内正在“开发”,大兴土木。

上中山陵方知孙中山确葬陵下;进总统府才见蒋介石办公室,出乎意料地小;而梅园新村周恩来及中共代表团旧居就更显得“憋屈”,加上邻居有国民党特务机关监视窗口,梅园与不远处的总统府大园林院相比,中共代表团与南京政府谈判的那种忍辱负重之感在身临其境后犹感深刻!1976年周恩来去世后,一曲“我爱梅园的梅”传遍大江南北。而蒋介石迁往台湾后,总统府大楼的“山”字形,又再现台北,不同的是南京总统府大院内的太平天国旧址孙中山旧居旁的园林及行政院小院和马夫及军乐队的下房等,是不可能重现台北了。

逛夫子庙,秦淮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桃花扇、李湘君熟悉的名字,陌生的历史,陪同我的武老师为我讲解后才方知一二。而更遥远王谢旧址早在千年前就不复存在了,唐代刘禹锡的诗更是沧桑: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平常百姓家。

江南贡院,非常有名,除了江南众多名秀才状元从这里走出,还有李鸿章这样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政治人物。不禁令人想起毛泽东所讲过的:我党的高级干部都是南方人,中级干部多为北方人。南方人细腻聪慧,重视细节,以小见大,而南京更不愧“十代名都融古今文化,三吴胜地聚南北俊才”。

 

(三)从徐州到微山

 

从南京到徐州,乘火车三小时即到。徐州又称彭城,历史上就有“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之说。这里是汉高祖刘邦起家之地,西汉建立,分封诸王,刘邦将徐州周围36县划为楚国,分给他弟弟刘交,以后延续了12代楚王,都葬在环绕徐州的群山之中。1984——1994年先后被发现挖掘出的西汉楚王陵和汉兵马俑,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古墓以山为陵,穿石为藏,墓室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深入山腹达百米,规模庞大,令人叹为观止,为徐州楚风汉韵宏大深厚的千年历史所震撼!

时光到了20世纪40年代,国共两军在徐州方圆几百公里的土地上进行大决战。如今战火已散去半个多世纪,新键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内刻有在战役中牺牲战士的名单,我走近细细地看,注意到他们大都出生于1918——1926年。讲解员特别介绍了战役中的一位国民党将军,他的儿子是如今海峡两岸百姓所熟悉的影星秦汉,他父亲姓徐,秦汉是艺名。

徐州这10年发展很快,城市里到处是新兴的大楼和宾馆饭店,作为全国铁路大枢纽,徐州正显现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从徐州到山东省境内的微山湖很近。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插曲唱到: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我到微山湖的梦想也在猴年马月中实现。村民划船带我驶向湖中,发现微山湖真大,湖水清芦苇长,据说9月荷花开,更是水花红绿美不胜收。京杭大运河穿过微山湖,所以常见货船驶过,水道湖水连成一片,很是壮观。湖上有“水上人家”,供游人吃住,我去看了一下,终没住离去。给我划船的女老乡一路用浓重的山东话讲她的故事;爱家、爱钱、爱小孩,见不得别人受苦,看见了就哇哇哭,眼泪浅!我一听她如此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便问:“眼泪深是不是就不爱哭?”她连说:“对对对”。

微山湖上有一座微山岛,方圆十几公里,是乡镇级,岛上有“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我参观后了解到刘少奇、陈毅在60多年前曾路过微山湖,陈毅特别写了一首诗:

横越江淮七百里,

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风影嵯峨甚,

残月扁舟入画图

离开微山湖,去泰安登泰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泰山充满历史和人文文化!

 

(四)从大寨到常家大院

 

2004年对于大寨人来说别有意义。整整40年前——19641226日毛泽东71岁生日那天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并在中南海接见了陈永贵。整整90前——1914年,陈永贵出生在山西某乡村,后移迁到昔阳大寨落户,他的到来最终改变了大寨人的命运,也历史性地记载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副总理,不拿工资的政治局委员来自大寨。文革期间大寨文艺宣传队曾创作了一首歌:红太阳光辉照大寨,大寨人革命斗志昂;劈山治水绘新图,战天斗地夺棉粮。歌曲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大寨人的奋斗精神。事过境迁,大寨人今天怎么样了?又一个愿望在猴年马月实现。

走进大寨,首先参观一个院子内的两排窑洞,当年很多中共领导人在此居住过,现全部对外开放。其中江青住过的窑洞故事最多。她曾两次到大寨,住进窑洞后要求与邻洞打通连成一体房间,陈永贵告之这样危险,窑洞容易塌,江青坚持,后仅打通一小洞门形成“里外间”。窑洞内的马桶引人注意,导游讲了江青当年如何将全套生活用品从北京浩浩荡荡拉到大寨,惟独忘了马桶,问大寨领导要,对方一是不太懂,二也没有用过,结果又专程回北京取。周恩来休息过的房间,大木头床下垫了两块砖头,导游介绍周恩来睡觉需“头高脚低”,那时的大寨哪有什么“自动升降床”,那两块砖头足以见证了那个时代。我还看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人住过的房子,总的印象是惊人的简朴!

登上虎头山,遥望七沟八梁、狼窝掌,穷山恶水早已旧貌换新颜,大寨梯田还保留了一些,很多已种上了树,退耕还林,陈永贵的墓地坐落在虎头山头,从1914年走到1986年的人生辉煌与暗淡交织了72年,永贵大叔终安息在虎头山上,可谓善终了。

参观大寨村,一派“旅游点”景色,走进一家农户,说住一天20元,但如洗澡用水就须40元;再进一家小商店,买了绿色杂粮和大寨革命歌曲CD,与店主讲价,对方脸一下变了。。。。。。临出门我忽见墙上挂了一张大照片,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来大寨时的留影,那时的周恩来已患癌症,照片里有个小男孩站在周恩来前面,我一看很像店主人,一问果然是。(小伙子生于1969年,那年他4岁。) 我马上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对不起总理,下次来要让更多的朋友到你的商店买东西,绝不讲价”。

陈永贵故居内围了不少人,陈的孙女在为游人买书签字,屋内墙上写着“禁止拍照”,我细看了一下永贵的孙女,30多岁,脸上显出已见过“大世面”和与太多人打交道后的严肃与疲惫。游人们大多静静地,无人与她交谈。我望着这些早已被市场与资本意识占领头脑的大寨人,不禁想起叶剑英当年来大寨时提的一首长诗中的两句:

永贵带头争上游,

共产仙乡凯歌传

离开大寨,去位于榆茨不远的“常家庄园”,这是山西继“乔家大院”开放后又一大地主庄园,其规模是山西之首。常家祖先靠卖茶起家,后又衰落,1949年后被改为“荣军院”,供残疾军人居住疗养,近10年随着改革经济大潮大势所趋,常家庄园修复原貌对外开放。

走进庄园,确实很大,从园林山水到古楼院落,工艺细节处处显示出东方审美传统,导游告之,注意院墙上的瓦,都是向内倾斜,为的是下雨时水全流入院内,故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山西人,精---算。

 

(五)北京新闻录

 

北京周口店我是第一次参观,被50万年前北京猿人的遗址及留下的石器所震动!而看一千万年的鱼类、兽类化石真迹后,令人难以想象千万年前大水覆盖的北京是什么样子?如今北京南城一带日新月异地发生了根本变化,偶然路过“爱莲舞校”,见几百名少女少男在老舞蹈家陈爱莲的指导下挥汗练功,梦想着日后辉煌的舞台生涯。

位于北京西城的中央音乐学院,近几年兴起博士潮,人人读博士,以前物以稀为贵的东西,在“一窝风”的传统习性下,全给搞“烂”了。

张艺谋新创意,以桂林山水自然风光做背景,搞了大型桂林歌舞表演吸引游客,北京的艺人策划随即“一窝风”跟上,在颐和园昆明湖水上搭台以西山做背景演出。

北京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不少并非第三者插足,而是“超级稳定”组合之后,眼睁睁地看着岁月把一方曾经一度最珍视的珍宝变成平常的东西而显得可有可无,“审美疲劳”由然而生,但为了面子,还不得不硬撑着“家庭门面”,大悲之情只有当事人本人心里清楚。

66日,美国前总统里根去世的消息在京城各大报纸以显著位置登出,不约而同怀念20年前1984年里根访华时的智慧趣闻,如在西安秦兵马俑,参观后里根对着俑群武士喊道:解散!正如老布什在悼念言中坦言:我从罗纳德里根身上学到许多关于幽默、关于欢笑的内容。

马三立的相声在北京颇有影响,马老去世后仍有纪念报道,某段子讲一个卖鱼的家庭,那天7岁的儿子在摆摊卖鱼,过来一老者想考考小孩的算数,问孩子一百斤鱼卖99斤了,还剩多少?小孩儿回答:剩十斤!老者急了再问一遍,孩子依然回答:还剩十斤,要是爸在这儿,剩得还要多

讽刺缺斤少两的“包袱”,就这么抖出来了。  

法门寺释迦莫尼真身“舍利”到香港,港人隆重出迎。历史上传闻“舍利”只要一动,就会天降小雨,那天香港晴空万里,记者现场报道这次老天例外,不想“舍利”一到港府,天上果真下起了小雨。佛法,神秘,无边!

北京的生活愈来愈“以人为本”,中国人的生活愈来愈人性化,在和平的年代如何过好和平的日子?在现代化的社会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老中青三代人,心中都有各自的主张。

 

转自:http://www.usmingyue.com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