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语,我的朋友情人助手

(2007-09-23 01:21:09) 下一个

    近来无论是在电视谈话节目里,还是在博友的博文中都经常看到关于“疯狂英语”的评论。出国以前也曾和公司同事到现场听过“疯狂英语”的讲座,记得同事被煽乎的异常激动,本虎当时不置可否。几年后的今天,细想一想无论学英语还是其它任何一种语言,仅凭疯狂喊叫可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本虎结缘英语的时间与同龄人相比算是早的。这要感谢北外毕业的虎爸妈耳濡目染的功劳。特别要说的是,这种耳濡目染并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他们日常用英语对话(每当有朋友问,是不是在家里我们一家三口用英语对话,本虎都觉得有些可笑,中国人的家庭对话,为什么用英语呢?),而是他们常常收听英文广播,或是引导本虎收看英语教学的电视节目。
 
    7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朋友一定对“Follow me”--《跟我学》有一些印象吧?那是一部有声有色的英语教学篇,由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情景对话加上胡文仲老师和外籍女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组成的。本虎在还不认识ABC的时候,就跟着Follow me学会了不少英语对话,据说是语音语调模仿得维妙维肖。那时候不过六、七岁,跟着虎妈去上海探亲前,最着急地是问清楚在上海是不是每晚6点半也能看到《跟我学》。不像长大以后,出国前先要搞清楚到那里还能不能看到《新闻联播》。
 
    有了小时候的口语基础,初中开始正式学习英语的时候就显得轻车熟路,此后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什么其它的考试,英语都是最为本虎拿分的科目。在中学的六年里,尽管英语使本虎很有光彩,但在虎眼里更像一位好相处、好说话不用费太多心思的朋友。特别是高中阶段语文才更像我早恋的爱人,牵动这我所有的兴奋点。
 
    与英语若即若离地走过大学后,就形同陌路了。本虎那几年的会计工作与English毫无关系,几乎将其淡忘。
 
    直到2002年初,做着出国读研的准备时,才又走进华尔街英语,把老朋友重拾起来。这一重逢,即刻擦出了前所未有的火花,爱上了英语。恕本虎懒惰,因此前专门写过一篇在那里学习英语的经历,不再累述,请到回忆:在“华尔街”的日子里来看本虎和英语的“爱情故事”。
 
    华尔街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虎的口语,而在Webster大学近乎严苛的英文写作课和后来一篇又一篇的英文的案例研究和论文强化着本虎的笔头能力。尽管开始的那么早,但是直到30岁,才真正感到走近了这种语言,可以相对自如地运用她了。
 
    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一次求职面试开始,英语陪伴着我走进一家又一家公司和国际组织进行面试。此后,就作为本虎的工作语言,每天至少与她亲密接触八个小时。现在的感觉,她不再想给我带来好心情的朋友了,因为来自各个国家的同事们都在很流利地用着她,大家水平相当;她也不再是我的情人了,因为用多了、久了,何来激情可言?如今的英语只是我的一个好助手,帮助我更好地与同事交流、胜任工作。
 
    说到底本虎的感受,学好一门外语,就是要花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死记硬背、大喊大叫可未必是好办法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