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根多:老别不老客

此博克里的文章,除注明为转载外,全部为原创.如要转用,留下过路钱:)
正文

一首杜诗和几个网名的传说 by 西直门

(2007-06-16 09:49:27) 下一个
网上人材太多, 防不胜防:)  这篇"野释"全然以假乱真. 不因为其内容, 但因其文笔和想象力!  加上马褂的野史,  老别的名字要永垂不朽了:)

原文连接: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rdzn&MsgID=72946



一首杜诗和几个网名的传说
来源: 西直门07-06-16 02:42:59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杜工部诗曰: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 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 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此乃杜工部《垂老别》诗,与另外五首合称三吏三别。列位看官当中,或有不知工部此诗的,或有知工部此诗,却不知其来历的。若有愿闻其详者,且听在下道来。

当年那左拾遗杜甫做此诗,确有一段公案,埋没经年,无人知晓。今见中年坛上几网名,触发在下将此公案说与众人,一吐为快,也了却一段心愿。

公元759年,己亥唐肃宗二年,史思明称燕王,作安史之乱后再次谋反。在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杜甫时年四十八岁。年春,自东都(今洛阳)归华州(今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

且说杜甫离开东都,一路上但见哀鸿遍野,尸骨成堆,贪官污吏,仗势欺人,搜刮民脂民膏,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因之写出了那沉痛悲愤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再往前走,更见兵荒马乱、鸡犬不宁,各家各户,鲜见男丁。又写出了《新婚别》和《无家别》。 一日早起,与一老翁一路同行,听其身世,且听且走,边走边吟,不觉已行至离华州三十余里。当与老翁分手时,又一首诗于腹中完成。此时饥肠辘辘,遂走进路旁一家酒肆,先讨来酒饭,再向店家讨过笔墨,一边饮酒,一边将诗书于纸上,只是还没想好题目。

不料杜甫此番书写,引来旁边一后生引颈相望。待杜甫放下笔墨,那后生过来问道,先生可是杜拾遗? 杜甫答道,何以知之? 那后生连忙行礼,曰,幸会先生,因日前读先生《新婚别》及《无家别》,敬佩得五体投地,今见此诗,与那两首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冒昧揣测先生便是,果然猜中。失敬失敬。请受晚生一拜。先生请这边入座。

当下,那晚生呼店中小二将店里上好酒肉端来,即与杜甫对饮起来。杜甫连日旅途劳顿,体力不支,几杯酒下肚,昏昏欲睡,道声失陪,便伏案睡去。

一觉醒来,已过正午,却不见了那后生。再看原先写好的诗稿,亦不翼而飞。杜甫忙问小二,可见适才与我喝酒那后生? 小二答道,见他往华州方向走去,已有两个时辰了。

杜甫连连叫苦,更心中惦念那诗稿,便告辞店家,一路向华州方向追来。行至天色将暮,路不好走,见路边一酒店,只好走进,欲明日再行。

走进店内,但见一妇人身着红袄,外罩一粉色马甲,露出两只红袖,正往香炉内添香。杜甫上前口中道,不敢劳驾娘子,敢问男主人在否? 烦请男主人做些酒饭?

那妇人还过礼道,我家夫君已被抓丁征走数月,奴家便是此店老板娘,仅我与两个丫鬟一起渡日。

杜甫问到,娘子可曾看到一后生? 话音未落,却见角落里坐着三五个后生,看似文人,其中一个背对着杜甫。但听那后生说道,今又得一佳作,且听我吟诵与尔等。杜甫不听尚罢,一听,正是自己刚刚写好的那首诗,再细看去,那后生手中所持,正是自己的诗稿。杜甫由不得怒火中烧,四下看去,但见墙角立有一木棰,遂操拿在手,走至后生背后,向那后生垂去。边垂边斥道,我此诗未加斟酌,且尚无题目,汝好大胆,竟敢说成是汝之作。斥罢,又要垂下。

那后生大吃一惊,扔下诗稿,向后退去。老板娘及众人慌忙将杜甫抱住,连呼,官人垂不得,垂不得,此人是老别呀。杜甫余怒未消,什么老别小别,他未经同意,擅拿我诗稿,我就是要垂老别,垂老别!

众人道,他是华州城内第一大户,倘若惹上官司,官人如何吃得消?

杜甫置若罔闻,道,忎他怎的大户,莫非我讨回诗稿,还错了不成。遂走到柜台边,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在墙上写下,少陵野老 垂老别于此。

众人皆识得,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不想就在面前。于是过来重新以礼相见,齐声道,我等拜见杜拾遗。 那老板娘对杜甫说,官人有所不知,这一带人皆好文学,犹好您的诗,那老别也是您的粉丝。想必是对您的新作渴望已久,饥不择食,不等你应允,即拿来与人分享,还望官人恕他则各。言毕,又从屋内唤出二女,对杜甫道,此乃我俩丫鬟,大妞与二妞,特拜见拾遗。二女亦是先生的粉丝。

那大妞与二妞在房内已听到刚才情景。大妞对老板娘道:“您有所不知,拾遗大人恨那姓别的也不是自今日始,有诗《春望》一首为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你看,恨别鸟惊心,恨这别字,恨得连鸟都心惊肉跳。

二妞接着道,所言极是,《无家别》里还有“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已经没有家,还要抓走,叫人怎样做老百姓呢?可见拾遗如何不喜欢这别字。

杜甫听罢,低头不语。 良久,抬头问到,敢问三位娘子芳名?那老板娘答道,我等乡间女子,皆无名,还望官人赠我等名。杜甫道,岂敢乱说。遂将身上仅剩两钱纹银掏出对大妞道“你太有才了,两钱赠你”。那老板娘没大听清,只听成太有才了2000,遂即下当作大妞的芳名。杜甫又对二妞道,你这等年轻,在上学前班?。那老板娘刚刚记下大妞名字,仅听到“上学前班”四字,遂将它当作二妞名字。待要问自己名字时,但见杜甫似乎诗兴又发,望着那香炉吟道,红袖添香。。。,老板娘误以为是说自己的名字,遂将“红袖添香”作为自己的芳名。

次日黎明,杜甫将诗稿留下,作为赠物,告别三人,继续赶路。三个妇人,回到屋内,忽然见到昨日杜甫留在墙上字迹,顿时想到不好。倘若那老别真的带着人来,那岂非麻烦。还是上学前班聪慧,寻思片刻,说道,有了。拿来笔墨,在“少陵野老 垂老别于此”中间添一“作”字,并将诗稿抄录于下,即成:”少陵野老作《 垂老别》于此”, 下面是诗。

下午时分,,知县大人果然来到此店,问明此事。不料他也是杜甫的粉丝,便叫人将墙上墨迹予以保护。并手书一副对联,上联曰:红袖添香老板娘,下联曰:太有才了学前班。横批:垂老别酒店。

由此传出一段佳话,酒店生意越做越好。可惜后来还是毁于兵乱,酒店不复存在,但当年那些人的后人,却于一千多年后,相聚于文学城网络之中。日前于网上见到这几个网名,不由得道出这段公案。

现距华州约三十里处,于当年旧址上,又有一座垂老别酒店。左右相距十里,还各有一家新婚别酒店和一家无家别酒店。生意很是红火。但凡新婚燕尔,夫妻将要分别,或出国留学,或到外地工作,都免不了夫妻二人到此吃顿饭,遥想当年动乱时节,倍加珍惜今日幸福。但凡外出打工一时无家可归者,路过此地,都要在此吃上一顿,怀念诗圣杜甫为无家可归者做出的叹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