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

作为四十岁的女人,作为过来人,作为妻子,我想说说过于女人的事情关于女人的心理关于女人的性格和女人的所有事情,希望我的博客让女人更
正文

西方舆论聚光中美经贸大战

(2007-05-21 03:48:04) 下一个
万维专稿:西方舆论聚光中美经贸大战

万维读者网 作者: 捷夫 2007-05-19 23:16:30



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评论专稿:中美关系大舞台的下一个节目是即将于2007年5月22到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全面展开的“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作为两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出席谈判的虽然还是美国财长保尔森和中国副总理吴仪,但对话的背景、内容和期待值都与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所不同,因此备受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从北京到华盛顿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话双方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去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始了中美之间就解决经贸摩擦而进行的高级谈判。两国商定,对话一年召开两次,轮流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



中美之间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知识产权等方面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分歧,而两国都承认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也可能是双方少有的共同点之一;故而两国都对战略对话不敢轻视,使其成为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现有20多种政府官员定期交流中级别最高、频率最高、受重视度最高的一个磋商机制。(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早在今年4月3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就对国外记者透露,中美两国正在“就相关的工作进行紧密和认真的磋商”。有消息说,为战略对话顺利举行,美国曾派遣财政部部长助理帮办访华,与中国外交部主管官员交涉,“有时竟一上午两度进入中国外交部”。媒体报道说,吴仪在“华盛顿对话”之前先期赴美所将与美签署的采购协议金额高达125亿美元。



美国如何看待中美华盛顿对话



5月1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版美国新闻周刊 (Newsweek InternationalEdition)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似乎反映出美国人的心态。美国对“第一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不满是众所周知的,正如评论所披露的,早在去年“北京对话”之前,美国国会就曾强烈要求保尔森在与中国对手谈判时取得“实际结果(tangibleresults,大陆媒体译为“有形的结果”)”。“不幸的是保尔森没有做到”。因此,“华盛顿对话”开始之前,保尔森本人说得最多的也是“希望战略经济对话能够产生‘实际结果’”。(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还指出,美国对“华盛顿对话”的高度重视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在对话实际展开之前的几个月中做足了功课,力图在对话中“占据有利地位”----就中国对其出口产品补贴政策向WTO提出诉讼、继续引用不公平贸易法有关规定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并与中国的竞争对手(如秘鲁、哥伦比亚和韩国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主要问题在于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等三个方面,现在还很难断定“华盛顿对话”能否真为美国带来国会所要求的“实际结果”。因为两国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新闻周刊的评论说,“除非美国对华出口比中国对美出口目前的水平扩大五倍,否则美中贸易失衡还将进一步恶化”。(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话之前 吴仪政治权力空前膨胀



在“华盛顿对话”之前,中国政局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故,前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黄菊因患重病实际上停止了职务;同时吴仪升任第一副总理,通盘主管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全局。



美国和西欧的媒体评论说,早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与美国商贸界打交道的吴仪将更加强势,别指望“吴女士会在对话中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让步’”。这种“悲观情绪”不仅表现在美国新闻周刊,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大型媒体中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踪影。



最要命的是这种情绪居然还影响到“即将征战疆场的将领”----“华盛顿对话”的美国代表保尔森。他在不断强调取得“实际结果”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丝焦虑。新闻周刊说保尔森日前坚定确信“中国肯定会更快地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不过,美国媒体也说,保尔森这次将会以其政治生涯作赌注,与他的中国对手拼个你死我活。看来中美之间的“对话”很可能是一场空前血腥的混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