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漏斗子:丙戌开篇---再说解放台湾(1-5)

(2006-08-22 16:25:40) 下一个
丙戌新年到,先给各位拜个年。祝新年里,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又一个新年到了,开篇说什么呢?乙酉年对台关系好像搞的红红火火,国民党等三政党的党酋纷纷登陆,不主张台独的国民党又在地方选举中击败了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这会儿中央电视台送台大熊猫征名又聚了不少人气,最后结果叫“团团、圆圆”,要我说应该叫“平平、台台”才好听。总的来说,在制止台湾急独上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不过,制止台独只是手段,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统一台湾。如果从这个大目标看,和平统一台湾进程仍然止步不前,没有见到任何一点希望。咱是坚决主张武力解放台湾的,而且是“一国一制”论者。所以呢,丙戌年的开篇就继续说这个问题,因为以前说过多少次也记不得了,这一次说自然就是——再说解放台湾,写多少就看时间,算是与同道聊聊天吧。 [ 此贴被漏斗子在2006-01-31 00:15重新编辑 ] 一、台湾这个“屏障” 在巨浪新型号导弹试射成功以后的一个务虚总结会上,一个力主在二零零八年前解放台湾的海军少将,讲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台海形势的持续紧张,激活并屏蔽了我们武器装备发展的目标,像目前这样的自主研制和进口并举,海陆空天齐进的发展势头,我真希望再有个十年。 是的,如果没有九六年的台海危机,没有九九年的驻南大使馆被炸,我们或许还沉浸在“和平与发展”的睡梦中。虽然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呈现出的“杀人不眨眼”的新技术,曾使军方高级将领震惊,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波及到国家决策层。以九六年台海危机为契机,以大使馆被炸事件为转折点,终于使最高当局意识到,国防建设欠账太多,已有的武器装备实在难以打赢一场局部战争,尤其是邓的军队经商政策,解放军有面临滑向八旗兵的现实危险。 力挽狂澜,从头越;柳暗花明,金戈开。 九十年代中后期起,明处以武力解放台湾为籍口,暗中以针对美国的“反遏制”、“反围堵”、“反干涉”为目标,从这个战略高处着眼,以几何级数增量的资金,开始了国防建设的“大跃进”,本来气息奄奄的国防工业顿显生机勃勃。现在,这个时间差不多有了十年,就已经硕果累累,而且是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等全面开花:东风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东海型战略巡航导弹,巨浪II型潜射洲际导弹,09III攻击核潜艇,09IV导弹核潜艇,039A型常规导弹潜艇,052B/052C/051C新,054型隐形护卫舰,隐形双体导弹快艇,红旗九型地空导弹,霹雳十二型空空中距导弹,大中型预警机,歼十战斗机,JH-7歼击轰炸机,WZ-10攻击直升机,99G三代坦克,空降战车、伞兵突击车……等等,众所周知的“神舟”咱就不说了,这个单子可以拉出长长一大串,看了令人眩目。其中又以战略导弹和海军的装备发展最为迅速。当然装备转化为军事实力,还要靠用武器的人的观念的转变,军队训练水平的提高,这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如果与世界头牌军事大国美国比,缩小了差距当然还有差距;如果和其他西方军事强国比,在战略武器方面,已经没有代差,在常规战术武器方面,差距已大大缩小。诚如军事科学院一位研究员所说,中国国防建设的目标,不是把台湾作为对手来设计的,只是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需要有台湾这个障眼。 靠着台湾这个障眼,如果从九六年算起,我们的武器装备建设发力猛跑,赢得了十年的宝贵时间。待美帝的“鹰派”和一切中国的敌人们一觉醒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已经具备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粉碎美国围堵的军事实力。从此,美国的航母编队再也不能在西太平洋上耀武扬威,转眼间中国已有了弹指间让白宫、华尔街烟飞灰灭的恐怖“胖孩”。怪不得,冷汗直冒的拉姆斯菲尔德要声嘶力竭狂犬:中国你发展这些武器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咱们不就是为了有一根打狗棒自卫,你美帝国主义要不知深浅敢对咱动手动脚,就操*你*妈! 二、谁在支撑台独 甲篇 支持台独的外部势力,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反华军事集团,这一点很容易看清,对此不能报有任何幻想。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中美关系问题,其利益的焦点,就是中国解放台湾,太平洋就不再是美国的天下。一个伸向太平洋的中国,一个以中国领衔的东亚和中亚经济圈,再有一个足以与西方文明分庭抗礼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将最直接的威胁到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进而还会使在世界舞台中心风光了数百年的西方文化回归到“地区化”。所以,我们解放台湾也不可能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他们能够保持中立就上上大吉了。 在台湾内部呢?大陆这边在分析台湾各派力量时,喜欢跟着台湾舆论的分类,把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派”看作台独,把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看作统派。其实那个蓝绿分类只是在指示选票流向上,有点说明价值,在统与独问题上,这个分法只会误导 民进党主张台独,是显性的,明人不做暗事,倒也显得光明磊落。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把武力拒统的希望寄托于美国和日本,没有为自己的理念血战一番的男子汉勇气,有点被人瞧不起。民进党以及“绿派”的支持者中,大多数是生活在底层劳动大众,按台湾说法是“草根阶层”,是可以争取的力量,解放军真的打过去,没准第一个出来欢迎的就是他们。民进党的急独路线,在美国人看来,会拖美国下水,导致中美直接对抗,这不符合美国利益。所以美国人开始不喜欢民进党和陈水扁,民进党如果不改变政策,倒台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什么悬念。被外部势力玩弄于掌股之上的台湾人还以为政府真有他们选出的呢,玩偶自赏,看着岛民的这点视野,真是觉得可悲。 国民党呢,基于党章上的条条框框,目前还不敢明目张胆主张台独,再者大多数人自身“外省人”的身份,要是主张台独必然是失去多而获利少,这也是制肘。国民党也喊统一,但是他的所谓统一,过去是“三民主义”,现在又改调了,唱起了“自由民主”,还以台湾是“民选政府”标榜自己的功绩。拿这个“统一”中国,切不说没有现实可能性,再说你想把西方那一套政治体制搬到大陆,也没有这个资格,也不回顾一下,对于国民党的选择,大陆人民一九四九年就投了票,一脚把你踢了出去,现在又在台湾被踢下了台。一而再、再而三,也不好好反思,这个国民党是没指望了,只是一具政治僵尸而已。 所以从本质上说,国民党也是不赞成统一的。“一国两制”他们明确反对;连战去年来大陆搞的“国共合作”,只是为了重新上台拉选票,谈话中就没有“统一”的内容;那个新任主席马英九虽然嘴上反“台独”,骨子里是“不统不和”,这最符合美国人的利益。未来的国民党将会象蒋介石一样,充当美国利益的代言人,换取美国的支持作为政治筹码,既实现美国的以“不统不和”牵制中国目的,又达到对抗大陆使国民党继续统治台湾的一党之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党仍然是阻碍统一的大敌,只是虚拟统一,实际台独,容易蒙蔽人。 乙篇 本来这一目,写到这儿就要结束了,这几天网上冒出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上发表的一封“泼妇骂街”式的文章,内容是就《中国青年报》“冰点”被封一事给胡锦涛的公开信。陡然觉得这个个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有助于认清这些隐性台独的危害,遂成乙篇。 在跟随国民党去台湾的大多数国民党后代们,或者还有少数台湾本土知识分子,在文化上还多多少少有点中国“情节”,因此在文化理念上不认同台独。但是他们在思想上是被“洗”了脑的一族,把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文化价值当作“普世真理”,这就注定他们骨子里“反共”,他们把共产党的中国等同于大陆的中国,对这样的中国是决不会认同的,在政治上对抗大陆这一点上,他们是“台独”的同路人。这个信仰,决定了他们对于台湾,有“宁予洋人、不予‘土共’”的立场。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作为统一的敌人面目会日益显现出来。 台湾没有他们文化的根,共产党统治下的大陆又不容他们“信仰”落脚,“漂”的一族必然趋向就是“有奶便是娘”。现在他们中有不少人,通过与大陆文化交流或者引进的“台资”进入大陆,广结“人脉”,与大陆所谓“自由派”勾结甚至提供资金,主动充当美国“和平演变”的别动队。龙应台的这封信,就是这些人图谋被当头棒喝之后,绝望中的歇斯底里。对这些人在大陆的“和平演变”活动决不能手软,从政治、经济、宣传甚至运用法律手段击碎他们的梦想。 简短结论:大陆统一台湾最大的障碍仍然是国民党,而不是民进党。作为战术手段,利用一下国民党,“合作”制止当前民进党的“急独”,使我们能够掌握统一台湾的时间表和主动权,不失为良策。但是如要把国民党作为统一台湾的依靠力量,我们将会丧失统一台湾一切手段,铸成历史性错误。 三、“一国两制”已成了绥靖的代名词 这是《丙戌开篇:再说解放台湾》的第三篇“‘一国两制’已成了绥靖的代名词”,试探一下这里有没有人有兴趣,如果有,节后全篇贴过来。这是咱春节加班之作。 从一国多制到一国一制,是统一国家形成中,国家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历程。在中国历史上,由诸侯各治其地的一国多制的分封制,过渡到天子治下一国一制的郡县制,表现着一种历史进步。读点历史,没有秦始皇“书同文、量同距、车同辙”,就不会今天统一中国的偌大版图和所依赖的文化认同。在西方殖民时代的蹂躏下,多少文明被毁灭,而遭受同样灾难的中国还能够不倒,靠的就是这个“一制”留下的遗产。反观今天四分五裂的欧洲,拼命想统一成“一制”的合众国,五十多年过去了,也只统一了货币,离那个“一制”还不知道有多遥远。在欧盟宪法被法国否决后,他们中悲观的人自己都在说,没有秦始皇,欧洲再过五百年也别想统一。 从七十年代末邓小平主政开始,中国解决治权或领土问题的套路,就走进了“留给下一代人解决”的死胡同。钓鱼岛是如此,南海岛屿也是如此,香港、澳门的“一国两制”其实也是这个思路,把“一制”留给后人去解决。归结到一点,都是对我们伟大国家和文化智慧没有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信心。实行这个政策的结果,就是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对周边流氓国家的领土蚕食,对台独势力日益猖狂的叫嚣,以一味的退缩达到息事宁人,事事退让,导致处处被动,战略上的退却变成大出血也在所不惜的绥靖。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民族问题,以“两制”方式统一,然后赢得时间逐步争取条件过渡到“一制”,最终实现一国一制,也是有前例的。例如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与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就是很好的范例,这个“两制”作为“一制”的过渡,表现对少数民族的尊重,是一种例外,而不是国家制度。但是,在香港澳门实施的“两制”不同,在政治上是对殖民资本主义制度的妥协退让,以实施“一国两制”为表征,把暂时战略的退却进一步固定为长期的“国策”,退让也由此蜕变为“投降主义”。如果说对港澳的“一国两制”还有对作为殖民地香港、澳门的中国人统一愿望的妥协的话,那么对台湾打出“一国两制”,就是对“台独”分裂图谋的容忍。幸好李登辉、陈水扁们不配合,使得“一国两制”无以为继。未来就是国民党再次执政,也不会认同这个政策,“一国两制”至少在台湾已经没有市场。这说明任何投降主义政策,都不会达成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甚至埋下分裂的基因。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的结果,已经孵化出“港独”,三天两头组织游行以“普选特首”与中央政府叫板,妄图以此搞出一个与中国“形统实离”的香港,然后充当西方敌对势力遏制中国复兴的前沿阵地,并以此收取西方给的“红利”来“振兴”香港经济。这一切的逻辑出发点,都是“一国两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台独”和“港独”是我们自己的绥靖政策养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国两制”是分裂国家的基因,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从现在起,应该做点亡羊补牢的工作。对港澳,要利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至外交力量,压缩香港澳门实施“两制”的空间,逼迫其逐渐向一制靠拢,争取用十年时间,将两地政制纳入宪法中“一制”的地方行政区划建制;对于台湾,将来无论用军事还是和平手段统一,政治、军事、经济体制,必须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一制”下地方行政区划的规定。对港澳台三地,至多可以给予类似广西内蒙那样的自治省、市的法律地位,但政、军、经、法“一国同制”的原则不能动摇。 在领土问题上,根据那个“留给下一代人解决”思路,酿出的“搁置争议”解决东海、南海领土的政策,培育了一些流氓国家对争议领土的野心,在美国的或明或暗的鼓动下,步步紧逼先下手为强,使我们失去了任何通过谈判方式解决领土归属的回旋空间,给后人添加了无穷的麻烦。这个“搁置争议”的最好注脚,就是日本摸到我们这个底牌后,策划以民间形式占据钓鱼岛,现在正在实施第二步,以事实占领这些岛屿为条件,正企图把我们的东海大陆架划进他们的专属经济区,并与美国围堵战略配合,酝酿对中国的军事挑衅。 总而言之,那个“一国两制”可以休矣。 四、“和平崛起”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 “和平崛起”这四个字很红火,到处被人引用,一厢情愿的把这四个字作为一个中国的发展战略。 “和平崛起”这四个字的词组,可分为两组。“崛起”就是通常讲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振兴中华是几代人的梦想,这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自无疑义;“和平”是指一种非战争状态,作为一种实现复兴的途径,至多是我们实现目标所希翼的手段,是中国复兴力图争取的方式,但不是目标。如果崛起要捆绑和平,那么就是舍本求末自缚手脚,完全也是一厢情愿。 这里的道理不复杂。中国的复兴,不仅要影响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且还会改变世界各种资源的流向和分配,有国家复兴就必有国家衰退,在此消彼长中,各种利益冲突是很难避免的。在中国的发展中,尽管我们可以“仁”字为纲,善待四邻,但是我们无法决定帝国主义、战争狂人以及他们的代理人为遏制中国的复兴用武力进行的挑衅。如果遇有这样的挑衅,中国是以不发展求得和平,还是以枪对枪维护发展的权利?“和平崛起”论者,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或者是回避了这个问题,这又恰恰是我们前进道路绕不过去的一个两难,必须未雨绸缪。 中国自二十多年前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起,就逐渐把经济融入市场体制,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经济越来越强壮。现在已经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前面是小有曲折的坦途,还是磕磕碰碰的崎岖山路,还是波云诡秘甚至有血光之灾的险途? 以我的认识,从市场体制切入,到可以窥得一豹。 市场经济体制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的简单的逻辑链就是:工业革命后的机器生产,导致生产者的社会分工,生产者的价值实现依赖于互相交换,这个交换形成市场,这个市场遵循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通过竞争此消彼长。人们很容易看到,这个市场经济比之以往任何体制,生产力提高了千万倍,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享受,但是往往看不到这个制度的致命缺陷:第一,机器生产是以矿产资源作为粮食和血液的,离不开能源以及各种矿藏,而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都是有限的,你用多了,我就得少用;第二,市场经济下的产品都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而这个市场又是有限的,你的产品卖出去了,别人的就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这种资源分配和赚钱方式,是你死我活的,而且随着所谓国际经济一体化,这样的矛盾冲突的范围将是全球性的。 市场制度上游与下游的这两个瓶颈,过去导致了无数的殖民者之间的战争,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殖民地、势力范围、拓展生存空间等等这些名词,其实都是与争夺资源和市场有关的概念。现在明眼人早就看出了美国的所谓“反恐作战”,本质上也是为了石油和市场的战争。可以说,以市场方式“崛起”的国家,没有一个是不通过战争的,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等,那一个是“和平崛起”的? 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碰到了这个问题,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外贸额已排到世界老三,石油消费已排到老二,铁矿、煤炭等数十种矿产资源消费已排到老大。现在我们还只是在低端产品上压过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人家还能占着高技术产品、第三产业、知识产权等赚钱,所以呢,就用配额制、反倾销、关税壁垒等和平手段与我们进行“文斗”,但在被中国产品压的喘不过气来 随着中国的复兴,如果那一天,中华文明的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要用去世界一半的矿产资源,中国的产品在高中低各个领域挤迫着发达国家,人家不再与你搞文斗,要拿出枪与你决斗,中国怎么办? 我们与其等着别人上门找碴,何不主动出击,列强们都是欺软怕硬的,我们如果能在战略制高点上,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那样,对着甘当列强的走狗泼皮打它一仗,在丛林中显显我大汉虎威,避免更大的战争,以换的几十年和平建设时间,这样的和平崛起,比被动挨打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每每翻开朝鲜半岛地图,看到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当初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还停留在三八线上不敢前进一步,就想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伟大——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为我们后人赢得了五十多年的和平建设的时间,我们应该留给后人的呢,是不是也可以从这里获得启示,担当起我辈应担的责任? [ 此贴被漏斗子在2006-02-01 00:45重新编辑 ] 五、做实西部进攻东部 “九一一”以后,美国为了适应反恐战略的需要,在对华战略的“两手”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在台湾问题上,以老子对付儿子的做法竭力阻止台湾的“急独”势头,与中国则以“接触”的软手换取中国对所谓“反恐”的支持和在“朝核”问题上的配合;硬的一手,则是以“反恐”为名入侵阿富汗,借机进军中亚,既而侵略并占领伊拉克,在丝绸之路上用“**革命”来建立一个又一个亲美政权,开辟“第二战场”,通过掐断“丝绸之路”和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来实现对华“遏制”战略。美国不愧是老到的帝国主义国家,问题看得准,而且出手快。 再老到的牌手也有失算的时候。由于美国对伊拉克占而不胜,迟迟不能撤兵,现在伊朗又跳出来与美国叫板,伊拉克更是陷入“越南化”泥潭。深陷于在中东构筑的这样一个异教文化的碉堡里,美国大兵不仅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还大量耗费美国的战略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激化了美国国内党派纷争,国家的战略目标处于动摇之中。这个时候,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军事实力节节上升,引起了美国的警觉,但又分身无术。按老办法是放出“台独”牵制中国,但中国新班子反独坚决,用台独闹,怕搞不好中了中国的下怀,武力收复台湾,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美国改变策略,这一次用日本咬中国,参拜靖国神社、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钓鱼岛归属,等等,拿出其中任何一个挑衅,都足以在中日之间掀起不小的冲突。日本呢,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影响力日益衰退,眼看着中国如日中天,正忙着收编东亚诸国,昔日构想的“大东亚共荣圈”正在演变成中国的“四合院”,遏制中国也正符合日本心思。于是,美日一拍即合,日本这条狗按照主子指使和自身愿望,开演了中日外交纷争的一幕一幕活剧。 面对美国东西部的围堵,尽管我们可以合纵连横,通过广交朋友来构筑我们的安全,但是要从根本上粉碎美国的围堵,必须主动出拳,用杀狗打主子的脸。问题是:中国应该向哪里出拳?我个人坚定的认为,要采取“西联东进”战略。就是做实西部,进攻东部。 所谓做实西部,就是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由中俄主导的国际组织,将美国势力逐出中亚。在这里我们与俄罗斯和中亚很多国家有共同利益,可以靠这个“统一战线”来运作,不需要我们单打独斗。要利用上合组织让中亚国家乘上中国经济战车,通过“富邻”政策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与中国合作中获得发展,并进而形成经济共同体。在共同经济利益的遮掩下,加快与战略盟友巴基斯坦或许还有哈萨克建立准军事同盟的步伐,建立中国军事力量西出阿拉伯海的支承点,最不蒂也有了北约东扩的战略缓冲区,以空间换得我们发展的时间。目前看来,我们这一手富有成效,已经遏制住美国的扩张势头。 进攻东部,就是要突破岛链围堵,把尖刀插到美日同盟的咽喉部,为未来将美国军事势力逐出亚洲做好战略准备。这个出击点,就是台湾!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我们没有盟友,完全要靠我们自己单打独斗。能获得俄罗斯道义上的支持,东盟能保持中立,就上上大吉了,日本、美国是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比较孤单,但是无论从法律和道义上说,这是我们的内政,师出有名,无论国内还是全世界华人圈,都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占据着道义的上风。至于军事准备,经过十年,已经具备条件,再说在战争开打以前准备是没有尽头的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台湾出拳,窗外“破五”的鞭炮猛响,没法静心写下去,留待下一目继续讨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