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军事专家:中国开始寻求"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zt

(2007-10-22 05:08:31) 下一个
军事专家:中国开始寻求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007年10月22日 南方都市报


富国强军齐头并进 中国军事变革加快——三位军事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思路

●程亚文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
●葛立德 国防大学军事科技教研室教授
●王泠一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对于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代表在解放军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对我军职责使命提出更高要求,将极大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强调军队建设服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在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也写入了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开始寻求“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我们面临着帝国主义特别是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一定要准备打仗。”这是1977年十一大报告中的原文。近半个甲子过去,时代的语境已完全不同。党代会报告中,仍然会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字样,但这只是和平年代的一种常态表达。海内外观察者更多注意到的是,中国在不断强调本国的“和平发展”,甚至在台海问题上,也有了“签订和平协议”的呼吁。有关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仍然存在,但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程亚文注意到,认为中国将和平崛起的声音日渐强大。

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提纲挈领的说明,三名军事专家就此进行解读。

军队高层大调整 素质有较大提高

  记者:在十七大之前,中国军队高层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你觉得这次人事调整有什么新的特点?

程亚文:军队领导干部从年龄层次来说,比以往要年轻。但年轻只是一个表象,在这个后面是官兵的素质包括高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年轻化也跟这个相关。整体受教育的水平、把握现代军队建设的能力这方面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在适应现代战争,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军队方面,他们比以往肯定会有更好的一个把握。

葛立德:除了年轻化和知识化,还体现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要求,把一大批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军官放在重要领导岗位上。此外,这些新任高级军官大多具有在部队、军兵种或军区机关、总部、院校等不同岗位的任职经历,这表明,我军干部交流任职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干部获得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砺练。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 强军有了物质基础

记者: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程亚文:十七大报告提“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就是将“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原则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去,这是大的指导思想的调整。

以往我们更多讲“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般的学者写文章、部队院校的教科书,包括十六大报告,都是这种提法。我的理解,以往这样提,更多是要求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在实际操作时就有主、次之分。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作为匹配、处于次要的位置,以前许多年一直这样做,也有其必要性。

葛立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建设有所削弱。当时提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在一定条件下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和让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慢慢走上了协调发展的正轨。这一次提出统筹指导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和军队建设水平来说,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记者:“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上。这个论断和以前似乎也有不同。

王泠一:改革开放早期,邓小平强调过“军队要忍耐”,即等经济建设发展了再强军。但现在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明年已经是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打下的物质基础可以有条件支持富国和强军同时进行。

程亚文:这里有时代背景的变化。在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当政时期,并非不希望军队强大,只是就国家整体而言,经济上处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能够提供给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财政、技术和人才资源比较有限。

但是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已经有比较大的起色,在经济建设成就的表象后面,是整个国家在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全面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已经全球化了。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必然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一些跟过去不一样的要求。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