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如果中美交战,美军还穿中国制造的军服吗? zt

(2007-12-08 04:52:11) 下一个
如果中美交战,美军还穿中国制造的军服吗?

2006年03月03日 学术中国 作者:明迪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2005年12月19-21日通过的《2006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Y 2006),于今年1月6日由布什总统签字生效。布什说,这项法案关系到美国的国防和海外利益、军队建设、以及与国家安全有关的能源工程。该法案进一步强化了“贝里修正案”中关于国防部购买国产军装的规定,并禁止五角大楼通过承包商或次承包商向中国购买军火。连同近几年美国盛行“中国威胁论”的现象一起看,使人怀疑,这个法案是针对中国的崛起而通过的。

  贝利修正案是1941年为了保护美国的棉花和羊毛产品及制造商而由参议员贝利提出的,后来不断扩充范围,包括食品和金属工具,1967又将合成纤维品补充进去了。根据新的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国防部所购买的食品﹑军装和帐篷等用品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产品,如果国防部长确定在国内市场不能及时地采购到这些物品而必须向外国采购时,必须在七天内向国会通报。

  美国国防部的财政预算从共和党里根总统执政开始就大幅度提高,到了布什总统执政后因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达到最高额,国防部2006年的财政预算是4193亿,比2005年增长了4.8%,比2001年增长了41%,其中用于军饷的部分增长了3.1%。国防部除了军队和情报机关,一切产品和服务都靠私营企业提供,从核武器、飞机、航空母舰到军服等18类军用物资都是靠招标进行,下订单不需要国会通过,但要向联邦政府的总财务办公室(GAO)汇报。

  美国国防部军用物资采购政策和条例都公布在国防部网站(http://www.defenselink.mil/)的分网站上(http://www.acq.osd.mil/),关于大中小企业怎样与国防部合作的详细方式都有介绍,质量要求,价格表,每年的季度报告等都有。“贝利修正案”也一直有效,但没有严格执行。2001年3月,美国国防部为了赶在6月14日庆祝美军陆军建军节而以四百万美金向中国定购了618,000 顶黑色贝蕾军帽,消息被媒体透露后,紧接着发生了美中军机相撞事件,激起美国国会议员和许多民众的义愤。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不仅影响到中国纺织品进口美国,也影响到美国国防军用物资招标中心的运作。该中心位于费城,每年有8000多个招标项目,是专门提供给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去年年底已公布2006年的招标计划和一月份的招标时间表,主要招标项目有军装、其它纺织品、医疗器材、通用物资和工业物资,军帽、大衣、军裤、内衣、靴子、食品等五花八门。我注意到,1月13日黑色星期五那天的招标项目刚巧是军帽,哪家公司中标没有被披露,但我不由得想到这是一个多么不吉利的数字,中标的那家美国公司以后会不会有什么不测的事情发生呢?签下合同的公司如果不能在海外建厂生产,岂不是提高了成本?

  国防部几乎在各个项目的生产上都通过承包商购买,大到飞机火箭,小到饼干和瓶装水,也包括尖端技术、科研情报等。去年年初曾看到一份报道说,美国的十大军用承包公司有七家在德州的奥丝丁,年底特意留意了一下,根据国防部年底的报告公布,2005年国防部最大的100家承包公司有10家在英国,7家在日本,7家在法国,7家在俄国,4家在以色列,4家在德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澳大利亚各有2家,巴西、芬兰、加拿大、瑞士、挪威、荷兰各有1家,南韩和新加坡各一家,分别是“韩国航天工业公司”和“新加坡技术工程公司”,其它都在美国本土,但这些公司可以subcontract and outsource, 可以把合同转手一部分或在其它国家(比如中国)建分公司和工厂。

  这100家公司的前10名是Lockheed Martin、波音、Northrop Grumman、英国的BAE Systems、Raytheon、General Dynamics、荷兰的EADS、Honeywell、法国的Thales、和Halliburton公司,前六名和2004年的名次一样。波音是大家熟悉的美国飞机制造公司,而我第一次听说Lockheed Martin是1996年该公司搬离洛杉矶前大裁员之时,美国大公司裁员前都会通知当地州政府给那些被解雇的员工发放失业救济金和介绍新工作,我当时在加州就业发展局工作,正好接手处理,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大航天公司。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大公司的副总裁或对外关系主管大都曾在国防部或其它联邦政府部门担任过要职,即有内部关系,或者说这些大公司雇佣这些有背景和人事关系的人来为自己拉合同,比如,Lockheed Martin公司的副总裁曾经是众议院国防事物小组的成员,波音的骨干游说活动家是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的夫人。

  据蓝德公司为国防部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承包公司生产民用产品和军用物资的质量标准是一致的,美国几家大型航天公司的大部分创收来自国防部的合同。

  据另一项报告显示,国防部的合同中有44%没有公开招标,高达360亿美金,此外,由于许多美国公司在国外建工厂或直接进口原材料,美国有16个产业受到威胁,包括纺织品、工具、化学产品、集成电路板、电池、夜光仪器等等。

  美国纺织品公司大多在生产棉花的南部,以北卡罗莱纳州居首,而北卡罗莱纳州的共和党众议员罗宾.海斯(Robin Hayes)正是这次强化“贝里修正案”的主要推动者。他认为强化“贝里修正案”是为了让美国本土的纺织品生产商不失去向联邦政府提供服装产品的机会。罗宾.海斯也是国会推动布什政府与中国达成纺织品协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说美国纺织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中国,去年年初进口配额被取消之后,中国纺织品进口猛增,美国政府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导致美国自己的纺织业的灭亡。

  北卡罗莱纳州的“全国纺织团体委员会”(NCTO)最近三年以来一直在游说国会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他们网站上有一条“中国威胁”告示,警醒同行业主,中国纺织业将会扰乱民主社会自由市场的竞争。该委员会主席卡斯. 约翰逊(Cass Johnson)说,推动《国防授权法案》是美国纺织工业的一大胜利。

  位于波士顿的美国“全国纺织业协会”(NTA)也在去年圣诞节前发表了一份声明,说美国国防部去年采购了高达2.5亿美元的军装和相关用品,新的法案将强化美国纺织业的供货系统,确保美国士兵享用最高质量的军服。卡尔.斯皮赫斯(Karl Spilhaus) 主席说,该协会同白宫的贸易官员就中国的潜在威胁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讨论,白宫政府也曾答应认真考虑。

  美国国防部军用物资招标中的纺织品分得很细,有床单、沙袋、降落伞、帐篷、做防弹衣用的布料、钢盔内的布料、防化学毒品的布料等。堵住了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又怎能防止其它国家如印度等国的纺织业与美国纺织业的竞争?众所周知,中国纺织品价廉物美,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劳动力便宜,停止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虽然可以挽救美国的纺织业,但也失去了一些大公司过去建立的生产基地。

  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外交转换”举动看,它似乎想同中国这个“利益相关者”发展合作关系,共同维持世界政治经贸的稳定局面,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国强大起来。纺织业产品是中国最大的一项出口产业,控制了这一项也许就能换取美国在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同中国谈判的主动权吧,但停止让中国制造军服很可能得不偿失。美国民众目前对《国防授权法案》反应还不大,只有纺织业在欢呼,从实际结果看,这更象是美国纺织业利益团体游说国会成功、对中国纺织业的打击报复。

  有一个住在缅因州名叫Mulkuth的普通博客去年8月在博客日志中写到:美国士兵穿的军服是中国制造的,如果哪天中美打起仗来了怎么办?可惜这个博客网站已关,否则可以看看他对《国防授权法案》有什么想法了。先借用一下他的话做此文的标题吧。

  2006.1.24 于洛杉矶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