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触碰台独底线 中美携手拦网 大陆军事准备“只做不说”

(2006-08-22 16:28:18) 下一个
扁触碰台独底线 中美携手拦网 大陆军事准备“只做不说” 2006-03-08 19:07:05 点击:1137 阿扁触碰“台独”底线 中美携手拦网 台海耐人寻味 华盛顿观察 03-08 2006 2月28日,到华访问的瑞士国防部长施密特没想到自己忽然成了中国的明星。当时,施密特正在中国国防部长曹钢川的陪同下参观北京附近的一支坦克部队。台湾却爆出了“终止国统会”的消息。接着,施密特意外地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按瑞士报纸Bielertagesblatt的说法,“这次接见使很多人感到惊讶。胡锦涛借此机会,发表了对陈水扁声明的明确政治态度。”于是,瑞士国防部长上了中国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 “大陆反‘台独’是反所有向‘法理台独’发展的倾向和动作。这就像踢一场足球赛,你不能等到对手临门一脚的时候才防守。而是对任何‘台独’的倾向都给予回击,防止今日的‘废统’演化成明日的‘修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指出。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政治系教授包瑞佳(Richard Baum )则认为:“中方对台湾的反应应该放在美国的背景下看。虽然中方对美国一开始对陈水扁的‘软弱’回应感到失望,但目前仍然在指望华盛顿能出面压迫陈水扁维持台海现状。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有多少回旋余地。美国国会中仍有不少陈水扁的支持者,而美国又受困于其他国际事务,白宫若真想压住陈水扁,难度不小。” 大陆的军事准备“只做不说” WMF 自从去年大陆发表《反分裂法》之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已经明朗。两位受访的布鲁金斯学会学者都表示,“台独”的触点并不仅仅是直接破坏“一个中国”的事实,而是任何向这一方向前进的信号。 “从迄今为止阿扁的动作看,‘终统’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他切香肠(salami slicing)式‘台独’的第一刀。”目前在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前任涉台中心主任杨伯江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首先,陈水扁在玩文字游戏,对美说‘终止’(cease to function),在岛内讲‘废除’。‘终统’后陈唐山(台湾‘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台湾‘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迫不及待地放话说‘终止’和 ‘废除’根本就是一回事儿,已经很清楚。其次,阿扁所谓七点宣示,已经明明白白地将‘未来宪改’纳入议程。所谓‘新一不’,实际是一个没有底线、随时可以改变的状态,是终端向‘台独’开放的单行线。‘终统’后阿扁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抛出了制订‘新宪’的时间表。可见‘终统’是陈水扁对大陆、美国放出的测试气球,下一步将朝制‘新宪’的目标迈进。” 然而,从同情台湾的一派美国学者的角度看,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中国领导人反对台湾领导人做的任何可能改变台湾现状的事情,从某些意义、某种程度上,这是正确的。但是台湾终止一个已经不起作用的机构的运行,并没有改变任何法律,并不是很符合中国的这种衡量标准。”美国迈阿密大学政治系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 )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金德芳也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的委员。这个机构直接对美国国会负责,但多会在中国问题上提出较具有批评性的意见。 在她看来,陈水扁这样做只是对《反分裂法》的一种回应,陈水扁或许在担心,现在正在开会中的全国人大还会通过什么别的法律来“遏制”台湾。基于此,她并不认为陈水扁终止国统会的举动是走向“台独”的表现。 然而,华裔学者黄靖反驳道:“从李登辉到陈水扁,一直在用实行‘动态台独’策略试探大陆的底线。‘废统’一事也是‘台独’势利‘小步快跑’的表现。这给大陆造成应对的难度。作为回应,大陆一直积极进行准备。除了在态度上认真严肃地对待外,军事准备不容忽视。” 2月底3月初,广州、沈阳、成都、北京,几大军区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三军联合训练。虽然中国媒体在报道时只字没提“台湾”,只将之定位为应对未来战争中“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趋势,但是这敏感的时机还是没有逃过台湾问题专家的眼睛。 “一旦台海开战,中国的七大军区将有四大被卷入其中,协同演练十分必要。”黄靖分析说,“和1995、96年的军事演习不同的是,中国如今的军事准备是只做不说,或是只做少说,即用行动讲话,切实准备,不以美国和台湾的动向所影响而转移,这样给予台湾的心理压力就更大。” 站在美国学者的角度,包瑞佳认为:“中方展开的所有军事准备只是一些象征性的(symbolic)做法。中国领导人无法在陈水扁‘大放厥词’后毫无反应。但是中方不会轻易地进行军事打击。” 黄靖认同包瑞佳对战争机会的预测,但是同时指出,对大陆而言,避免战争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战争。 WFORUM 再一次,金德芳提出了不同意见:大陆的反应过份了。 “解放军进行军事演练暗示北京对陈水扁‘废统’一事十分不高兴。为了做军事准备,中国的国防预算已经上涨了14%,这是让人担忧的。其实,胡锦涛对台湾问题的关切程度并没有对中国国内问题那么深,如果能把国防预算放在解决农民问题和下岗职工的问题上,钱会花得更值。”金德芳如此建议道。 北京,还需要华盛顿吗? “在台湾问题上,华盛顿和北京曾经做过妥协,中方接受美国定义的现状(status quo),把两岸统一定位在将来,以争取和平的前景。但最近几年来,站在同一战壕里的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黄靖分析说。 他看到,大陆的综合实力在明显增强。过去两岸的经济实力对比中,台湾处于主动,如今,中国却有压倒性的优势;政治上,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认可的‘负责任的大国’,很多国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而解放军军事实力的增长更是有目共睹。相对的,台湾内部政治在发生微妙变化,独派的机会越来越少,时间已经不在 ‘台独’势力一方。 “更重要的是,大洋彼岸,美国因为9.11的变故实行单边主义。布什因此失去了国际社会很多信用和灵活性。尤其是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再也没有了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盟友的支持,可用的国际资源越来越少。”黄靖说。 这一点正应了包瑞佳所言:“在处理两岸问题时,美国在顾虑中国。美印圆满完成核合作,这就是在建立一个安静的亚洲同盟来遏制中国。” 于是,中美对保持“台湾现状”的默契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废统”危机发生后,中国并没有公开寻求美国的声援,而是转而向其他国际伙伴“讨说法”。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3月1日紧急约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第60届联大主席埃利亚松,向他们转达了中国政府的关切,而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军委副主席曾庆红在会见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部长努尔加利耶夫时,都表达了相同的意见。这不禁让人在问:在处理台海问题时,中国是否还需要华盛顿? “大陆寻求国际支持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foolish)。”金德芳直言,“多年来,大陆一直反对台湾将两岸问题国际化,如今,它却自己打破了这个承诺。” 温和的包瑞佳则说:“中国的确是在建立多边的外交阵线遏制台湾,尤其是和周边的邻国紧密合作。但是,中国并没有放弃寻求美国的支持。” W M F 黄靖更加深入地诠释道,“中方现在越来越主动,此次危机它并不急于向美国求助,相反却抱着‘观望美国’的态度,看华盛顿能否压住陈水扁。如果美国能平息此事自然好,如果不能,大陆就会自己出面解决,但这意味着中美的‘现状共识’已不复存在了。”细心的他注意到,自从陈水扁宣布“废统”之后,中国官方的言论中再也没有提“保持现状”的字眼。 “美国现在越来越着急,对台湾的态度也从软转硬。”黄靖说,胡锦涛4月18日将飞抵美国进行访问,布什有很多国际问题想要与之商谈,因此不愿让陈水扁破坏了他的全盘计划。现在美国越来越积极地压陈水扁让步,就是希望在胡锦涛访问之前平息这场风波。同时,华盛顿也想向北京证明,他有能力压住台湾,避免美国的利益受损。 3月2日,美国国务院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措辞强硬的书面声明,称布什政府“期待台湾当局针对终止国统会运作一事,公开更正发言纪录,必须丝毫不含糊的申明,2月27日的宣示不是要废除国统会,也没有改变现状,并且再次保证,陈水扁的所有承诺继续维持有效。” 在黄靖看来,在未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对付陈水扁的主要策略就是“将陈水扁从台湾问题中剥离出去”。3月2日美国在警告陈水扁时,已经不再用“总统”的字眼了。另外,支持反对党就是对执政党的打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3月19日访美,美国将给予他高规格的接待。美国甚至还可以采取不让陈水扁或所有台湾高级官员过境的方法压制“台独”势力。 “我不认为陈水扁现在面临着美国巨大的压力,美国并没有用更强烈的态度压陈水扁妥协,只是让他回到最初的用词,不要用‘废除’(abolish)这样刺激的字眼,”对同样一份声明,金德芳却另有一番理解。她的言外之意是,华盛顿并没有“嫌弃”陈水扁。 对台新战略: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2003年以来的事实表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处理台湾问题是更加小心了。”包瑞佳对比道,“在1995年、96年,直到2000年,一旦台湾发生什么可能走向独立的事件,中国就会用军事演习作为回应。但是现在,中国不再用这种方式直接‘威胁’,而是制定《反分裂法》。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加温和(Moderate)的做法,但是反应也更加老练了(sophisticated)。” 来自中国的杨伯江则这样阐述:“中国大陆对台基本政策是一贯的、不会有变化;但第四代领导人确实有鲜明的执政风格,过去一年来的对台工作成绩很突出。” 杨伯江分析道,首先,中国领导人要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落实到位。‘胡四点’讲得很清楚,对于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其次,中国政府目前的政策展开更有章法,更富理性。“胡四点”今年被正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要通过将重大决策提交全国人大这一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履行法律程序。 W 2005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三是贯彻寄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F “胡锦涛对台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黄靖一语概括。他认为中国领导人一方面愿意会见有“绿色台商”之称的长荣集团总裁张容发,表达自己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仁至义尽”,另一方面在“台独”势利得寸进尺的表现决不容让。 O 而对美国,中国领导人也是心念诚恳的。华盛顿在“维持现状”中所做的一切,大陆看在眼里,都记在心里。 R “陈水扁不断触碰大陆的底线,制造摩擦,是为了从中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但是原本模糊的底线被越触越清晰,后果很可能是两岸人民都不愿看到的。”黄靖说,长期来看,中美双方很可能会建立一个框架协议,携手在这场政治球赛中对“台独”进行有效拦网。 U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