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代会不谈扁问题 扁再化解政权危机 (图)

(2006-08-22 16:28:44) 下一个

民进党全代会不谈扁问题 扁再化解政权危机 2006-07-23 20:26:36 转寄 列印   台湾民进党“全国党代表大会”结束,执政党并未回应外界期待,对陈水扁进行明确处理,不只完全未论及扁下台或退党,连象征扁“形式停权”的“党政合议”方案也胎死腹中;让陈水扁又一次化解政权危机。   全代会上唯一被视为和陈水扁有关的是,党内通过了“廉政条例”,把反贪对象扩大到正副首长的配偶、子女等家属,直冲“第一家庭”而来。此条例被外界形容为“第一家庭条款”或“赵建铭条款”,民进党可引用条例对扁夫人吴淑珍涉嫌SOGO案进行约谈调查。   通过“廉政条例”   全代会是在昨天上午通过了“廉政条例”,彰显党对“清廉改革”的坚持。条例规定,凡行涉及贪腐的党籍公职人员,如被起诉,至少停权处分;一定罪则革除党籍。   条例并清楚列明,包括正副首长、立委、政务官、直辖市长等主要公职人员,“因掌握庞大行政及立法权力与资源,易生贪腐行为,其家属更常借此对外以权谋私”,因此配偶、直系血亲甚至亲家皆须必须受到条例约束,一涉及贪腐须约谈调查。   民进党于去年底三合一选举败选后成立了廉政委员会,如今正式将“廉政条例”纳入党章,提升廉政委员会位阶和权力,并扩大实施范围,显然试图针对社会疑虑设立停损点。但条例是否将落实为具体行动,对涉案连连的陈水扁夫人进行调查,则尚待观察。   至于之前几天炒得沸沸扬扬的“党政合议”议案,原本让外界视为执政党在全代会上对扁“变相停权”的最可能具体动作,却因天王各有盘算,派系无法凝聚共识,最终胎死腹中,未能在全代会上提案公开表决,改而转交党中常会处理。   “党政合议”体制,五天前由新潮流系前总召段宜康首先提出,拟议将行政决策、人事布局等重要决定,交由党中央决议,原意是为建立集体领导体制,制衡一人领政的局面。但此后党内杂音四起,甚至演变为阁揆苏贞昌和党主席游锡□“争权”的角力战。   通过“解散派系”提案   而后党务系统接手推动,前日向媒体发表措辞强硬的《让改革启动》联合声明,指扁“不犯法不等于没犯错,不应罢免不表示没责任”,批评民进党过去六年“以人领政、以政领党”,形成“扁强党强、扁弱党弱”,故主张建立党政共治体制。然而联合声明却不以“党”名义而由“中生代”名义发表,最后一刻更意外删去“陈水扁权力下放形同停权”的明确字眼,採取“架构制度化集体领导”的模糊说法,凸显了党对扁要办不敢办、因多所权谋顾虑而终使不出力。   全代会昨天的另一项重要决议,则是以高度共识通过了“解散派系”提案,意味着民进党自创党以来的“派系共治”运作方式,将正式走入历史。   解散派系从正面上说,是结束了民进党派系的权力恶斗,避免派系运作持续牵制政党方向。反讽的是,“解散派系”动作却偏偏摆脱不了“派系运作”解读。由于民进党内各派系当中,数挺苏贞昌的“新潮流系”纪律和战斗力最强、具批判性却也善耍权谋;解散派系显然冲着“新系”而来,更被视为党内其他势力对“亲苏势力”崛起的群起抗衡。   “派系运作”表面解散实则暗流汹涌,立刻就在傍晚的中常会改选中显露迹象。中常会是党中央最高决策组织,由于将决定党未来一年新权力布局,牵动2008年党内初选形势,改选过程形同“泛苏系”与“谢系”两大阵营争霸战。15席中,除了吕秀莲、苏贞昌、游锡□、扁府秘书长陈唐山、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5个指定议席;改选的另10席,“泛苏系”人马抢下5席、掌握半数优势;谢系只保住谢长廷一席。“泛苏系”还在中执会的30席中囊括过半16席,同样压倒谢系4席。“泛苏系”成为党中央改选大赢家,也形同宣告苏贞昌在2008年卡位战已取得第一场胜仗。   “勇敢承担”什么?   民进党全代会会场,挂满了“勇敢承担”的巨型布条,连讲台布景、话筒前的小方块,都特别设计了“勇敢承担”字样,要展示民进党“勇敢承担”批评指责、虚心改革的决心。   外界确也一度对400多名党员聚集一堂的全代会有所期待,但两天会议结束后,舆论形容,是民进党“勇敢承担”了陈水扁遗毒。   中研院助理研究员徐永明指出,全代会传达的信息已是十分明确,民进党选择了“挺扁”立场,未来也不会再对扁和党的关系进行任何切割处理。   在他看来,扁在全代会前发表的声明,是扭转形势的关键转折点。学界一星期前发动“倒扁运动”一度引起民进党内的焦虑,使倒扁声浪尖锐化;但扁一周内积极召见独派大老、四大天王、党内立委,动之以情说之以理,再配合赵建铭二度交保,成功抑止了原本蓄势待发的“倒扁”氛围,巩固了党内“护扁”立场。“陈水扁在星期五近午夜突然发表声明,明确宣示做到任满的决心,更是一下子压缩了全代会可以操作的空间。当扁已不可能主动下台或退党,‘倒扁’力量也找不到着力点或正当性,党其实已经无能为力。”   再加上民进党内权力接班未明朗化,四大天王始终摆脱不了权力布局思维,因此在扁宣示不退以后,谁也不愿冒险出手,动摇当前的权力平衡。   为了在护扁之际仍化解社会压力,民进党必须借“廉政条例”和“解散派系”两个大动作,“起码做到回应绿色选民的期待”。只不过,“廉政条例”约束范围扩大到总统家人和亲属,徐永明形容纯粹只是个“姿态上的表态”,不太可能具体执行,约谈吴淑珍。   徐永明评估,在野罢免行动宣告失败、党内自扫门户的可能性不存在后,而弊案司法调查似乎也设立了停损点:“如今只看学界发动的社会运动能起着多大的牵制作用,否则,扁做到任满的可能性非常高。”林琬绯(台北特派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