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谷的回音

我的风格, 就是这东西南北无处不在的风, 有时会吹得你晕头转向, 有时会吹得你神清气爽, 但你永远不用怀疑风的真实, 与不羁。
正文

打工消费的经历

(2006-08-26 16:52:42) 下一个
家中浴室的莲蓬头坏了, 到店里去挑选新的, 眼睛不由自主就往那看上去更时尚的, 功能更多的, 当然价格也更贵的淋浴器上瞄。 突然想起来, 多年前刚到加拿大不久, 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一个淋浴器莲蓬头。
 
那时高中刚毕业, 从故乡衣食无忧的象牙塔中出来。  父母年近50才到异乡从头开始, 赤手空拳, 我也不能再过伸手要零花钱的日子, 又想锻炼英语, 所以开始去打工。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给人家看孩子。 家长是父母的朋友, 有个5, 6岁的智障的儿子。 因为是朋友, 再加上小孩子的特殊, 每小时给我3块钱, 那时据说普通的只付2块多。 不管怎样, 我是很高兴的, 有了这份工。 小男孩儿的智力和发育都只有2岁的样子, 除了极简单的发音,也不会说话, 更不懂得什么是危险, 所以照顾起来很是费心。 不过我因此也学会了换尿布, 喂食, 以及哄小儿睡觉。 本来什么家务事都不干的“小姐”, 终于也能抱着这不听话的小子楼上楼下健步如飞, 再加上父母宝贝儿子心切买的那一大堆迪斯尼的带子, 常常陪他一起看(这孩子也奇怪, 别的不懂, 偏偏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尤其有动听音乐的, 如美女与野兽),听力也大有进步, 所以我这一小时3块钱挣得卖力, 回报也颇不小。 有一日, 父亲说想换浴室的莲蓬头, 看中了一个20块钱的, 可仍然觉得贵, 我听了, 马上说“爸, 这钱, 我和你一人一半!”, 数出了10元, 交给老爸, 当时真觉得豪气万丈, 自己能开始贴补家用, 觉得这打工的滋味真是太伟大了。 这半个莲蓬头,便是我第一次挣钱消费。
 
但毕竟才3只大洋一个钟, 想着还得为上大学积攒点, 所以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数着纸币一张张多起来, 而不是去消费。 直到有一天, 看到一家录像带店的广告, 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居然有得卖好莱坞经典的老片子! 真真是让我欣喜若狂了好一阵子。 在国内最爱看的就是译制片厂出的黑白片--诸位, 还记得太阳浴血记吗?, 从褒曼到费雯丽到嘉宝, 在我心中不亚于是传奇人物的作品, 居然, 居然, 能够永久保留下来, 那是我第一次有了“出国没白出“的想法, 觅到了宝物一般! 再看看价钱, 总得在15到20之间, 对于我的“收入”来说实在不便宜, 可是, 可是, 这嗜好的引诱力又是如此巨大, 实在难以割舍。 最后决定每个月限定一盘, 即满足一下欲望, 又不至于过度。 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从家中到店的那段路不坐车走着过去, 记得是零下30多度的大雪隆冬, 但是我一路兴奋地走过去, 又一路两眼放光地走回来, 1个多小时, 就是满心的欢喜, 到现在还记得。 至今还留着的那10几盘录像带, 便是我第一次意识到, 挣钱, 不光是满足必须,还能满足自己的爱好; 同样, 很多爱好是要靠自己努力支付才有意义。
 
接下来, 便是离开父母, 一个人4年的大学生涯。 头两年觉得语言和课程都负担不小, 便不再打工。 贷款足够学费和房租, 生活费就得省着点用。 幸而那时周围的中国学生大多都是同样的一穷二白, 在超市很可以看到一个人看着物价发呆, 有时手中还有个计算器, 不用问, 就知道是中国学生在那里换算加币人民币, 来决定是否值得购买, 所以自己的手头拘谨也不算什么了。 这时的消费, 一切以必须,必要为前提。 今天仍然觉得麦当劳的早餐好吃, 就因为当时在那儿消耗一顿早饭可是我犒劳自己的奢侈, 味道是其次, 心情上的享受能记得很久很久。图书馆, 书店, 音乐磁带店是我常去做眼神“消费”的地方,  耗上几个钟头看书, 看看喜欢的CD, 想象着将来有一天能买上一张唱片的欢愉。 有时半夜从校园回家, 路过那些灯火彻夜长明的办公大楼, 心中就会念咒“将来, 将来, 一定要在那样的地方上班!”物质生活并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 但是精神生活往往建筑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 (在这里, 我们暂且忽略一下盗版这个词。 呵呵。)  吊一条咸鱼, 看一眼吃一口饭的日子, 乐趣是有一点的, 但若能够避免, 还是避免得好。
 
其间还有半天打工的插曲。 有一阵子流行去成衣场打工, 不用什么经验, 手脚协调点能踩缝纫车就行。 被周围的几个大妈们鼓动了几次, 决定去试试。 一大早, 6点钟就集合了, 跟着人, 坐了公车, 去了个内衣的成衣厂。 冒充自己会花红, 结果一上缝纫车就露馅,倒还真没赶我走, 扔给我几块废布料让练踩直线, 练了半天, 缝了两条裤子, 觉得自己实在不是赚这钱的料, 灰溜溜地就回了家。
 
到了第3年开始在系里的实验室上班, 十几块钱一小时, 我在心中念佛, 这可算是又打上工了! 别的不说, 每个月拿到正式的工资支票的心情绝对就是解放区的天。 虽然并不多, 但毕竟结束了铜板只出不进的日子, 于是又奖励了自己一把, 买了一套Dutoit指挥的老柴的交响曲, 甭提多美了。 这工作来的可及时, 到了大四, 就要准备找工作面试, 平时的千年不变的运动着装可不行, 得添置西装行头, 自此也算启蒙了我开始觉得衣橱中总少件衣服的天性, 虽然添置的速度在直到毕业工作后的一两年都还只是每年3,4 件计算。
 
接下来的事, 就很简单了。 300个大洋成就了我的唯一的一套面试装备, 找到了工作, 毕业后开始在异乡打正式的工 -- 搬去了消费更高的城市,在灯火彻夜长明的办公大楼上班。 为了尝尝一个人独住一间公寓的滋味, 每个月消费近三分之一的收入在房租上, 简单的温饱满足了, 就开始想往别的东西, 例如独立的空间和自由。  再以后, 买书, 买唱片, 买衣服, 都不再是问题, 而是要考虑清楚, 欲望是无限的, 限制欲望无目的膨胀的缰绳是要靠自己套上去的。 当然这可能是大多数和我处于同样状态下的人共同问题。
打工, 消费, 每个阶段都能带来不同的幸福, 或是艰苦。  对于我, 当年的日子很苦, 可是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甘甜。  希望到老了, 任何时候回头看, 都是这样甜的感觉。
 
现在呢, 就让我再奖励自己一次, 莲蓬头, 我要那时尚的,  功能多的。。。贵不贵的,嗨, 再说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