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新四军对日开战首记

(2007-02-24 10:38:16) 下一个
新四军对日开战首记
作者:辛军言

  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在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指令原分散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队伍,集中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4月初,历经许多复杂曲折的过程,江南游击队陆续抵达皖南岩寺,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江北游击队部分陆续抵达皖北霍山流波瞳,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5月份,新四军从上述两地开赴抗日战场,第一、二、三支队先后挺进江南沪宁一线,第四支队向江北皖东地区挺进。5月16日,江北新四军在蒋家河口首战告捷;6月18日,江西新四军卫岗伏击战高奏凯歌。从此,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史上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蒋家河口首战告捷

  1938年5月14日,第四支队先遣营东进至巢湖南岸的斩童岗、钓鱼台一带。这时,日寇猖狂进犯,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正在全线溃退,巢湖陷落,合肥岌岌可危,巢湖两岸一片混乱。第四支队先遣营刚刚从几百里外赶来,人数很少、武器简陋、情况生疏。但是战士们抗日情绪高涨,决心在这混乱的局面下,打一个胜仗,来振奋一下江北的人心,给疯狂的日寇一个教训。

  当天下午,先遣营营长带了侦察队到运漕河西岸的焦山方面侦察敌情,发现蒋家河口是敌人的必经路口,而且这里地形隐蔽,可以伏击。第二天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三天上午就得到情报,敌人从巢县出动了。

  淞沪战役以后,日寇在南线再没有遇到过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抵抗。他们从巢县出发后,如入无人之境,倒背着三八枪,哼哼呀呀地唱着歌,大摇大摆地开来,气焰十分嚣张。到了蒋家河口东岸,日寇分乘两条汽艇,向西岸驶来。一些日寇在船上敞开毛胸,捧起运漕河的水向胸脯浇着,笑着,仿佛这不是战争,而是游山玩水。埋伏在西岸的战士们见这情景,个个都把牙齿咬得咯咯响。当敌艇靠近西岸的时候,搁浅了,日寇一个个跳下了水。这时,侦察队长大喊一声“打!”机枪、手榴弹一齐吼叫起来,二十几个日寇没有来得及还一枪,就全部被打死在沙滩上,有的尸体、枪支被运漕河的波浪卷入河底。江北新四军的对日首战只十几分钟就漂亮地结束了。战斗结束后,附近的农民赶来帮助战士下河捞枪,捞上来十几支步枪、一挺轻机枪,还有两具日寇尸体,一面日本军旗。当地群众纷纷放鞭炮庆祝胜利,他们高兴地说:“中国有打日本鬼子的军队,中国就不会灭亡”。第二天,新四军同志拿了一支缴获的步枪和一套日寇军装,到邻近的国民党军司令部去送礼,国民党军副军长接见时,郑重其事地问:“贵军是几个团打的?”回答是:“一个组”。那个副军长根本不相信,他后来向目睹战斗情况的农民几番询问,才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新四军打得好!”

  卫岗伏击战高奏凯歌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后,狂妄至极,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他们以为百万中国军队败退后,再也不敢到他们的占领区来,他们尽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时,江南人民眼见大片锦绣河山沦入敌手,但没有看到过一支真正敢于抗击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他们还不知道新四军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当新四军初进江南时,他们向新四军投以怀疑的眼光,有的说:“中央军有飞机、大炮还打不过,你们这几条枪,打日本鬼子能行?”新四军战士们不畏强敌,他们认为,只有用胜利来打开局面,才能扩大新四军的政治影响,鼓舞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

在赣船山的一个竹林里,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设伏兵于从牌岗伸向卫岗、竹子岗的那条蜿蜒的公路上,以出敌不意的迅猛动作,一举歼灭日本的军队。会议结束后,粟司令员离开地图,一手握住竹枝,凝望着青翠欲滴的竹林,满怀深情地说:“四年前,我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参谋长,部队在怀玉山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了,先遣抗日的历史使命没能完成。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成立了一个先遣队,胜利地挺进到江南敌后,迎来了方志敏同志当时所预见的新形势:‘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1938年6月17日夜,所有参战的部队紧张地进行了通宵的准备工作。黎明前,队伍悄悄地进入了伏击位置。久久期待着的时刻,为祖国、为人民杀敌效命的时刻来到了。晨8点20分,从镇江方面开来了一支车队,一共5辆,为首的一辆是黑色轿车,很快就开进了伏击区。粟司令一声令下:“开火!”霎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大作,一辆辆卡车被击毁,一辆轿车周身冒火后冲到一个土埂上,又退了回来翻倒了,两个敌军官中弹跌翻在车底下。粟司令员冲到轿车旁边,一个受伤的敌军官猛地抽出指挥弯刀向他的后脑劈来,正在这危急的一刹那,机警的警卫员举枪击毙了这个敌人。在枪声沉寂之后,残余的敌兵突然从路旁深草丛里跳出来,疯狂地扑上来,战士们用刺刀捅倒了他们。卫岗伏击战胜利结束了,战果是:击毙日寇少佐一名、大尉以下30余名,击毁汽车4辆,缴长短枪20余支,日本军旗一面,指挥刀一把,日钞7千元。陈毅司令员听到捷报后,高兴地赋诗一首:“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从此以后,新四军驰骋在大江南北,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使日寇感到寝食不安,使闻风丧胆。新四军这个光荣的名字,成为大江南北两岸人民的光辉的抗日旗帜。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