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江伟文:也 来 谈 谈 GDP

(2007-07-24 12:40:18) 下一个
搜房首页 - 地产快讯
家居首页 - 家居快讯

主题:关于GDP的几点看法

作者:夯夯猪

访问夯夯猪的搜房博客

性 别:男
门 派:无门无派
论坛等级:超级元老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财 宝 箱:
夯夯猪的帖子汇总

也 来 谈 谈 GDP

江伟文

科学发展观成为贯穿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根红线,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并发出了“不能片面强调GDP增长”、“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呼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GDP呢?

一、GDP的含义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统计当年的GDP,实际GDP是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并以固定价格来表示的GDP。一般而言,名义GDP的增长由于价格膨胀而快于实际GDP。

二、GDP的统计方法

国际通用的GDP统计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产品流量法。即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年流量的加总方法,“(桔子的市场价格*桔子的数目)+(苹果的市场价格*苹果的数目)+(面包的市场价格*面包的数目)+……”直至计入所有的最终产品,统计出当年的GDP。第二种是收入或成本法。就是统计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这些收入是社会最终产品的成本。两种方法统计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

在我国的GDP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对应的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GDP的功能

GDP是一个宏观经济指标,最重要的是衡量一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它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它能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国家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通过分析GDP和物价指数、国民收入等指标,能够帮助经济调控者、决策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这些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GDP被誉为经济的世界语,是各国经济统计最基本的指标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引入GDP,20世纪90年代正式使用。引入GDP对准确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搭起一座互相了解的桥梁。以前西方国家领导人到我们国家来访问,问我们的经济发展如何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工农业总产值告诉对方,但工农业总产值并不包括第三产业这一块,国际上也不通用。使用GDP后,使国家经济统计公布的数字和世界接轨,让中国和世界在经济上有了共同语言。

四、GDP的缺陷

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等等。尤其是,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采伐树木可以增加GDP总量,但过量采伐森林资源会破坏环境,GDP却不反映相应的代价。再比如,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有害物质,GDP却无法表现这些损害。尽管我们的GDP增长很快,但代价也不小,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水平大大高于国外。过分追求GDP的增长率,可能会误导社会无休止地生产一些没有价值的商品,造成大量商品库存。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就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从统计角度看,我国采用GDP核算的历史比较短,又经历了从传统体系向新的国际标准过渡的历史,所以,与发达国家和一般国际规则相比必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一是资料来源方面还有不完善之处。如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服务业,缺乏健全的资料来源。二是分类方面比较粗。还未达到国际标准,如由于小型和个体工业企业统计缺少细分类资料。三是在计算方法上仍保留着部分传统方法。四是在数据发布上还不够及时完整,透明度不够。但是,上述种种缺陷只是暂时的,而且正在不断完善中,不能因此而否定GDP重要作用。

我们从GDP的缺陷,可得到四点警示:一是GDP增长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二是经济发展不能等同于社会进步。三是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来求一时的发展。四是不能仅仅以GDP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

五、一些地方对GDP的扭曲

一是盲目崇拜GDP。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DP的重要作用被充分重视,这是正常现象,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一些地方过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盲目崇拜GDP,把GDP的增长当作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衡量指标。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GDP为中心。指导思想导向出现了偏差,对GDP格外重视和偏爱,将其效用“极化”,任意的、人为的宣传、夸大GDP的作用。

二是刻意贬低GDP。近年来GDP的作用和统计不断遭遇理论界和新闻界的质疑。有人认为,GDP作为测量国家财富指标的缺陷很多,并不能真正地表达一个国家真实的发展,GDP驰骋大江南北的辉煌,已经雨打风吹去,GDP在江湖上可能混不下去了,GDP该“退休”了。也有人认为,从环境角度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消耗得越多,其GDP增长就越快,将环境污染算成对经济的贡献;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看得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其他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却被摒除在外。

三是制造虚假GDP。GDP在国外的统计数据与政府无关,与官员政绩无关,在中国却与官员的政绩密切相关。GDP是考核干部政绩、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指标,因此在我国现有统计体制下,各级政府对GDP统计数据高度干预,出现虚报GDP的现象。

我们需要客观真实的GDP,只有基于真实GDP基础上的分析判断、作出重大经济决策才有批指导意义,基于虚假GDP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判断、作出重大经济决策就会把经济列车引向歧途,误国误民。

六、正确对待GDP

经济的繁荣,是实现一切伟大社会抱负的先决条件。因此正确对待GDP,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GDP指标本身何错之有?我们不要盲目崇拜GDP,也不要刻意贬抑GDP;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GDP,而是怎样壮大GDP的同时,优化提高GDP结构和质量的问题。这就要综合考察GDP的增长是否与外贸出口、城乡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地方财政收入等反映社会财富增长的指标是否同步增长,综合考察GDP的增长是否与能源消耗量、交通流量等相匹配,综合考察人均GDP是否与人民的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适应等等。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经济学家萧灼基指出,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我国刚刚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仍属中低收入国家。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才步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意味着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这一阶段社会矛盾往往比较集中,也有可能加剧,因此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更加任重道远。


关于GDP的几点看法 -<3219>字节夯夯猪 2004-3-18 12:40:23(415次点击)

关于搜房 ‖ 房网中心 ‖ 联系方式 ‖网络营销解决方案‖ 招聘信息 ‖ 搜房家族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07 SouFun.com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30788号
版权所有 搜房控股有限公司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