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十一) 苏联借出兵对中国肆无忌惮

(2007-01-13 05:32:57) 下一个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十一)
──读萧峰文想到的

芦笛

(三)苏联借出兵对中国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

前文已经说过,太平洋战争一爆发,蒋介石就向苏联建议对日宣战,但此时苏联正陷在对德战争危机中,自顾不暇,岂敢两线作战?斯大林乃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老蒋的请求:“我再一次真诚地希望阁下不要强求苏联立即对日宣战。”
但转危为安之后,斯大林就把眼光投向远东了,1943年10月,斯大林向访问莫斯科的美国国务卿表示:“苏联政府研究了远东的局势,并通过了决议,一旦同盟国打败希特勒德国,欧洲战争一结束,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请赫尔把这一段话作为我们的正式立场转告罗斯福总统。”
这是苏联政府第一次正式主动表示愿意参战。相比之下,老蒋只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请求过一次苏联参战,美国则从未主动请求过,尽管他们非常盼望苏联参战。
因为苏联主动请战,丘吉尔便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德黑兰会议期间,试探了斯大林的参战条件。老奸巨猾的斯大林只是说苏联到时自然会提出条件来,但还是暗示了旅顺口,诉说了老毛子的“不冻港”梦,说苏联在远东没有一个完全不冻的港口,海参崴只是一个部分不冻港,而且处在日本控制的海峡包围中。罗斯福生怕苏联不参战,于是便代中国作主,提出大连可以改为自由港,而中国人会喜欢这主意。
待到1944年11月,苏联便背着中国,开始向老美提条件。次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条件终于在大国之间敲定,雅尔塔密约于11日由英美苏三国签订,条约如下:
“三强领袖──苏俄、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获致协议,在德国投降后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之二或三个月内,在下列条件下,苏俄应即参与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
一、外蒙古现状(蒙古人民共和国)应予保持。
二、因日本在一九○四年之后,而被攫夺之俄国原享权益应予恢复,其中包括:
1、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将交与苏俄。
2、大连商业港,列为国际港,苏俄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护。苏俄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
3、中东铁路以及通往大连之南满铁路,将由中国及苏俄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三国同意,苏俄之特别权益,应予保障。中国继续保持在东北之完整主权。
三、千岛群岛将割让交苏俄。
三国并确认对上列外蒙古、海港及铁路之各项协议,须征求蒋介石主席之同意。罗斯福总统在斯大林元帅之建议下,将设法获取蒋主席之同意。三强领袖获致协议,在击溃日本之后,苏俄上项之要求,将毫无疑议地得以达成。
苏俄表示乐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协定,俾得以武力协助中国自日本压迫下求解放。”
第一条说的是“维持外蒙现状”,那“现状”是什么呢?根据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自从该协定签订之后,外蒙的状况从未改变过,所以,那所谓“现状”也就只能是1924年的原状,亦即由苏联驻军控制,但中国在理论上享有主权。
第二条开宗明义就说明,苏联出兵是为了抢回因日露战争而丧失的在华特权,可以看成是日露战争的继续,那当然只能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掠夺落后国家引起的狗咬狗,而苏联据说乃是世界上第一个废除了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条与中国有关的两款特别出奇:旅大乃是中国城市,先失于俄,后失于倭。但当初满清和毛子在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旅顺港和大连市“租借”给俄国为期仅25年,就算你要收回沙俄帝国主义在中国获得的特殊权益,那租借也就早过期22年了牙?还有脸提那碴?
那中东铁路更是扯淡。前文已经介绍过,长春以北的中东铁路大部分都让老毛子卖给日本人了,以南的所谓南满铁路则在日露战争后被倭人抢去。两者都算日本人的财产。如今日本战败,当然理应由中国收回,老毛子怎么能把已经卖出的东西再收回一次?
日本战败,中国是主要参战国,血战八年,牺牲无比惨重,反倒无法收回失土,要将其奉送给最后几天才参战的老毛子。这不是比一次大战结束后中国受到的不公对待更屈辱万倍么?
一战中国虽名义参战,其实毫无贡献,只不过是向劳力紧缺的欧洲输送了点劳工而已。战后本该收回德国人占领的青岛,凡尔赛和约却将其转送给日本,因此在中国激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但和二战结束中国蒙受的领土牺牲比起来,那事根本就无足挂齿。更屈辱的是,一战时中国代表好歹还参加了巴黎和会,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而雅尔塔会议中国根本就不得与闻,全是大国在背后作的交易,以致老蒋不能不命令驻英、驻美大使去打听,当真是丢脸之至。
因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公布后,全国自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苏抗议和示威。这爱国运动和五四毫无区别,却又为何从未见诸中共出版的教科书?中共无耻“默杀”这场范围、规模和声势远远超过五四运动的爱国运动,还有什么资格冒充“民族英雄”?
与苏联坚持帝国主义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二次大战后,西方列强纷纷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将租界退还给中国,并由老美带头与中国签订了平等条约。就连最顽固的大英,也在口头上同意归还香港,尽管后来未成事实,但人家毕竟还不敢像苏联那“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明目张胆,把恢复已经丧失的沙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要求,公开写在国际条约中!
不仅如此,虽然斯大林在中苏会谈开始时就提出只能按雅尔塔密约谈,但他们连那密约都不尊重。我已经在旧作里引用了沈志华的文字:
【而实际上苏联重新提出的条件与雅尔塔协议有很大差别:(1)关于维持外蒙古的现状,苏联的理解是承认外蒙古独立,而中国的理解是外蒙古虽然当时实际上是独立的,而且那里只有苏联军队,而没有中国军队,但在法律上中国还是宗主国;(2)关于旅顺和大连,不只是港口的问题,还加上了“陆地和邻近海域”的内容,旅顺、大连周围地区虽由中国的民政部门管理,但管理人员的挑选却要由苏联批准;(3)大连城市由中苏共管,大连港口要成为中苏专用的海军基地,而且由苏联管理;(4)旅顺港虽由中苏共同使用,但苏联想获得行政管辖权;(5)中国必须同意建立一个为期40年的中苏联合委员会管理满洲铁路,而且委员会负责人、经理以及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必须是苏联人。[24] 】

自从美国开始大量援助中国后,老蒋便对苏联敬而远之。这原因是两重的:第一是他从亲身经验里知道苏联乃不折不扣的赤色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领土野心。第二当然就是共党问题。当时华北都已经基本沦共,共党势力空前壮大,他就算再笨也看得出来,战后共党必然成为最大的灾难。
因为这考虑,他根本不愿意苏联插进来。但自史迪威事件后,中美关系一落千丈。美国对国府的战斗意愿和能力基本失去了信心,巴不得把苏联拉进来。雅尔塔会议刚开过,老蒋便命令驻英美大使打听,从驻美大使魏道明那儿获得了罗斯福本人透露的消息。老罗并且还说,虽然这事得由中国作主,但他本人倾向于满足俄国人的要求。
既然如此,老蒋也就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决定放弃外蒙,但在东北问题上力争。可惜他有个七寸捏在斯大林手上,那便是“中共牌”。
斯大林与其他老布尔什维克如列宁、托洛茨基等人的一个重大区别是,那些人还是革命家,“国际主义”的马克思教条还对之有影响。而长期执政早就消磨了斯大林可能有的革命家情怀,使他彻底变成了新沙皇。各国共产党不过是他用来维护苏联国家利益的工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点都不含糊。过去在被西方围困时,他不遗余力地支持西方国家的共党捣乱,随着二战导致的苏联和西方的和解,他的态度也改变了。1943年,他应西方要求解散了共产国际,战争临近结束时,他曾亲口向丘吉尔保证,此后绝不会再支持欧洲共党闹革命。但后来冷战爆发,他又恢复了原来的政策,成立了“共产党情报局”来代替解散了的第三国际,再度输出革命。
但只有在中国,他搞的这一套才最成功。世界历史上大概再没有使用第五纵队如此成功的第二例,靠代理工具运作,竟能全然拨转外国政府甚至全民运行的大方向。
抗战爆发前,他急于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利用中共先制造了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后又迫使国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与日本开战,使得苏联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逃脱了战祸,把祸水引到了中国人民头上。血战八年后,他又再度利用中共向国府施压,把我党当成了他强迫中国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的有力讹诈手段。
正当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和斯大林苦争之际,波茨坦会议召开,会谈只能停下来,为之让路。此时杜鲁门当了总统,原子弹实验成功,不再想让苏联染指远东,但又不好变卦,于是便告诉中国,雅尔塔会议说的是大连可以建为自由港,并没有说让它变成苏联的军事区或海军基地,要中国据理力争。有了美国支持,中国代表团便在恢复会谈后据理力争下去。
可惜老奸巨猾的斯大林一看事情有变,日本马上就要投降了,便立即从原来的“让你来求我出兵,以此迫使你接受我的条件”迅速改为“我先出兵占据东北,再以此讹诈你,逼迫你签订城下之盟”的战略,不等双方达成协议,更不待中国邀请,立即就在原子弹爆炸后两天出兵,迅速占据了东北全境。
此时国府手上就再也没牌了:苏联150万大军占领了东北,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不迅速签约,限定苏军撤军期限,并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只怕东北要让他们永久盘踞下去。更严重的是,华北已经沦共,如果苏联把中共放进去,那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东北和华北会联在一起,再度打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招牌来,使整个北中国“外蒙化”。
斯大林看穿了国府立场的虚弱,在8月10日干脆对宋子文把窗户纸挑破了:“中国最好快些达成协议,不然的话中国共产党将要进入满洲。”
就这样,蒋介石万般无奈地批准签约,换来了苏方“只将东北交给国府接收”的金口玉言。斯大林还对国府代表信誓旦旦地保证:“至于中共,我们不支持他们,不帮助他们,我们不打算这么做。众所周知,以前我们向蒋介石提供了援助。今后还将是这样。如果有必要援助中国的话,那么这种援助将提供给蒋介石政府。这种情况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清楚的。”他还答应不向中共提供武器,并认为国民党政府力求合并军队和建立国家统一的政权,是“完全合法的愿望,因为国家应有一支军队和一个政府”。
1945年8月14日,中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家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在此次对日作战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缔约双方下与日本单独谈判或签订协定、和约;缔约双方之一方不参加任何反对对方之同盟和集团;等等。
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在签约同一天,日本已经决定投降,而该约还空谈什么“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
对于外蒙古,中方被迫宣告:“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
对于中东铁路,中方被迫同意:“日本军队驱出东三省以后,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由满洲里至绥芬河及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之干线合并成为一铁路,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华民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
对于旅大问题,中方被迫接受:“大连为一自由港,但该自由港所有港口工事及设备之半,及指定码头与仓库,无偿租与苏方,租期定为三十年;苏联有权在除大连市以外的旅顺港区域内驻扎陆海空军,并以其为海军根据地,期限定为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上,还从未见过如此耻辱的不平等条约。比这更严苛的不平等条约多的是,但那都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高潮之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的,而这条约却是在世界已经进入后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血战八年成了战胜国,西方列强为了尊重承认中国的功绩,纷纷宣布废除在华特权的同时签订的!不知道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何不把这国耻列入宣传内容?
对这条约的本质,斯大林心中雪亮。在中共行将夺取全国政权之际,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亲口承认,那是“不平等条约”。他没说的是,他 之所以能强迫中国政府接受这不平等条约,靠的不光是中国的外患,更是内忧,而后面这点才是真正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心碎的。
【未完待续】

咱老百姓(真) 标题:老芦,为什么不侃侃前苏联天才战略家图哈切夫斯基,此人: - 2005-10-18 12:08 (131 reads)


创造性地发明了大纵深战略理论。苏德库尔克斯战役就是使用他的理论的成功范例,
以及后来百万苏军围困60万关东军的摧枯拉朽式的快速围歼,也是用他的理论。
西方政治家和战略家们对此人极为推崇,不仅因为他是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更由于
此人几乎是个全才。大凡指挥军队打仗的人与艺术无缘。但此人对文学艺术音乐作
曲无所不通,而且是大师级的水准。(海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