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提摩太笔下的孙文

(2009-06-26 17:44:44) 下一个

芦笛


刚才突然想起来,《互动百科》指责广学会 “愿华人明西方之理,不愿华人仿西方之制”的话是谁说的。很明显,此话不可能出于党宣传,我党既不愿华人明西方之理,更不愿华人仿西方之制,这就是“四个坚持”的由来。而且,党秀才们绝不会使用这种过时的文绉绉的表述方式。这话只可能出自孙文或是其徒子徒孙之口。如果真是他(们)说的,则倒也不是厚诬之词。在某种意义上,李提摩太确实“不愿华人仿西方之制”,他在回忆录里就谈过此事:

“孙逸仙博士,中国革命的主要煽动者,是一位信教者的儿子——他的
父亲经伦敦会传教士的转化皈依了基督。他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医学专
业,一开始在澳门行医,后来在广州成为一个积极的革命家。由于密谋
泄漏,被迫逃亡日本、美国。1896年,他在英国被捕并被关在中国公使
馆里好几天,在肯特礼博士帮助下方得以获释。  

此后不久,他到伦敦我所住的旅店来拜访,对我在救荒和文字工作方面
为中国所做的一切表示了感谢之意。他夸大其辞地大谈满族人的专横和
腐败,声称他们一无是处。在他看来,必须由一个汉族人的政府取而代
之,那样的话一切都会好起来。我指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通过研究
中国的历史,他就会发现,满族官吏有坏的也有非常杰出的。仅仅简单
地把最高权力从满族人转移到汉族人手中,而不在政府权力的中心进根
本性变革,就像把一枚残破的硬币翻过来一样:那仍然是一枚残破的硬
币。在我看来,中国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但孙是不可能被从革
命的路上劝阻回来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散发宣传革命的文
字材料中。  

……

1900年,在去美国途经日本时,得知孙中山住在横滨,就去拜访了他。
发现他正埋头制定推翻清政府的计划。他宣称,满洲人是永远不会改变
他们的做法的,只能靠恐怖的暴力驱除。他已经下定决心倡导革命,没
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回答说,看来我们只能分道扬镳了,因为我相信
通过文字对政府的启蒙。我看得出,对曾经被囚禁在伦敦中国公使馆的
经历,他是永远不能忘怀的,因此永远不会宽恕满族统治者。  

从那时起,孙博士在美国、新加坡和爪哇拜访当地的中国人,为革命筹
集资金。他也访问了巴黎,请求法国政府帮助他在华南建立一个汉人的
独立王国。但是法国人没有接受他的方案。  

于是,他在日本设立了自己的总部,那儿有一万名左右的中国学生在研
究日本成功地超过他们的秘密。当他们对此有个一知半解之时,就回到
各自的省份鼓动同乡反对满洲人的统治,把对满族人的仇恨煽动到白热
化的程度。1908年11月,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皇帝的哥哥醇亲
王的小儿子成为新皇帝,他被任命为摄政王。除了在日本积极筹备外,
孙博士还与在欧洲和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保持联系。欧美的一些留学生,
尽管在政府管理艺术方面,他们的知识同孙博士对汉族和满族统治者的
价值的相对性的认识一样不如人意,却相信共和政府能够使中国富强,
像美国伟大的共和政体一样。于是,这样的呼声高了起来:‘我们要建
立共和国!’所有海外的中国学生和他们在国内的朋友都做好了采取行
动的准备。在芝加哥,他们制作了共和国的旗帜。对那些渴望着攻击任
何政府官员、或者打算劝诱他们接受共和的学生,孙博士都许以高官厚禄。  

…………

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先在武昌爆发,随后蔓延到其它政治中心。满
族官员端方,刚被任命为四川总督 ,被残酷地杀死。10月22日,陕西
省首府西安爆发了可怕的流血事件:15,000名满族人——有男人、女
人还有孩子——被屠杀。在太原府,满族人居住的满城的大门洞开,以
为那些想逃跑的人提供方便。在福州、杭州、南京还有其他一些城市,
都有很多满族人被屠杀。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中国的上空都飘上了
共和的旗帜。  

12月上旬,代表自己的小儿子――皇上,摄政王向隆裕太后提交了退位
诏令,她接受了,并把所有政治事务委托给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
革命首次爆发之时,孙博士正在英国,但是他很快就回国了。12月,共
和议会在南京召开,有14个省的代表参加,选举孙博士为中华民国的临
时大总统,袁世凯为总理。但是,三个月后,孙博士辞职,让位于袁世
凯。这是他一生中走得最聪明的一步棋。他认为自己没有从政的经验,
而袁世凯在中国大概是最有经验的政治家。孙博士被任命为交通总长,
着手实施一个宏大的铁路建设规划方案(芦按:此处有误,孙文被任命
为全国铁路督办,不是交通总长,他在任期间不曾修建甚至规划过一寸铁
路,却贪污了公款110万元)。  

但是共和政府的官员们,从孙博士那里得到了有利可图的职位,就绝大
部分而言表现得不仅不称职,甚至比满洲人更腐败。这就使整个国家陷
入混乱之中。各个省份无不盗匪成群,他们杀人越货,任意横行。有几
个混乱的省份试图建立独立的政府。对此,袁世凯采取了强硬措施。他
任命荫昌,一个在德国受过军事训练的满洲人,为平乱大臣,并给他配
备了训练有素的将士。因为他所推行的军事改革需要巨额资金,袁世凯
决定大借外债。孙中山宣布总统采取的行动违宪,因为没有获得议会的
批准(芦按:此处有误。袁世凯借债是为了维持政府运转,并不是为了
平乱。所谓‘二次革命’的武装叛乱是在大借款协议签订后爆发的,不
是在这之前。五国大借款案获得了临时参议院批准,不属违宪行为。荫
昌只是总统府高等顾问,并不是什么‘平乱大臣’——此词显系minister
的误译,大臣的名号在民国已经废除了)。

我被邀请去拜会孙中山,劝他不要把抗议宣言发往海外。因为袁世凯是
共和国的首脑,国民应当对他表示信任,不要扰乱他认为使国家富强所
必须采取的计划。当我见到孙博士时,他正在阅读他的宣言的校样。他
把稿子递给我,问我觉得怎么样。我请求他不要把宣言发表,但他无论
如何听不进理性的劝告。这使他受人尊敬的早期生涯画上了句号。”  

由此可见,李提摩太确实“不愿华人仿西方之制”,但人家把理由说得清清楚楚:

一、他反对排满,认为“满族官吏有坏的也有非常杰出的”。孙文的排满号召来自于他对中国历史的一无所知,还不如李提摩太这洋鬼子。

二、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而不是革命,“仅仅简单地把最高权力从满族人转移到汉族人手中,而不在政府权力的中心进根本性变革,就像把一枚残破的硬币翻过来一样:那仍然是一枚残破的硬币”。

三、他相信清廷能被文字启蒙过来,进行改革。

四、他高度肯定“美国伟大的共和政体”,但认为孙文和他煽动起来的革命愤青一样,既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和国情民俗一知半解,又毫无政府管理经验,只知道高喊“我们要建立共和国”的空洞口号,以为找到了万应灵丹。

历史业已证明,李提摩太“不愿华人仿西方之制”(其实是反对革命)是何等的真知灼见。可惜他死早了,以为孙文的政治生命在所谓“二次革命”的武装叛乱失败后就“画上了句号”,没看到那跳梁小丑后来作的大孽。托那白痴小丑搅屎棒的福,中国从苏俄帝国主义那儿引入了世界上最腐恶的制度,以致“通过文字对政府的启蒙”,使其开展实质性政治改革的机会是再也没有了。

作者:芦笛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