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旧作两段:大脑、语言、思维

(2009-06-27 10:01:18) 下一个


毋将万错归“表意”

——与网友讨论中文与思维的关系


最近某位网友提出,中国人使用的文字,造成了大脑两个半球不对称发育。据他说,西方人使用的拼音文字以声音为记录文字的基础,刺激了负责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发育,因此西方人擅长抽象思维,而中国人使用的表意文字主要靠图象记录信息,刺激了负责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发育。据说,这就是中国人不擅长逻辑思维,显得愚昧的遗传生理原因。此说得到了林思云的赞同,两人在论坛里很热闹地讨论了一番。

此说本人不敢同意。谨此提出几个问题,向二位质疑。

我不是干这行的,不过前久刚好看了部电视科普,讲的就是大脑的功能问题。你们说的那个两半球的分工的理论,据说现在已经过时。据那部电影讲,当初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是基于以下研究:

一、对中风病人的症状研究,结果提示左脑是语言中枢所在的优势半球(对于右撇子来说)。

二、颅脑手术中在病人清醒情况下用探针刺激大脑皮层,观察效果并讯问病人的感觉。

三、研究某些珍贵的“裂脑人”,这种人作了手术,两个半球的神经连接被切断,两半球从此自成一家,彼此再不搭界,最适合练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见金庸《射雕英雄传》),影片还展示了这种人一手画方,一手画园的能力。如果用一个屏幕从中间分割双眼,左眼看到的东西,右手没法画下来,右眼看到的东西,左手也没法画下来。当时我就想:天哪!这种人要是一只眼发炎给蒙上了,岂不要成了偏瘫?连走路都恐怕要成问题。比方说如果右眼给蒙住了,左眼看见右脚正踢向一块尖石,就只有看着它撞上去,连缩脚的指令都发不出来!当然这只是我这个外行的胡猜,不知情况是否会如此严重。

最近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开了脑袋瓜后让病人保持清醒,还一点不觉得痛,这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因此,对大脑功能定位的研究得以突飞猛进。影片说的东西很多,我这个外行大部分时间是在云里雾里。但人家有一条结论我倒记得很牢,就是说:过去认为的两半球分工,完全是一种过度简化的模型。语言中枢并不限于某个半球,而是分散在全大脑的。学会一个词和概念,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同。比方说“望梅止渴”。提到梅子这个词,大家脑里就显出它的形状,回忆起它的酸味,连牙齿都稣了,唾液大量分泌。这里面大脑涉及到的区域因人而异,连个一般规律都总结不出来!影片展示了一个实验:大夫让病人“看图识字”,根据出示的图形说出相应的名词,同时测定大脑兴奋的区域。发现对同一个词,有的人是在大脑的这一部分储存记忆,有的人是在那一部分储存记忆,根本就是彼此不同的!

所以,我想,你们把表意文字硬派给右半球,恐怕有点牵强,不符合新发现。此其一。

其二,即使按旧理论,语言归左半球,图形识别归右半,那么中国人要读一本书,就得两半球同时运作,这不是更能刺激大脑的联系与沟通,促进智力发育了么?怎么反倒成了造成咱们愚昧的原因了呢?

其三,你们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人在形象思维上的落后。如果说表意文字妨碍抽象思维,那它应该是促进形象思维了,是吧?然而古希腊罗马那些雕塑,我们有么?

其四,据我所知,测定智商的一项内容是辨别微小图形差别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说是得天独厚了,谁受过咱们那种区分“已”、“己”、“巳”和“戊”、“ 戌”、“戍”、“戎”的训练?这对智力难道不是一种促进?科学家测定老鼠的智力,是让它钻迷宫,这与形象、路径的识别记忆难道没有关系?科普杂志上那些“ 动脑筋”的智力题,哪些是声音的?还不都是图形的迷宫之类。

其五,中国人非常狡猾而不聪明(我准备写篇有关文章详论之)。历史上出了不计其数的谋略大师,却从未出过大思想家,大科学家,这是否也与表意文字有关?是否狡猾跟图形有关而智慧与声音有关?

其六,道德和智慧是两回事,如今的全民道德堕落,似乎不是个智力问题,更扯不到表意文字上去。

其七,我当年跟林思云商榷,就告诉他“用进废退”并不在基因水平上成立。你们说的表意文字影响大脑,是否已经深入到了基因水平?如果是,它就是不可改变的损伤,哪怕生在西方的、不会讲中文的中国孩子也从此没有了抽象思维能力。我们也用不着将汉字改成拼音文字了。如果不是,那咱们好歹还有点希望。

中国人的愚昧,我早就在以往的文章中指出了原因。最近推出的《中国文明简介》算是一个系统的总结吧。我的根本想法是:毛病是出在由地理、自然、人口等因素决定的文化和制度上,其中文化起着最主要的作用。模糊文字当然是一个原因,但那是次要原因,根本不能解释近百年来的丧心病狂的愚昧和堕落。我那篇文章里已说了,咱们的全部悲剧,是被与西方文明的碰撞打出了固有轨道,从此象一个破了产的、被踢出老宅的流浪汉,在两个文明的边缘的沙漠中徘徊,这就是全部毛病所在。我们的传统成了包袱,让我们永远无法象日本人那样“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话说回来,或许我不应该来打断你们的讨论。无论多么荒唐的理论,都是咱们这个处于心灵荒漠的民族迫切需要的,因为它至少可以刺激我们思维。过两天我准备写篇文章,探索一下中国人为什么没有想象力。最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就是它被全社会合力扼杀了。

2001-1-25


-------------------------------------

前段时间看了部电视科普片,说的是人的大脑的奥秘。据说,一个人是擅长抽象思维还是形像思维,取决于他(她)在子宫中时母体血中的雌雄激素比例。如果母血中雌激素水平高,则孩子有关的大脑部分(忘了哪一部分,好像是右半球)得到充分发育,出生后便擅长形像思维,反过来就擅长于抽象思维。由于一般怀女孩时母血中雌激素多,男孩雄激素多,所以女人一般擅长于形像思维,男人擅长于抽象思维,云云。

当时看了那部片子,觉得颇有些牵强。我们家无论男女,都是“内外双修”,理和文都还过得去。因为每个孩子出生前的母血雌雄激素比例停匀的概率较小,所以看来还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能性大些。不过许多人的智力取向倒确实是存在的。托尔斯泰那样的文科天才,学起数学来却非常吃力。当年上高中学立体几何(现在这玩意儿似乎已取消了,至少没有我们那时讲得详细),所谓“空间想象力”在我看来完全是不言而喻的东西,那些女生却怎么也没办法建立。我在国外教人开车,有的女士显示出来的那种缺乏方位感,简直要让你骂洋四字经。

作者:芦笛 在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2001-1-25?我那时还没去国外读书呢。 -- 钟会 - (271 Byte) 2008-7-25 周五, 上午10:26 (64 reads)
o 兴趣是天生的,无法强迫,我孩子对任何学科都毫无兴趣,上大学乃至读博完全是为了应付我, -- 芦笛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