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误的杨修兼谈智慧三境界

思芦 (2023-12-20 07:11:42) 评论 (2)

聪明误的杨修兼谈智慧三境界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写曹操杀杨修一案。书中曹操汉中之战,久攻不下,进退两难。大将夏侯惇入禀请夜间口号。适厨子端上鸡汤。操见碗中鸡肋随口曰:鸡肋!杨修听说,便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而问。修曰:以今夜号令,知魏王不日将退兵: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操大惊,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令刀斧手推出斩之,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曹操对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曾造花园一所;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太阔。”于是改造园门再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答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写“一合酥”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欲立曹植为世子,曹丕知之,用大筐秘密抬吴质入内府商议。杨修听说,告之于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不怕,明日用大筐装绢再入。”次日使者搜筐,果绢也,回报曹操。操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丕、植之才干。令各出邺城门;却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求教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斩之可也。”植如其言,斩门吏而出。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因之亦不喜植。修为曹植预作答教十余条。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而起杀修之心。

罗贯中扬刘贬曹,脸谱化曹操。后人多以此事责曹操心胸狭窄,妒贤忌能。实际上,曹操并非因退兵杀杨修。而是几个月后,杨修和曹植醉闯司马门并诽谤曹彰而遭人举报,于是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为由将杨修处决。曹操帐下英雄辈出,谋士如云,为何独不能容一杨修。难道杨修就没有可责备的地方?杨修可谓才子。多次窥破曹操的心事,为曹植画策,总能暗合曹操的心意。但他为人恃才放旷,锋芒过露。不分时间、场合,一遇机会,就要显露他的才华。稍有成绩,即到处宣扬。不免为曹操所忌,为同曹所妒。夏侯惇和杨修同罪。就有人替夏侯惇求情,却无人替杨修说话。最后聪明反为聪明误,杨修因才丧命。说明有才如不善于把握,恰恰要为才气所害。杨修把聪明才智大多用在游戏文章、争强好胜上。屡屡在一些小把戏小策略上出风头,露头角。但在整个人生大计上,他不明智也不聪明。作为曹操的谋士,他在军事和政治大计上没有为曹操出过什么良策。曹操或许就把杨修也视为鸡肋,杀之可惜,留之无用。恰值其犯过,故杀之以警众将。

与杨修恰成对比的是曹操的军师荀攸。荀攸为曹操出了很多奇谋,但从不自炫其功。著名的官渡之战,就是荀攸的计策。曹操曾称赞荀攸说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智可及,愚不可及。又称: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才华机智,荀攸未必是杨修的对手。三国传记中,未见荀攸有任何语言才华、文章争胜之事。但荀攸是小事糊涂,大事聪明。他为曹操出十二奇策,但从不倨功自傲。甚至旁人都不知道是荀攸出的计策。要曹操特意说明: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曹操也对荀攸一直敬礼有加。荀攸生病,曹操特派大儿子曹丕探望,并拜于床前。

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才气纵横。独裴行俭说:士先器识,后文艺。勃等虽有才华,终嫌浮露,怎得安享禄位?果然王勃渡海坠水惊悸而亡。照邻患恶疾而自尽。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不知所终。善终的只有杨炯。但杨炯虽然幼时聪敏博学,善文章,十一岁即被举神童。但被时人评为恃才简倨,人不容之。器识者,器量与胆识也。虽有才华,未可尽露。遇小事则让,遇虚名则避。与人争,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在小聪明处争强好胜。善于藏愚守拙。为人误为愚钝时,不以为羞。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谓之大愚;小事糊涂,大事聪明,谓之大智。聪明外露易,聪明不露难。智可及,愚不可及。人的智慧有三层境界:愚蠢;小智大愚;大智若愚。小聪明容易做到,但达到大智若愚的境地就不容易了。

评论 (2)

思芦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人性如此,无关文化。

大号蚂蚁

还是帝王心术的低阶文明。
契约法制公开公正分权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