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

介绍云南文史,讲述自己的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试解《红楼梦》中两个歧黄哑谜

(2007-05-21 18:49:21) 下一个
试解《红楼梦》中两个歧黄哑谜
       摘  要:“冷香丸”与“海上仙方”乃是“艺术处方”,“冷香丸”,全面寄寓宝钗的身世、性格和命运。宝钗之“风情”,来自天地四时之精华,一旦聚集,必杀灭之而纳于传统轨范,于是宝钗成为“冷”而“香”、“无情”却“动人”的艺术形象,虽然“动人”却不为世用,红颜空闺而已。“海上仙方”诸药实则为一女子形象,其方从开方子至炮制等一系列过程,暗寓“黛玉出嫁”之意,并暗寓薛蟠之垂涎黛玉。

    《红楼梦》一书,仅前八十四回中,诊病用药即达十五六次之多,其中一些“处方”,虽经世人解读,而至今仍是难解之谜。笔者研习中医药学及《红楼梦》,两相对照,以为曹雪芹之“处方”,乃“艺术处方”,是曹雪芹借歧黄术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的一
种手法,这种手法形成《红楼梦》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笔者以为,欲解这些“处方”,既不可不懂中医药,又不可滞于通常的四诊八辨及处方用药,而应循雪芹“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这一“指示”,于“荒唐”的辨症施治用药中,于全书前后求索,经对比分析而寻其真意。本诸此,试解“冷香丸”及“无名奇方”于次。
  
    一,冷香丸
   此方又称“海上仙方”,出现于第七回,是贯串全书暗线之“和尚”为宝钗所开处方。作品通过宝钗与“周瑞家的”谈话,介绍此方如下:
    宝钗自觉症状:“也不觉什么,不过只喘嗽些。
    和尚诊断:“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
    处方:“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炮制及保存:
    “将这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药末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
    服法:“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又:“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显然,从传统的方剂中找不到类似的方子,而若以“艺术”眼光看,则可于“荒唐”中,领悟其“味”:
    所谓“春”、“夏”、“秋”、“冬”、“雨水”、“白露”、“霜降”、“小雪”,
显指四季四节气,寓天地四时之意。
    “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皆四时花卉之冠。牡丹为群芳之首,取其富贵也;荷花出乌泥而不染,取其洁也:芙蓉至秋而尤香,取其幽也;梅花笑傲霜雪,取其忍也。
    四种花皆用其“蕊”,取其精也。
    四种花皆白色,取其淡也雅也贞也静也。
    以上所说,皆寓宝钗身份、性格。若以一言敝之,则曰“冷香”。这“冷香”二字,实为雪芹对宝钗身世性格的总概括。这“冷香”二字,又可与第三十七回宝钗《咏白海棠》诗相比照来读: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赏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对此诗,书中说:“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而脂评亦曰:“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若以“冷香”二字概括此诗,亦无不通,若谓其为“冷香丸”之翻版,亦无不可。于此可见雪芹以多种方式写人物的手段。
    “冷香丸”方子及其炮制、保存等过程,还暗示宝钗性格之由来,以及宝钗的命运。
    宝钗的病,“不过喘嗽些”,然而却“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儿。后来还亏了一个和尚,专治无名的病症,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先天壮,还不相干,要是吃凡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他说犯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这段话对解“冷香丸”极重要。
    这个和尚,无疑为穿插全书那一僧一道之一,专了风月之债。他以为宝钗之病,是“胎里带来的热毒”,这寓指“先天即有的风月之情”。这“热毒”,要以“冷香”来代替。
    “冷香”之又一更为明白的解读,在第三十六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其中写宝钗掣出的是“牡丹花签”,其题诗为“任是无情也动人”。无疑这题诗是宝钗性格之写照,而其“无情”,则为“冷”之解;“动人”为“香”之解。
    “冷香丸”炮制特别:“将这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药末一处,一齐研好”。头年所采花蕊,要待次年晒干,这难合情理,但这提醒读者注意:“春分”为万物萌动之节令,寓有春情发动之意:而“晒干”则寓“杀灭”之意。这炮制法,哪里是炮制药,实在
是欲将宝钗先天的风情杀尽。
    药丸要“藏在旧磁盆里”。一个“藏”,一个“旧”,寓有“纳于传统轨范”之意,故宝钗之一言一行,皆与“后妃之德”若合符节。
    “埋在花根底下”,则可与第六十四回芳官为宝钗所唱“翠风翎毛扎帚权,闲踏天门扫落花”比照,暗示宝钗命运最终悲凉的结局。
    总之,作为全书首次出现的处方,“冷香丸”,全面寄寓宝钗的身世、性格和命运。宝钗之“风情”,来自天地四时之精华,一旦聚集,必杀灭之而纳于传统轨范,于是宝钗成为“冷”而“香”、“无情”却“动人”的艺术形象,虽然“动人”却不为世用,红颜空闺而己。
 
    二、无名奇方
  第二十八回里,宝玉开列一个“无名奇方”。方子虽为宝玉所开,但他自己也“解释不清”。他说:“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芩胆,诸如此类的药不算为
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吓人一跳!”
    接下来,宝玉继续介绍说,那为君的两味药,一是珍珠,一是红纱。宝玉说:“正经按方子,这珍珠宝石是要在古坟里找,有那古时富贵人家儿装裹的头面拿来才好。如今哪去为这个去刨坟堀基?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使得。”
    然后凤姐讲:“还要一块三尺长,上用的大红纱,拿乳钵研了面子呢。”
    这个奇方,与“冷香丸”又不同。“冷香丸”是和尚所开“海上仙方”,而此“奇方”是宝玉为黛玉所开。但书中又不明确说是为黛玉所开,只是叙述王夫人间宝玉,黛玉服什么药时,才由宝玉讲出。在讲药的整个过程,不但黛玉在场,而且“林黛玉坐在宝钗身后,抿
着嘴笑,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他。”
    从这些隐约的文字中,读者不难联想,这“奇方”当与黛玉有关。
    方中各味药,可是明显看出使用了一种汉语特有的修辞法,即将各种中药名称排列起来,其间穿插一些连接文字,用以表达某种意思。比如明代周清源《西湖二集·吹风萧女诱东墙》中:这位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傅血。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梭腰……
    这里用药名代替普通形容词和名词,理解不难却别有韵味。读宝玉“奇方”比这困难,但两者有相通的道理。 
    读宝玉“奇方”,只要把各种药名合起来,一气贯注,勾其魂魄,则一个“人”形,宛在目前:“头胎紫河车”一人之出生也;
    “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一长大成人,体重不足五十斤(以十六两一斤折算),瘦弱之人也;
    “龟大何首乌”一人之头,且有乌发
    “千年松根茯苓胆”一胆量大也。
    这分明一个青年女子形象。
    再看为君的药:珍珠和红纱。珍珠的确是一味常用中药,但红纱却不是。珍珠与红纱相联系使人想起什么?
    霍国玲、霍纪平姐弟《红楼解梦》中认为,这宝玉“奇方”的配制过程,是曹雪芹与其恋人竺香玉共同谋杀雍正皇帝在《红楼梦》中的一个暗示,其中为君的药一珍珠与红纱四字中,暗含“红玉”二字,而红玉正是竺香玉。
    《红楼解梦》的作者自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属索引派,自不免将书中一切尽力“引”向历史实有的人与事。这“珍珠”与“红纱”是否果真暗含“红玉”二字,雪芹不在世,不能断定。然而以笔者之见,这“珍珠”与“红纱’相联,则使人联想起新嫁娘之装饰,原是不需多费精神的。
    对于珍珠,宝玉强调,要“装裹头面的”,或是活人“带过”的。暗指此物并非用以口服,而是用以装扮。
    红纱,凤姐说要“一块”,又要“三尺长”、“上用”、“大红”,这个明明是新嫁娘的顶巾么?而所谓“研了面子”,其个正是“掩了面子”的谐音么?
    总之,所谓宝玉“奇方”,不过寓“林黛玉出嫁”之意,然而林姑娘嫁给谁?书中还有一段插曲:
    薛幡曾向宝玉要这个“奇方”,拿去配药。如宝玉所说:“前年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了,才配成了。”从这段话看,不是薛幡也垂涎于黛玉么?
    确实,在第二十五回中,正有一段交待了这一事实: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别人忙到十分去:又恐怕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一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心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苏倒在那里。”
    这段文字揭示了薛蟠向宝玉要“方子”的目的。然而,大约由于并未找到“珍珠”与“红纱”,所以林黛玉终于未能出嫁,而“奇方”亦仅能成为贾府中许多男人欲求而不可得的一个梦,这些男人当中,自然包括开方子的宝玉和要方子的薛蟠。

                                                                                            边城秀才1994年于鹿城东山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你岂止是秀才,探花也够了。
宝钗的冷香丸,有寓意也是癞头和尙为这个悲剧做法,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以后会写一篇文探讨。
现在刘心武也在《百家讲坛》上讲解宝钗、宝玉,因为在这里看不到,所以不知道他又有什么臆想的东西。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好一个试解《红楼梦》中两个歧黄哑谜!

以前还真没看出来咱秀才也是个煽情高手 + 腌泡菜的好手,飘得够高 + 酸得够味!

最喜欢那句“冷而香,无情却动人;而那一句“动人却不为世用,红颜空闺而已”更让我生出无限怜惜!看得出来,秀才心里上品的女人一定要具备“洁、忍、精”之品格,“幽、雅、静”之风韵。

看来这“边城秀才”四个字并非徒有虚名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