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三集,第七四集)

(2009-01-11 17:00:32) 下一个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三集)  2000/09/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3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三集)  2000/09/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

  这是离瞋恚第八种利益。『和』与『忍』都是性德,这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具的,而为烦恼习气障碍住,不能现前。「和」是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忍」是能够承受一切善恶、违顺的境界,可见得这两个字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由於交通便捷,资讯的发达,我们居住这个地球虽然很大,可是在快速的资讯之中,点点滴滴我们立刻就看到、就听到,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在卫星传播里面我们听到。所以有人说今天地球是个村庄,地球村,这个比喻也非常恰当。但是地球上有这麽多人、有这麽多生物,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区,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要和、要忍,如果不能和睦相处,彼此不能够互相忍让,一定会发生冲突,会发生战争、会发生流血,会有种种不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们的存心、他们的动念,无非都是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而救度众生的目标一定是在和、忍。和、忍为什麽不能落实?这个地方佛给我们显示出来了,十恶不善,使和忍不能落实。这就是现前一切众生的灾难、天灾人祸之所不能避免的原因。

  佛法不仅仅讲到现前的利益,还有深远的利益,深远的利益在来生後世。来生後世的利益说实在话,超过我们现在。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时间实在讲很短很短,你们年轻人现在还没有觉知,六、七十岁以上的人,现在一般社会讲退休的人、离休的人,对於这个就深深感触了。人生苦短,纵然一百年,现在人讲一个世纪,实际上也是一弹指、一刹那,我们要能够觉悟到。这样短促的时间里面,我们要怎样运用这个时间成就不朽的事业?什麽是不朽的事业?儒家讲的「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这个「三不朽」不是真的,为什麽?这个地球会坏;佛跟我们讲的,佛国土、星球有成住坏空,地球毁灭掉了,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没着落了。真正讲不朽的事业在佛法里。什麽是不朽的事业?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是真的不朽。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我们把范围说大一点,无论什麽样的德业都会与成住坏空同归於尽。

  世尊慈悲,为我们指出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的报土是平等的,这个报土就是常说的实报庄严土;但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不等同、不一样。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方便土等同实报土,这是不可思议,这是诸佛赞叹的。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不是常寂光土,不是实报土。常寂光、实报土,一切诸佛如来都平等的,那有什麽希奇?第一殊胜就是同居土跟方便土等同寂光、实报,这个不可思议,我们要相信世尊的话。世尊这个开导真正救了我们。

  其他的法门,譬如修初禅,将来也不过是生初禅天而已。但初禅也不容易成就,初禅的禅定能伏五欲六尘,生色界天。我们今天只要六根接触境界,对於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还会起心动心,你就还在欲界,色界没有分,所以成就禅定功夫不容易。色界天人对喜怒哀乐不动心,即佛家常讲的「八风吹不动」,这就是初禅天的境界。而有定功,尚未达到初禅,这在佛法里称作「未到定」。二禅、三禅、四禅的功夫就更深了,但还是出不了三界。

  我们念佛的人,说老实话,如果有初禅的功夫,肯定往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问题。你有初禅的功夫,在念佛法门里面,念佛三昧,功夫成片了,决定得生。我们功夫达不到初禅,也有一点功夫,叫「未到定」。这个「未到定」那要看你的缘分:你的缘殊胜能往生;缘要不殊胜,临命终时有冤家债主来扰乱、来障碍,你就不能往生。但是我们自己想想,临终的时候会不会有这些冤家债主来找麻烦?很难讲。在家的有家亲眷属、有你的儿孙,在你面前哭哭啼啼的、吵吵闹闹的,把你的正念打掉了。出家人更可怕,为什麽?信徒比儿孙还多,这个人要这样子,那个人要那样子,那就不得了!这是我们看到的,许多老和尚往生的时候,这个信徒:「要这样对师父。」那个说不行:「你这个错了,要这个方法对师父。」大家彼此相争,活活的把师父整死了。不是坏心,都是好心,好心善意把师父整死了。

  出家在家最大的一个关口,就是死。我这里写了十几个,这个写法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得懂?这是「死」字,这是古写的,这个意思更明显。我写了十几张,有不少人拿去了。这里头题的是印祖的一句话,印光大师讲:「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我们不怕死,我们要准备怎麽个死法,这个才重要。换句话说,应当要有初禅的功夫,这是我们讲念佛一定要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浅的就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实际上来说,就是初禅的功夫。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真正把世缘统统放下了,这个世间事与我没有关系;好人很好,坏人也好;好事很好,坏事也好。我们用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天天念佛号求生净土,才真有把握。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不攀缘。随缘是什麽都好,决定不要把这些拉拉杂杂事情放在心上,心上什麽事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决定得生净土。

  得生净土的条件,这两个字重要,头一个要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他对我和睦,我对他和睦;他对我不和,我对他也和。顺境、逆境,善人、恶人,统统要忍。怎麽个忍法?不放在心上,真的是忍。放在心上,那忍得很苦;不放在心上,这个忍忍得很自在。一切随缘不攀缘。利益众生是好事,好事都要有缘。如果没有缘,你想去做,做不成功,你还要生烦恼,那又何苦?所以佛住世间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攀缘是自己想怎样做,随缘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能够懂得「和、忍」,自然就断恶修善。因为只要你造十恶业,这个十恶在你的心里面,你没有能够把它完全放下,「和」跟「忍」做不到。

  我们仔细观察,观察别人,再反省自己。人看自己的过失,很难,看不到自己过失;看别人过失容易。别人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别人过失,马上回过头来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这个重要。我们看到别人不和睦,团体不和睦、国家不和睦、宗教不和睦,常常闹事、斗争、战争,这在讯息里常看到的。回过头想想,我跟大家相处和不和睦?我为什麽不和睦?这部经上讲的,恶业习气。如果没有恶业,你心地是纯善,纯善就是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跟十善业相应,「和、忍」两个字就落实、就做到了。没有遇到净土法门,不知道求生极乐世界,他的果报来生「生梵天」;梵天是色界天,不是欲界天。你才晓得,不学佛果报也相当殊胜。我们看看许许多多宗教,他们所讲的「天」,多半都是欲界天。怎麽知道是欲界天?烦恼习气没断,所以我们知道他是欲界天,欲没有离开。高级的宗教,所谓高级宗教,每一个宗教里头都有高级的修行人,不单指一个,高级的人是修禅定,他们懂得离欲,那就生梵天,这个我们要晓得。离瞋恚八种殊胜的功德,这一种是非常非常殊胜。

  我们今天提倡和平,因为世界太不和平了。「和平」两个字怎麽讲?全世界的众生,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平才能落实。平等对待是「忍」,你不能忍,你就没有办法平等待人。所以我们要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自利利他。我们的自利,以这种修行基础,发愿求生净土,肯定能满我们这一生的愿望,成就以往生生世世所没有的殊胜功德,这才是个聪明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四集)  2000/09/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4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四集)  2000/09/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这是说断瞋恚,将这个功德不求世间的福报。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不求世间福报,不是没有福报,而是福报更殊胜;福报虽然现前,决定不能放在心上,决定不能生欢喜心,这就是说不受福报,福报再大也不享受,把这个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到成佛之後果报就殊胜,这种殊胜是没有方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不可思议」。

  『得无碍心』,「无碍」是无障碍,就是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而不踰矩」,这是「无碍心」。在大自在当中又能与一切众生相应,不违背世间法,这是佛家常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如果我们对世间法有妨碍,那就有障碍了。於佛法、於世法、於出世法都无障碍,才叫做无障碍法,才是真正解脱,《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观者无厌』,这是殊胜的果报;凡是跟你接触的,闻名、见面,都能生欢喜心,这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十善业的果报。再看底下一段: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邪见』是愚痴,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你的想法、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这叫痴;所以痴就是邪见。能够远离愚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比前面两条难得多了。十善前面七条都容易断,唯独末後这一条难断。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断痴惑好比是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乾净。断烦恼,戒跟定,持戒修定就行,这十条里面前面九条,能持戒,身、口可以不犯;能修定,定能够断贪瞋。可是痴没有法子,痴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後,痴才能断得掉,不开智慧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是我们要晓得,愚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为什麽会有贪?为什麽会有瞋?痴,愚痴!为什麽身会造杀盗淫、口会造妄语两舌?都是愚痴。由此可知,开智慧重要。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在开智慧,开智慧断根本的愚痴烦恼。

  智慧怎麽个开法?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佛跟我们说了这个层次,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学的过程,我们想修也不能例外。许许多多人想修,修一辈子都开不了智慧。原因在哪里?戒不清净,定都得不到,哪来的智慧?没有戒定的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世智辩聪」,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不是智慧。你是听得多、看得多、记得很多,不是从自性,全是从外面来的,这叫「记问之学」。儒家对於这桩事情说得就很好:「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可见得古时候选择老师,不选记问之学,选真正有修、有证的老师。所谓「有修」就是要把所学得的东西完全落实。不能落实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修的人一定落实,这一点非常重要。落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持戒」,持戒才能得定,甚深的禅定才开智慧,浅的定还是没有智慧。佛家讲的「四禅八定」都没有智慧,所以出不了三界。这个定功深。阿罗汉出了三界,阿罗汉修的是第九定,超越了,《楞严经》上所讲的「九次第定」。

  所以学佛是以开智慧为目的。开智慧就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是开智慧最大的障碍。不肯放下,这个东西不是不能,是你不肯。放下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求人的事情。求人,人家未必答应你,难!这个事情求自己,自己不肯放下,那就没有法子;自己要肯放下,这不是难事。自古以来修行人能有成就的、能开悟的、能证果的,什麽原因?能放下的人。修行不能开悟、不能证果,是不肯放下的人,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下面讲十种功德法,十种利益。

  【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这是第一个利益。你能够得真实的『善意乐』。「善意乐」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快乐,这是真乐,不是我们一般概念里面所讲苦乐之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不是真实的。佛对於这一桩事情,把它说作「坏苦」,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乐是「坏苦」,那不是真乐。「真意乐」,佛经里面所讲的「常生欢喜心」。为什麽?因为他常生智慧,他得的是真正的法喜,法乐。『真善等侣』,这就是他决定会得真善知识;常常遇到真善知识,常常亲近真善知识,与真善知识做伴侣。这个「伴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参道友」。由此可知,如果有邪见,这个受用你得不到。你有邪见,肯定你起心动念都随顺烦恼,我们讲的是「常生烦恼」,忧郁、疑惑,无论做什麽事情都不敢确定,这是愚痴所造成的。断愚痴难,可是我们总是要学,再难也要学。能得一分,有一分的受用;能得两分,有两分的受用。

  邪见的根本,就是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这是邪见的根本,叫「我见」。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我见」、「身见」。修行人,自古以来,修行一辈子,不能说他不用功,不能说他不精进,但是一生都离不开烦恼,都摆脱不掉习气。什麽原因?执着这个身是「我」,这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只要有这麽一个念头在,断邪见就不可能。邪见不断,贪瞋必定随之而起;只能够说把贪瞋压制一些,减少一些,决定断不掉。这个事情很麻烦,贪瞋烦恼伏不住,果报在三途。

  一般人常讲,人死了去作鬼。明明有六道,怎麽能肯定人死了一定作鬼?既然大家都这麽说,说这个话必有原因。佛跟我们讲的,鬼道的业因是贪欲。第一个就是贪计自身,贪爱这个身体、这个色身;这是头一条的、根本的贪欲,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佛说得好,「四大五蕴假合而生」,不是真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看得这麽重,坚固的执着,这一个因素就是堕落饿鬼道的业因。人为什麽死了就作鬼?就这样去作鬼去了。鬼比人苦,鬼比人可怜;人还能见到阳光,鬼见不到。鬼的境界里面,每天所见到的空间都是灰秃秃的,像浓云密布一样,永远见不到阳光。所以我们说它作「阴间」、「阴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一生当中修行,要想得一个结果、得一个成就,你不随顺佛陀的教诲怎麽行?这比什麽都重要。佛陀对我们的基本教诲,就是这一部《十善业道经》,重要!佛在这个经上教的这十条,务必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十恶,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业障、烦恼、习气。我们今天不必说断,断太难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伏」,你能把它伏住,这十种恶业都不起现行,这是伏烦恼,我们念佛才能往生;这十条烦恼伏不住,虽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一向专念」,我们烦恼不断,那就是一向夹杂,不是专念;夹杂,功夫不纯,不能往生。

  自己不是真正的善人,你在这个世间就遇不到真善知识,你决定遇不到。佛菩萨来了,你也遇不到;佛菩萨天天跟你在一起,你也遇不到。为什麽?你心里头讨厌他,你心里头看到不顺眼。这是什麽原因?烦恼起现行。如果你心地纯善,你周边所接触的一切人物都是善知识、都是佛菩萨,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你有真智慧,诸佛菩萨都在你面前;没有真智慧,诸佛菩萨在你面前,你都看不顺眼。你怎麽会得到法喜?你怎麽会得到「真善意乐」?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离苦」就是伏烦恼、断烦恼,得真善意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