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痕迹

(2007-03-17 08:38:33) 下一个
转眼爸妈回国快三个月了。
我不知道壮壮的小脑袋里对姥姥姥爷的印象还有多少,不过肯定不是一点没有痕迹。
壮壮一直对L这个音的字发的不清楚,所以,直到姥姥走,姥姥一直被称为“好好”,姥爷是“爷”,
但是小人是很清楚这些关系的。姥姥姥爷走后,我们还常常问问壮壮“姥姥姥爷去哪了”,壮壮说“回中国”,再问“壮壮在哪?”“在美国”,在爸妈走了快一个月,就是壮壮快二十二个月,终于清楚的叫“姥姥,姥爷”。
小人对姥姥姥爷的一些东西还记得,在姥姥姥爷走后,一周,我收拾被褥,壮壮拍拍浅色的被子“好好”,拍拍蓝色的被子“爷”。
有一次,我洗好衣服,给壮壮说“咱们来晾衣服。” 壮壮马上说”换鞋,下楼”,其实外面还天黑。想想这个习惯是爸那时常把洗好的衣服,喜欢拿出去,在后院晾在太阳地,每次也带上壮壮,那时壮壮才自己一个人开始扶着墙上下楼梯,爸就在前后慢慢等着,让小人练习,然后一起晾衣服。
壮壮有个好习惯,这也是爸在的时候慢慢形成的,每次玩完玩具,姥爷就叫着壮壮一起把东西摆好。现在壮壮把这个习惯都带到了幼儿园,老师说其他小朋友玩乱的,他总喜欢去摆好。小人甚至连桌上我打开的牛奶桶盖子,在我倒完奶后也一定要盖好。没想到不太整齐的爸妈生了一个整齐娃。其实主要是一岁多两岁时,姥爷的耐心帮壮壮养成的习惯。
拿出毛袜子,毛背心给壮壮换上,壮壮拍拍说“姥姥织的”。
到现在,早上我烤的面包,有时壮壮开始分“爸爸的,姥爷的”。
有些东西壮壮肯定会忘记,但是还是会有痕迹,比如一些习惯,比如一些物品带来的回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