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玉

全部为收集而得,以趣图为主,有笑话,音乐,短片,诗歌...愿看到你脸上的笑容~~除了清楚知道原作者外,没有标上转贴,特此声明~~
正文

网友为赵丽华的一首诗作的曲《一只蚂蚁》牛啊!!

(2006-12-11 06:06:07) 下一个
作者:[数学]

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作曲,可以称作处女作了吧。上一次的不算,因为上一次的抄袭的某一个店的店歌。其实那个店也不必那么不高兴。如果我是那个店的店长,我就会下令手下立即弄一种特别好吃的馅饼,再放那首歌,或者就找到赵丽华问她的馅饼怎么做的,再优化一下,弄出一种全天下最好吃的馅饼也未见得很难,反正那个曲的版权就是那个店的嘛。我从中什么油水也捞不到的。

上一次我其实是在恶搞,因为我也觉得“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不是诗,因为它不押韵嘛。当然,我说的押韵要求并不象古代人那么高,无非是最后的字有机会韵母差不离就行。我是不懂诗的嘛。

而我这一次是为的赵丽华的这首诗,《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做的曲,因为它符合我的押韵的要求,最后那个字都一样。全诗为“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议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最后那个字是蚁字,和我的《青蛙呱呱叫》差不多了,算是押韵的了。

我谱这个曲,是试图把它设计成一个儿歌,适合三岁以下小朋友唱的。那个时候孩子还小,因此歌曲必须简单,不能长,歌词要好记,就象什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是好宝宝”或者“好阿姨好阿姨阿姨象妈妈宝宝听你的话”那么好记。

说到儿歌,我认为现在的绝大多数人都听过《丢手绢》,这首歌的歌词太不象话了,“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当然这首歌词也有一点押韵,就是“他”字出现了几次,但是也不知道历史上是谁做的,居然这么流行,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看着一点都不象是历史佳作嘛。我看就是一个历史上的幼儿园阿姨,随便编了个游戏让小朋友们玩。而且,我认为这个游戏不健康,有点反动,一个小孩要倒霉了大家还不要告诉他,这不是训练墙倒众人推嘛?

好,还是来说我作的这个处女作,当然肯定好听不了,万事开头总是不怎么样的。我是用的四分之三的拍子,这样方便跳舞。而且我胡编了一阵后,觉得是那么的俗不可耐,好象我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其它歌曲凑到了一起,那么一种似抄非抄的样子。

我在唱的时候把上面的歌词也重复了一下,前三句都重复三遍,最后那一句只唱一遍。就是“一只蚂蚁一只蚂蚁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议一群蚂蚁一群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歌曲最后没有收在高音上,是因为我想,那个小朋友发现了许多蚂蚁之后,就开始演绎推理,进入到思考之中,给出了一个假说,有一个对自己尚未见到的事物的预测或猜想。这小孩长大要当科学家了。

作曲大师的文件最后能够存成一个图像文件我贴在下面,当然,各个声部和过门我都去掉了。这个文件便于各幼儿园阿姨打印后教小朋友。

有人可能问歌曲为什么这么短啊?回答是歌曲长了小朋友们受不了啊,随便唱一下就结束了,这样才有可能传唱得厉害啊,而且我故意把谱设计得简单,也是让教的人容易教。但是一个败笔是最后的拖腔太长了,小朋友会上不来气的。上不来气就停下不唱算了,没有那么认真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