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别怕,我来告诉你什么叫笔仙~ zt[侦破]

(2007-03-05 15:10:12) 下一个
我来分析笔仙是怎么产生的,发表我的意见之前请大家先作一个小小实验:
    
    一只手平伸出去保持不动,手里握住一支笔,笔尖轻轻点在桌上的一张纸上,注意,不要把整个胳膊的重量都压在笔上,(对了,其实就是所谓请笔仙的姿势),然后保持几分钟,
    
    然后看纸上被笔画出的痕迹,如果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小小的笔尖大的点,那么恭喜了,你不用继续往下读了,直接去申请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吧,冠军非你莫属,但是对於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办法使自己的身体象一块石头一样保持真正的纹丝不动。
    
    因为呼吸,心跳,脉搏,血流等原因,我们的身体随时随地都在轻轻的晃动,关于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少数不同意的,请按我说的去体验一下:自然站立,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使呼吸心跳缓慢下来,十来分钟以后你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身体的晃动,好像飘在水里一样,一晃一晃的,但是很轻微。
    或者大家想一下军训时教官训练我们踢正步时的场景,伸出一条腿不让放下就那么站着,十分钟后个个都东倒西歪的,有的同学那腿还抖啊抖的,是他自己要抖吗,不由自主的呀。
    
    为了以下叙述起来方便,姑且随便给上面的现象起个名字叫<<<晃动原理>>>,
    ------------------------------------------------------
    
    ok,现在正式开始请笔仙,设有两个同学,a同学和b同学,从未请过笔仙,听同学们说的活灵活现的,终於决定自己也来试一试,两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点点紧张,一点点刺激,一点点恐惧,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期待,“期待”在请笔仙的初期扮演的角色绝对重要,抱有完全抵触,完全不相信心理的同学是绝对请不来笔仙的
    ----------------------------------------
    
    话说两人已经一起握着一支笔,伸出胳膊保持不动好几分钟了,好像没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两人不由有些焦急,此时根据<<<晃动原理>>>,a同学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那么轻轻的从左向右动了一下,只不过比之前晃动的幅度稍微大了一些,而b同学正在期待和怀疑,这个较大的晃动马上被b捕捉到,从而一阵惊喜,心想:“难道笔仙来了?难道真有笔仙?笔仙现在要从左向右画一笔的吗?”在b这么想的时候,他握笔的那只手不由的在向右的方向是放松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支笔继续向右移动,是不会遇到b同学的手的阻力的,而如果笔向左移动,因为这是b所没想到的,则会受到b的阻力,这种现象姑且称为<<<鼓励原理>>> --- 鼓励继续向右
    ---------------------------------
    
    而此时a也感受到了笔的异样,因为笔开始的晃动是正常的,但是晃到右方以后应该晃回来却没有,於是a也产生了和b同样的想法:“难道笔真的动起来了吗?”於是a要检验一下,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检验一个东西是否摆放稳固,或者检验它是否在移动时的动作:我们会用手把那个东西向左推一下,再向右推一下,不信的话请你把自己的笔立在桌子上,立好以后用手去检验一下,看自己的手是如何动作的,肯定是轻轻向左向右各晃一下,动作很轻很快,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十几二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不用经过思考的,我把这种现象暂时称为<<<检验原理>>>),
    好了,话说回来,a要检验一下笔是否真的在动,於是向左一下向右一下,当然很轻很快,但由於b的<<<鼓励原理>>>正在起作用,於是笔只能继续向右而不能向左,於是a也明白了,原来笔仙真的来了,而且笔仙是要向右画的,於是<<<鼓励原理>>>在a的身上也起了作用,这下好了,笔真的动起来了,在<<<检验原理>>>和<<<鼓励原理>>>的一起作用下开始正式向右画。
    --------------------------------------
    
    笔既然已经动起来了,那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笔仙降临的标记是画一个大圈,这个大圈是怎么化出来的呢?
    如果a和b的猜想一致,都猜笔仙是要顺时针画圈或逆时针画圈,这很好办,可是如果a猜想笔仙要顺时针而b猜想逆时针怎么办?
    那我们接着上面的继续分析,话说已经从左向右画了较长的一划了,要画圈就该拐弯了,a在猜想笔仙是要顺时针,可是却在顺时针的方向上感受到了笔的阻力,他当然不知道这是b在猜想相反方向的结果,於是顺理成章的,在<<<检验原理>>>作用下,a根据自己的检验结果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啊,原来笔仙不是要顺时针而是要逆时针画圈”,这样两人想法一致,於是一个圈就完成了。
    --------------------------------------
    
    画圈画线都好办,那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好,接着分析。比如a提出了问题:“亲爱的笔仙,能否告知我将来的老公姓什么?”
    a和b当然希望笔仙画出来个字瞧瞧,假设接下来还是从左向右划了一道,a和b把这一道看作是一横,那么写完一横应该写什么,估计在这个问题面前,十亿中国人再加十亿中国鬼起码有十八亿要回答:写完一横,当然是一竖了,於是两人在<<<检验原理>>>和<<<鼓励原理>>>的共同作用下,又写了一竖。写完一竖又该怎么办,那当然是再写一横了。
    在这三划写完之后两人有了分歧,a在猜想笔仙难道要写一个“王”字,那接下来一笔应该是一横了,而b在猜想,难道笔仙要写个“赵”字?那接下来一笔应该写一竖了,於是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写出来一划即不横也不竖,斜的。
    这时b先明白了,原来笔仙还是要写个“赵”字,只不过不按照笔划顺序罢了,而a呢,多年的文化教育起了作用:一个字既然已经写出来4划,应该很好猜它是什么字了吧,a马上反应过来,原来不是“王”字,而是一个“赵”字,於是一个字就出来了。
    当然经常写出来的东西是个四不象,那没关系,“笔仙写的字岂能每个都看懂 ?!”
    ------------------------------------------
    
    好了,我要讲的大概就是这么多,所谓“笔仙”就是自己。
    但有人说了,那为什么某某事算的那么准呢?---- 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办法证明那是假的,就象你没办法证明那是真的一样,
    如果真有笔仙,那请他算一下明天的彩票号码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欢迎砖头来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