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BBY时事】布什的新课题“战胜悲剧” (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2007-04-23 12:27:54) 下一个
【BBY时事】布什的新课题“战胜悲剧” (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主笔:赖纬

●布什的“中东新视角”今安在

据美联社消息,伊拉克总理马利基4月22日表示,他反对驻伊美军在巴格达北部地区修建名为防止教派冲突、实质加剧教派分歧的隔离墙,并已发布命令,要求美军停建隔离墙。另据报道,自去年12月就任国防部长以来第三次出访中东的盖茨4月18日在开罗敦促有关各方支持伊拉克政府,促进伊国内实现和解,并表示希望继续通过外交和经济制裁措施解决伊朗核问题。

就在布什为国内的“4-16校园枪击案”焦头烂脑的时候,鞠躬尽瘁的盖茨继续为寻找布什的“中东新视角”开始新一轮中东之行。我们在去年11月13日《布什的中东“新视角”》中为布什的“中东新视角”这样定义的:只要能够重塑美利坚,不排除任何策略。

时隔将近半年,“中东新视角”前景如何?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里德19日的一番话,显然就是一个恰当的总结。里德说,伊拉克战争已经失败,布什总统向伊拉克增兵的计划根本没有取得成效,伊拉克最近发生的暴力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里德还强调,只有通过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才能赢得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不难看出,盖茨十分清楚自己的中东之行,只是为了表现美国仍然热衷于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越缠越乱的伊拉克局势、越玩越火的伊朗核问题,但谁都明白,美国要独自改变这一切比登天还要难。明摆着的是,美国要是真正做到了“各方支持伊拉克政府,促进伊国内实现和解”,其实也就是完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并真正赢得了伊拉克战争的胜利。

显然,盖茨的呼吁其实就是布什目前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团结。阿拉伯国家会团结起来支持伊拉克政府吗?伊拉克国内教派会团结起来实现和解吗?十分可笑的是,驻伊美军试图以修建隔离墙在巴格达克隆一个“巴以模式”,却在伊拉克总理的反对下再次暴露了美国忽视对阿拉伯国家尊重和团结的致命的霸道作风。因此在各国各方的利益未能得到满足之前,布什就别指望和解这一天的到来。理由十分简单,美国赖以聚合和独霸世界的单极主义政策,早已在丢失了“团结精神”的西方联盟中迷失了方向。

人们应该注意到,布什17日在弗理工大学的悼念仪式并就“4-16惨案”发表演讲中的一句话“让我们更加团结,战胜悲剧”。难能可贵,布什终于明白团结对于美国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全国民众以及与民主党的团结。他已清楚自己前面最大的新课题就是“战胜悲剧”。

然而,与当年“9-11惨案”完全不同的是,在本此枪击案发生之后,布什不但要对付国外的敌人,而且还要对付国内的敌人。滑稽的是,这些国内看不见的“敌人”远比国外的敌人更难应付,目前已连锁反应地出现了效仿甚至赶超“4-16惨案”的多种威胁声音。美国凭借自己无比强大的国力,在全球建立了前无古人的立体式军事屏障,可是,世界霸主竟然保护不了本土国民的自由和安宁,全世界完全有理由给美国打一个问号。

即使不提欧盟和日本若隐若现的离心力正在对西方联盟的传统团结精神发出了挑战,即使不提众叛亲离的伊拉克战争早已酿成了一场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悲剧,其实“4-16惨案”就是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一个悲剧的缩影和答案

●美国的传统团结精神遭遇挑战

据美联社4月22日报道,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内政部长朔伊布勒21日指出,目前伊拉克的难民情况还没有到欧盟采取紧急行动向他们敞开大门的程度,伊拉克难民应该就地解决,欧盟不能接收更多伊拉克难民。报道说,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由于伊拉克教派武装冲突和暴力事件不断,每个月都有5万伊拉克人逃离自己的家乡沦落为难民,其中大部分人到了叙利亚和约旦。资料显示,目前伊拉克共有近400万难民,其中逃到叙利亚的约有120万,逃到约旦的大约有75万,还有约190万人在国内,总数相当于伊拉克人口的1/8。

该报道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伊拉克悲剧仍在继续。显然,这并非是一直乐意参与人道主义援助、财大气粗的欧盟已经不堪重负,而是欧盟感觉没必要再为美国的侵略政策充当替死鬼了,更严重的是,这预示着美国的盟友在向西方联盟的传统团结精神发出了挑战。

几十年来,美国的霸权主义之所以在全球畅通无阻,除了西方所谓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以外,美国提倡的“团结精神”也是美国在西方联盟中凝聚人心、一呼百应的强大力量。然而,曾几何时,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西方联盟包括欧美和日美联盟这种赖以壮大的精神财富,正在随着美国专横独断的单极思维走向崩溃。

即使是在3月23日发生的伊朗“扣留英兵危机”中,特别需要盟主伸出援助之手的英国,也一反常态地拒绝了美国主动援助的提议,甚至还警告美国不要在其中火上浇油。其实,聪明的布什心里有数,传统团结精神早已蜕变为美国利用盟友的一个强力手段,英国人宁可忍受羞辱也不愿意接受美国那份可能会将英国引向另一个悲剧的“团结精神”。

所以面对一味孤行、给伊拉克局势带来了更加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布什“伊拉克新政”,欧盟采取只出钱不接受难民的新对策,其实就是对布什继续推行“伊拉克新政”的一个变相的抵制。这对于目前十分苦恼于“团结精神”在国内外连连受挫的布什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不难想象,即使美国有能力在全世界同时发动N场战争,但一旦彻底失去了传统团结精神这一支柱,强悍的美国除了接受走向衰落的悲剧别无选择.

●布什没有理由再酿造新的悲剧

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HS公司4月19日发表的一份评估报告,称在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的地表之下还蕴藏着另外的1000亿桶石油,这样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将会是战前估计的两倍,整个储量可能超过2000亿桶。如果这一新增储量得到证实,那么伊拉克也将成为世界上仅次于伊朗的第二大石油拥有国。

众所周知,全面控制住伊拉克的石油资源,这是布什当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最主要目的之一。毫无疑问,IHS公司这一最新公布的数据,更加坚定了布什决不撤军的意志,任何要求撤离伊拉克的呼声都动摇不了布什的信念,况且中俄欧也没有强烈要求美国撤出伊拉克。

现在,布什最希望兑现的诺言就是美国永远留在伊拉克。既然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是以美国军人的鲜血和生命换取的,岂能拱手送人?由此注定了布什必须继续忍受着国内外强大的压力,即使自己心底下承认里德所指出的“增兵计划毫无效果而伊拉克战争已经失败”,也要死守“只要夫人和狗狗还在支持自己,就决不从伊拉克撤军”的信誓。

然而,布什意志和信念又能坚持多久?如果参众两院以制订伊拉克撤军计划为条件的战争拨款法案迟迟不能通过的话,真正遭受损害的是布什本人。尤为严重的是,这将对驻伊美军的战斗状态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如果连战区将士的军心都在动摇了,那么布什如何下得了对伊朗动武的决心?

现在前方传来的一个个消息也不利于布什树立起信心。英国《独立报》16日透露伊朗有一个曾先后招收数千名伊拉克武装分子并向他们传授各种游击战术的秘密训练营地,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17日也亲自对记者说,驻阿富汗美军最近截获了一些伊朗制造的包括迫击炮和塑胶炸弹在内的武器。美国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韦尔奇18日称,黎巴嫩真主党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继续从叙利亚和伊朗获取武器。

我们相信这一系列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伊朗正在加大在伊拉克、阿富汗和黎巴嫩的军事渗透,这是阻止美国对伊朗动武的一种最实用的手段;另一方面,伊朗正在加紧为美国可能的对伊朗动武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刚强的波斯人绝不会束手就擒。我们相信,曾经参与过8年两伊战争的内贾德决不会对自己在18日所说的“砍掉侵略者的双手”食言。

不难看出,盖茨此次周游列国,除了宣扬美国式的团结精神、试图重新凝聚与阿拉伯国家的向心力、为解决伊拉克安全问题走马观花之外,恐怕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计划寻找信心系数。不过伊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已经给了盖茨一个答案。

即使布什痛下攻打伊朗的决心,已经没有了欧盟“团结就是力量”的支持,心底里也缺乏了所向无敌的信心,那么驻伊美军被缓期15个月的“前线休养期”恐怕将变得遥遥无期,而且必然有更多的美国大兵将永远魂落中东。布什没有理由再酿造一个新的悲剧.

●普通朋友也有成为情人的危险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4月19日报道,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和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将于本月25日开始就伊朗核问题展开新一轮会谈。另据报道,伊朗外长穆塔基17日在与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会谈后对新闻界说,伊朗支持伊拉克邻国上个月在巴格达举行的伊拉克安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他表示,伊朗正在研究是否参加下月初在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召开的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现在尚未作出最后决定。

伊朗对继续迂回战术的伊欧核会谈高度的热衷,却对美国十分关注的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充耳不闻,即使赖斯此前抛出“橄榄枝”称,她愿意在旨在帮助伊拉克实现稳定的地区国家外长会议上与伊朗外长举行会谈。如果美伊代表如愿在本次会议上直接会面,那将是美伊断绝外交关系近30年来两国最高级别外交官员的首次会晤。尽管白宫强调“任何这样的接触将只限于伊拉克问题”,但谁都会明白成了普通朋友就有了成为情人的危险。

这对于伊朗当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但穆塔基却继续以“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吊起美国的胃口。德黑兰十分清楚,没有伊朗参加的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就会流于形式;没有伊朗的真正参与,就没有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的真正安全。这就是德黑兰敢跟华盛顿“叫板”的资本。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伊朗正在成为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美国所谓的决不容许伊朗研制核武器,实质上就是不愿意看到伊朗成为中东的强国并不断扩大影响力。

布什既希望在伊拉克问题上得到伊朗的参与和协助,却又担心伊朗借此扩大影响力并博取其它国家对伊核问题的同情甚至支持。但可怜的布什千万别忘了,自己在去年曾以美伊直接对话作为诱饵把内贾德“涮了一把”。在伊朗和叙利亚证明了完全有能力在实现伊拉克和平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叙利亚恢复了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之后,华盛顿的态度却因为12月23日联合国通过了有关制裁伊朗的第1737号决议转而对伊朗又牛气起来了。

布什这种牛气的结果,必然导致伊朗以“尚未作出最后决定”来予以回击,因为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利害关系,就如同我们在去年11月13日《布什的中东“新视角”》中所评述的:伊拉克问题的解决不一定就能对解决伊朗核问题产生影响,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却能够直接影响到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黎以问题几乎整个中东的问题。

因此不难理解,与前任拉姆斯菲尔德死守强硬路线不同的是,盖茨此次中东之行除了试图给“中东新视角”一线曙光,却不得不大谈特谈“希望继续通过外交和经济制裁措施解决伊朗核问题”。这位五角大楼的掌门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布什在中东采取“兼得鱼和熊掌”的优柔寡断政策,从而走到了今天的两伊问题乃至全球战略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

面临传统团结精神丧失殆尽的布什,除了担心伊朗不参加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之外,恐怕已经没有心思再去寻找发动战争的“失落的伟哥”了,尤其在中俄欧的“另类团结”正在形成一条美国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的时候,况且成了萨达姆陪葬品的拉姆斯菲尔德也“阴魂难返”。显然,布什要战胜当前在国内外所面对的所有悲剧,如何找回团结精神、接受多极化世界才是布什必修的一个新课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