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事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2008-01-27 19:54:37) 下一个
东方时事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科索沃总理:科索沃几天内将宣布独立
【布鲁塞尔消息】科索沃总理哈奇24日在布鲁塞尔宣称,科索沃已做好准备,并将会在几天内宣布独立。比利时通讯社报道,哈奇是在与欧洲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代表索拉纳会晤后,重申科索沃即将走向独立的立场。
尽管多数欧盟国家与美国均支援科索沃迈向独立,但因塞尔维亚及俄罗斯的反对,科索沃独立的路途并不顺利。索拉纳与哈奇会晤,主要是讨论科索沃及邻近地区情况的最新发展。
哈奇在会晤索拉纳后指出,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即将来临的事”,并可望会得到来自美国与欧盟的大力支援。欧盟会员国领导人去年12月14日在布鲁塞尔召开高峰会时,己承诺积极协助科索沃解决它的未来地位问题,并决定派遣民间团体前往科索沃,以防范当地发生暴力行动。
不过,在高峰会中,包括斯洛维尼亚、罗马尼亚、西班牙与希腊等欧盟国家,也担忧科索沃走向独立可能引起欧洲其他地区分离运动的兴起;塞普勒斯则明白表示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立场。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批评英军未能使阿局势稳定
【达沃斯消息】据媒体报道,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4日表示,驻阿英军部队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军事行动“非常失败”,“使得这一地区的安全状况至少倒退了18个月”,阿富汗的总体安全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糟糕。
卡尔扎伊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对记者表示,尽管驻阿英军已经耗费数亿英镑与阿富汗境内的武装分子作战,但他们的军事行动显然已经失败了。而且塔利班武装分子还在这一地区卷土重来,使得阿富汗局势进一步恶化。卡尔扎伊说,“自英军部队接管阿富汗赫尔曼德省后,这里的安全局势就变得更加糟糕。尽管这显然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实却的确就是这样。”
卡尔扎伊对记者说,“阿富汗政府军此前一直控制着赫尔曼德省,我们也在这里任命阿富汗自己的省长官员。但这时候驻阿英军来到了这里,他们说:你们任命的省长不好,我们要重新找一个人来代替,你们有足够的军队吗?无论是英国军队,还是美国军队,他们都向我保证说,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于是我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而这是我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英国前武装部队大臣英格拉姆为英军继续驻留阿富汗进行了辩护。英格拉姆在接受国会议员们质询时说:“完成这一就程并不只是对阿富汗人民的一项道德义务。阿富汗任务的成功对于英国未来安全利益至关重要。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部队将与阿政府军共同战斗,直至将塔利班武装全部赶出赫尔曼德省穆萨堡地区为止,英军还将继续对阿富汗提供经济、医疗等援助。”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科索沃总理哈奇在会晤索拉纳后指出:“科索沃已做好准备,并将会在几天内宣布独立”,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索拉纳在与之会晤之后,并没有对“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即将来临的事”立刻加以附和。
●目前局势仍然处于我们之前所评估的状态之中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直到目前为止,科索沃局势的发展仍然没有脱离我们之前的评估,仍然处于我们之前所评估的一个状态之中,那就是:尽管“欧美”都在公开表示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在“科索沃立刻宣布独立”的问题上,“欧美”中至少有一方还要再等等看!而“在等等看”的过程中,各自还要把“相关文章”做足,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把相关文章做足”就表现在将所有的筹码、所有的选择、甚至所有的后果都摆到位、都放在明处!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之前的相关讨论做个回顾。
●局限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我们列举了这么几个细节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欧美”彼此间所谓的“将文章做足”,局限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我们列举了这么几个细节:
第一,在即有“美英”之身份,又有“欧盟核心成员国”之身份的英国,对“布托之死”给出了一个符合穆沙拉夫说法的“初步判断”之后,也就即代表“美英”发出一个“有意妥协”、也代表欧盟发出“不打算”在巴基斯坦问题上“主动生事”的“综合信号”;
第二,对英国(实际上是整个欧盟)的这种“两面文章”,美国方面则由一向“温文尔雅”、言行上总是表现出一种“不形于色”五角大楼掌门人盖茨亲自出面、做出激烈的回应:除了公开指责包括英国在内的、在危险的阿富汗南部作战的北约盟友“作战不力”之外,还“捎带”着将“根本就不愿意”将部队部署在南方的德、法、意等盟友“好好地数落”了一番,指责后者“根本就不打算作战”;
第三,面对美国这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欧盟国家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有意思的是,除了“在阿富汗作战向来最为卖力”的欧盟国家英国,荷兰与美国的北美盟友加拿大一道表示“强烈不满”之外,被数落为“根本就不打算作战”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北约盟国、却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克制”,不仅没有向英国、荷兰那般一跳三尺高,反而表现出一种“诚恳接受”的模样。
不仅如此,东方评论员还注意到,向来充当“欧盟阿富汗政策”发言人的德国政府更是摆出一副“有错就改”的姿态,并借着美国防长盖茨指责北约盟国“作战不力”的机会,在英国首相布朗出访北京的同时,抛出“以安全为由,德国考虑向阿富汗增派坦克、火炮”的消息,从而当着“中俄”以及美国的面将那块用来在“中、俄、美”之间讨价还价、并指望着去“三面逢源”的“大西洋破布”给“缝补了一二”,并静观事态的发展!
●只是“事态进一步发展”的两个侧面
显然,不论是科索沃总理哈奇所宣称的“科索沃已做好准备,并将会在几天内宣布独立”、还是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公开指责“驻阿英军部队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军事行动非常失败”,都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必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事态进一步发展”的两个侧面,在对科索沃总理所谓的“科索沃几天内将宣布独立”、及阿富汗总统指责“驻阿英军.....非常失败”的消息进行全面展开之前,我们不妨先通过几则新闻片段,对“相关问题”的“最新进展”做一个全面把握。
穆沙拉夫:不管下月巴大选结果如何都无意辞职
【达沃斯消息】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他表明在下月举行的巴大选中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无意辞职。
去年12月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被暗杀以后,穆沙拉夫总统表明将推进反恐作战,同时他还就延期到下月18日举行的大选表示,将公正和平地实施大选。
穆沙拉夫强调,作为根据宪法选出的总统,没有必要辞职,从而表明不管选举结果如何,他都无意辞去总统职务。
另外,穆沙拉夫还邀请欧盟派出选举观察人员,监督选举过程。
巴勒斯坦人继续涌进埃及 埃方:不会强迫民众离境
【开罗消息】据媒体报道,更多的巴勒斯坦人24日穿过被炸毁的加沙与埃及之间的隔离墙,进入埃及城镇拉法。埃及派出数百名安全部队士兵部署到这一地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取任何阻止加沙人进入埃及的行动。
另据报道,至少有5万加沙人进入埃及。他们到埃及采购生活必需品、看医生、或者到那里的亲戚家串门。埃及当局表示,埃及不会使用武力强迫从加沙进入埃及的大批巴勒斯坦人离境。
埃及外交部发言人扎齐说,埃及会在巴基斯坦人返回加沙后再度恢复边境管制。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最近炸毁了埃及与加沙地带边境的部分隔离墙,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人随即涌入埃及。
吴伯雄:入联公投是变更“国号”的挑衅行为
【台北消息】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今(25日)天出席在高雄党内座谈时表示,昨天会晤陈水扁时,曾对陈水扁说,入联公投是变更“国号”的挑衅行为。
吴伯雄说,为了解决入联、返联公投绑大选的争议,国民党拟在“立院”开议后,发动连署以“以‘中华民国’名义重返或加入联合国”决议文。另外在入联名义上,拟做文字修正,改用“我国”取代“中华民国”,降低意识型态的争议。
朝韩军事工作组会议25日在板门店举行
【平壤消息】朝韩军事工作组会议将于25日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据韩联社报道,会上,朝韩双方将讨论履行汶山至凤洞的铁路货运项目等第二次朝韩国防部长会谈上达成的协议事项和相关工作问题。
韩国国防部官员表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三通(通行、通信、通关)问题和列车运行支援相关系统问题。由于双方都设有供劳动者休息的宿舍,因此朝方有可能向我方咨询相关问题和提出协助要求。”
此外,朝韩双方还将磋商,旨在讨论西海共同捕捞海域设定问题的将军级会谈日程和在第二次国防部长会谈上达成的启动朝韩军事共同委员会的问题。
报道称,去年11月,朝韩举行了国防部长会谈。随后,双方在12月先后举行了军事工作组会议和将军级会谈,并就汶山至凤洞的货运列车运行和朝韩管理区域的三通问题,签署了军事保障协议书,但双方未能就西海共同捕捞海域设定问题达成协议。
【时事点评】我们先来关注这一段文字,原文是: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4日表示,驻阿英军部队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军事行动“非常失败”,“使得这一地区的安全状况至少倒退了18个月”,阿富汗的总体安全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糟糕。
●阿富汗总统可谓是“现学现卖”、且“青出于蓝”
显然,这位阿富汗总统可谓是“现学现卖”:将美国防长盖茨那套“一杆子打落一船人”的“套路”施展得“丝毫没有走样”;不仅如此,也可谓是“青出于蓝”: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向“温文尔雅”、言行上“不形于色”盖茨前些日尽管有些失态,但对仍然部署在阿富汗南部、承担危险任务的北约主力部队--英国军队,即没敢“直接点名”、也没敢“如此刻薄”,什么“驻阿英军部队......非常失败”,什么“使得这一地区的安全状况至少倒退了18个月.......”,至于“阿富汗的总体安全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糟糕”、则几乎等同将“英国阿富汗政策”、甚至“英国对外政策”的那张“脸”给打没了。
东方评论员认为,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让英国人“好看”,除了美国人已经对英国人“不客气”之外,恐怕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穆沙拉夫顺利完成了欧洲之行。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穆沙拉夫强调,作为根据宪法选出的总统,没有必要辞职,从而表明不管选举结果如何,他都无意辞去总统职务。另外,穆沙拉夫还邀请欧盟派出选举观察人员,监督选举过程。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有这么几个看点:
●只要欧盟愿意维护巴基斯坦的稳定,那么巴基斯坦及站在其背后的力量就有意默认欧盟的阿富汗利益!
首先,是穆沙拉夫邀请欧盟派出选举观察人员,监督选举过程。在我们看来,这表示穆沙拉夫大体上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欧洲之行。显然,,这种“顺利”表现在穆沙拉夫当着欧盟的面将“打击塔利班”的重要性放在“抓捕本·拉登”之上,并要求欧盟增兵阿富汗、打击塔利班;显然,穆沙拉夫要求增兵是一回事,欧盟是否增兵是另一回事,特别是,是增兵阿富汗南方,还是增兵阿富汗北方也大有讲究。
不过,穆沙拉夫要求欧盟增兵阿富汗、打击塔利班的潜台词却是:只要欧盟愿意维护巴基斯坦的稳定,那么巴基斯坦及站在其背后的力量就有意默认欧盟的阿富汗利益!
而欧盟方面则由法国出面进行呼应,一方面声称将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另一方面,则对穆沙拉夫挑起来的话题,即:是“打击塔利班”重要?还是“抓捕本·拉登”重要?持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
要知道,动辄就要跑进巴基斯坦“抓拉登”的,就是美国人。
●穆沙拉夫顺利完成欧洲之行的背后,是欧盟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的“微妙变化”
其次,一般而言,由于穆沙拉夫屡次将“辞职”当牌打,因此,穆沙拉夫这次声称“不管下月巴大选结果如何都无意辞职”,无疑是在“暗示”巴基斯坦局势已经有了“非常微妙的变化”。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在“穆沙拉夫:不管下月巴大选结果如何都无意辞职”这则新闻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并不是“是否辞职问题”,而是“穆沙拉夫邀请欧盟派出选举观察人员,监督选举过程”这件事。
显然,在身兼欧盟核心成员国的英国弄出了一个“初步结果”、“初步证明”巴基斯坦政府与“布托之死”无关,而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之后,再邀请欧盟派出选举观察人员,监督选举过程,去证明选举的合法、公正,并迫使华盛顿承认,也就成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当然选择。
值得强调的是,在穆沙拉夫顺利完成欧洲之行的背后,是欧盟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的“微妙变化”。
●“每一圈波澜”都可在伊核问题中找到振荡的源头
就如我们一再强调的:不论是从显而易见的政治层面,还是从军事层面、更或者是从相当隐晦的经济层面去观察,伊核问题都是当今“全球问题”的核心:不论是“岁数”远较伊核问题古老得多的巴以和平问题,或者是休眠了近十年的科索沃问题,还是从来没消停过的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更或者是近期风云激荡的巴基斯坦问题、台独“入联公投”问题、甚至是影响巨大、却又反复无常的朝核问题,“本质”上都可视为“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附属品”,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本质上都可视之为“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附属文件”,所有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每一圈波澜”、都可在伊核问题中找到振荡的源头。
●“上述新闻”在同一时间内“井喷”式的“集中涌现”再次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俟“伊核六方”刚就“新一轮制裁伊朗决议案”的“要点”达成共识,“上述新闻”在同一时间内“井喷”式的“集中涌现”,倒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再次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我们曾经提出了四个观察点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伊核问题这个核心,在科索沃问题、中东和平问题、巴基斯坦问题、阿富汗问题、“入联公投”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我们曾经提出了四个观察点,即:
第一,科索沃是否将在未来几个月来宣布独立,如果不是,那么,“美版大规模制裁伊朗方案”的“实质性修改”工作也就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台湾的“入联公投”也会在最后关头“噶然而止”,在这种情况下,“中俄欧美”因各自的战略需要,在伊核问题上达成“暂时稳定伊核进程”的妥协、并将伊核问题暂时装进“伊朗保留核能力,但由中欧俄共同提供核燃料”之最佳模式内的“讨论”、就又会出现在媒体上。
第二,假如科索沃在近期“宣布独立”,且“欧美”一致承认(注意,是一致承认),如果巴基斯坦局势可以稳定的话(在牺牲布托之后,这是华盛顿必须付出的另一个代价),伊核问题可能暂时不会公开激化,台湾的“入联公投”也会在最后关头“噶然而止”。
但是,科索沃独立之后的“后续问题”可能会迫使欧盟不得不向“中俄”再做妥协,并在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向“中俄”的立场靠拢,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也不得不考虑“中东和平进程”的“决策权”部分让渡给“中俄”,或者是改组“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甚至是考虑让“伊核六方会谈”“兼并”“中东四方工作小组”,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美国可能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再次”利用科索沃问题将欧元给“摁住”,并肢解欧盟全力推动的、让“中俄”、甚至印度也感觉不那么舒服的“地中海计划”。
第三,就是“美英”继续将“布托之死”引向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与印度、或者是巴基斯坦内战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伊核问题很可能迅速激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舰日前在波斯湾导演的、“类似”北部湾事件的“那一幕”,以及当年北部湾事件引发越南战争全面升级的“那一幕”,都有可能“弄假成真”,这也是需要警惕的。
第四,就是曾经与伊朗在波斯湾上演过一出“双簧”的英国人,在为穆沙拉夫的说法“初步背书”之后,其内阁在认真领会“和谐世界”精神的情况下,独立于美国之外、以事实为根据、做出“结案报告”,从而以“欧盟核心国家的身份”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中欧俄美”也好,“三边撕裂”、“南北撕裂”也罢,方方面面才会在“伊核问题”这张“硕大无比”的谈判桌上,谈出一个确保巴尔干半岛、中东、中亚、南亚、甚至东亚和平与稳定,并致力于解决、或者缓解美国次贷危机的“多边柜架”来。
●局势似乎正沿着“第一个观察点”进行展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科索沃总理哈奇宣称“科索沃已做好准备,并将会在几天内宣布独立”,但从阿富汗总统公开指责“驻阿英军.....非常失败”、实际上是对“欧盟的阿富汗政策”表示不满的情况来看,“欧美”在“科索沃立刻宣布独立”的问题上,似乎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局势似乎正沿着“第一个观察点”进行展开。
另外,从上面所列举的一组新闻片段中,还有几个信号值得注意:
●“新一轮制裁伊朗方案”的“要点”显然是在对“美版方案”做出“实质性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的
首先,从“伊核六方”宣布就“新一轮制裁伊朗方案”的“要点”达成共识、但俄罗斯却又公开强调“新决议草案没有规定对伊朗实施任何严厉的制裁,只是为了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伊谈判中的地位”的情况来看,“新一轮制裁伊朗方案”的“要点”显然是在对“美版大规模制裁伊朗方案”做出“实质性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的。
●台湾“入联公投”也显出了一丝在最后关头“嘎然而止”的“可能性”
其次,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今天突然对陈水扁说“入联公投是变更‘国号’的挑衅行为”的情况来看,台湾“入联公投”也显出了一丝有可能在最后关头“嘎然而止”的“可能性”;
●哈马斯炸毁加沙与埃及间的隔离墙,是一精心组织、且事先得到埃及方面默认的行动
再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哈马斯方面炸毁加沙与埃及之间的隔离墙的事情“绝不简单”,我们的评估是:这是一个经过精心组织、且事先得到埃及方面默认、阿拉伯主要国家支持的行动。
我们注意到,针对以色列有意利用近期恶劣的天气、以封锁加沙的方式、对用火箭弹攻击以色列的哈马斯进行严厉惩罚的意图,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在阿拉伯国家中与“美以”都保持密切关系的埃及,最终以人道为由“放纵”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进入埃及城镇购买生活物资,从而令以色列的“惩罚计划”“全面破功”。
●这样的事情有了一次就会有二次、三次,直到“不再有人”相信哈马斯“会被饿死”为止
显然,必须强调的是,这样的事情有了一次就会有二次、三次,直到“不再有人”相信哈马斯“会被饿死”、并将哈马斯这一政治力量重新视为“巴以和平协议”的“组成部分”为止!对“美以”是如此,对欧盟也是如此,至于对阿巴斯政权而言,更是如此!
●欧盟与美国、阿盟与美国之间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的合作似乎也都出现了一点儿问题
从阿盟、欧盟在整个过程中均保持沉默,而以色列却表现得气急败坏的情况来看,欧盟与美国、阿盟与美国之间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的合作似乎也都出现了一点儿问题。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华盛顿因为无法拿到一份“严厉制裁伊朗决议案”转而对“欧美”分享中东和平进程决策权的“价值”“产生某种怀疑”、而“这种怀疑”又因欧盟迫不及待要推进“地中海联盟”得到“某种强化”、继而令华盛顿被迫对欧盟摆出“另一副姿态”也是可能的。同样,如果布什政府因为无法说服阿拉伯国家孤立伊朗,转而对力促“巴以和平”的“价值”产生“失望”,而这种“失望”又因阿盟反对对哈马斯赶尽杀绝而产生“某种绝望”,继而令华盛顿被迫对阿盟摆出“另一副姿态”也是可能的。
●在看清楚它的“形状”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它的“出处”
至于这是一副什么姿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赖斯在瑞士达沃斯发表的、包含有“美国没有永远的敌人,可以同伊朗、朝鲜改善关系”这一内容的演讲中,我们是不难看出它的“形状”的,即:万不得已,美国不排除“转过身去”与什叶派的伊朗合作。
在看清楚它的“形状”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它的“出处”:显然,最早发出“万不得已,美国不排除与伊朗改善关系”这一“重大信号”的,就是那份由美国情报系统、以“高度信心”推出的、一度被人认为“令布什政府尴尬无比”的、“明确确认伊朗核武计划已经在03年终止”的“伊核报告”。
只是在事态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之后,还有谁会认为那只是一份“令布什政府尴尬无比”的报告吗?显然,那份报告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针对不愿意向美国提供“伊核合作”、“伊拉克合作”的阿拉伯逊尼派而去的,其潜台词就是:如果得不到逊尼派的合作,为了走出伊拉克泥潭、美国就会“寻找”与什叶派合作的可能性;在搞清楚这些之后,我们再来品味两则消息的“成对出现”,即“伊核六方”刚就“新一轮制裁伊朗方案”之“要点”达成共识,而伊拉克就立刻向伊朗总统内贾德发出访问伊拉克的邀请,也就不难看出:所有这些,早在华盛顿抛出那份“确认伊朗核武计划已经在03年终止”的“伊核报告”的那一刹那间、就已初见端倪!一俟布什那场“为核而非为和”的“中东之行”彻底失败之后、就已经决定!
●种种迹象表明,不能排除事态会向“第二观察点”方向演化的可能性
到此为止,对比“第一观察点”的具体内容,一个显见的事实就是:尽管科索沃声称将立刻宣布独立、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敢走出这一步的情况下;在“美版大规模制裁伊朗方案”的“实质性修改”工作已经完成之后,在台湾“入联公投”也表现出一丝有可能在最后关头“噶然而止”的“可能性”之后,局势的发展显然没有脱离“第一观察点”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手中的朝核问题当然要有所缓和、以“意思意思”!
但种种迹象表明,不能排除局势会向“第二观察点”方向演化的可能性。在这个问题上,哈马斯炸毁隔离墙这一事件尤其能说明问题。至于事态进一步又将如何演化,东方评论员将与大家一道密切关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