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臭臭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怎样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爱?

(2008-02-15 07:11:21) 下一个
此文有点深奥,转载Box.

运气网友在一个帖子里比较了不同的爱,其实爱的确象海洋一样深广,但并不象无
忧天真臆想的那样,沾个爱字的边,就暖洋洋的跟晒日光浴一样了。溺爱也是爱,
慈爱严爱也是爱,前者是本能,动物都有,后者含理性,才属于人类文明。所以要
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父母自己要明白什么是爱。

人类的爱,大致来讲分为欲爱、情爱、纯爱、仁爱和博爱这五个层次。欲爱是本能
自私之爱,无忧之流强调所谓自然的爱,包括性爱、生孩子、养孩子、玩孩子,就
是在这个最低层次上,也是最浅的一个层次上的爱。再往深处、往远处走,那就是
情爱了。情爱是一种有缘无私的爱,中国人孝道中的慈爱、严爱,就是这种情爱。情
爱是一种深爱和远爱,它和本能欲爱的不同之处,在于情爱中有理性,是「含情带
理」之爱。理解这一点很重要,整个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含情带理这四个字,孝
的内涵大于本能之爱,道理就在这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含情带理之谓孝,孝道里面的感恩心,是
人类良知的觉醒,所以孝是人的自然情感和良知理性的有机融和。孝不是单纯的本
能,也不是单纯的理性。从情爱再往远处走,就是纯爱,一种由己及人之爱。再上
升,就是公而忘私的仁爱了。纯爱和仁爱都是情爱也就是孝道的外推,一个人连父母
都不孝敬、不感恩,你能指望他真的能够泛爱他人、爱人如己吗?所以古人讲孝为
仁之本,孝是仁爱的源头活水。从仁爱再远推,就是慈悲博爱了,这是悲天悯人、
关爱一切人的大爱境界。

在这五重之爱里面,人类文明的起点,是含情带理的孝道情爱,而不是自然本能的
欲爱。如果人类只讲自然本能的欲爱,那就形同禽兽,并不是什么值得光荣的事情。


西方宗教中的博爱,是对西方世俗文化中欲爱的补救和超越。宗教的爱,也是含情
带理的,有人常常把宗教之爱和世俗欲爱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爱是恒久
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
益处,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
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段《爱的真谛》,在人类情感之中,
融入了极深的理性,所以能够超越个人的狭隘本能,而成为一种普世的大爱。

也正因为宗教之爱含情带理,所以一切宗教,都劝人孝敬父母。基督教是这样,伊
斯兰教是这样,佛教更是这样。所以孝道精神,具有全人类性,是一种普世价值,
并非中国文化所专有。因为感恩心是孝道的灵魂,而感恩心是所有人类与生俱来的
良知。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的差别,只在于中国人理性地保存了这种良知,而西方人
放纵本能,遗失了这种良知。无忧在一个帖子中说他问女儿长大后,是否会关爱照
顾他,他女儿回答说,等我老了,你也死了。老实说,我读到这个很心寒,讲得客
气点,这叫养不教,父之过;讲得严重点,这不是在养人子,而是在。。。因为每一
个人的孩子,并不单单是一己的私产,无恩无义的孩子多了,整个社会有良知的人
就会越来越少,而狼终究是要吃羊的。所以怎么样来爱孩子、养孩子、教孩子,这
里面其实包含了公共道德,只是我们很少这样去想,意识不到而已。

五四以降的的文化,造就了一批非驴非马的中国人。这些人对中国传统一无所知,
对西方文化也是假洋鬼子,根本不懂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也不明白西方宗教对西方
人心灵世界的真正意义。这样的人,生活在东方对东方人毫无意义,生活在西方又
对西方人毫无意义,在精神上属于无家可归的边缘人,常常只能用臆想的热闹,来掩
饰内心的无知和空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