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香港大学:哲学是什麽?

(2006-12-11 15:12:27) 下一个

哲学是什麽?

简单来说,哲学研究就是在抽象的层面上反思世界、人生及思维之种种问题。大多数人都曾思考过哲学问题,可能只是不察觉自己在作「哲学思考」而已。兹举数例,或许你亦曾对以下问题感到困惑∶

人生的目的是什麽?某些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比另一些好?我为什麽要努力读书或工作?除了赚钱给自己享受之外,我还应该关心其他事情吗?什麽是幸福?

生存有什麽价值?一个常常遇到挫折的人,真的比一头快乐的小狗幸福吗?何以活著好过死去?

我们为何要遵循道德规条?道德规条由哪里来?是谁颁定的?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教科书或医生说的话吗?为什麽?我们又应否相信风水和星相学呢?

为什麽要有国家与政府?国家有没有权利干涉个人的私生活?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吗?抑或国家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而存在?

神存在吗?如果神存在,为什麽这个世界上还有那麽多惨事发生?

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未必相同,这些答案可能来自父母或朋友的意见、师长与课本的教诲、宗教的启迪以至出自个人的思考。然而,这些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所根据?根据又能否成立?如果我们不反覆及认真反省自己的见解,想法就会变得武断,一些信念会变成教条,社会亦会因此变得僵化,甚至令文化陷入困境。哲学探究的目的,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反省及审察生活的种种事物及价值。

哲学与批判思考

由此可见,哲学主要是一种批判的思考活动。批判思考就是审慎考察我们的信念、价值及行动背後的理据。这种考察是很基本的哲学思维。具体而言,批判思考首先要厘清一种见解究竟有什麽内容,或先弄清一个行动所为何事,并找出这些见解和行动的理据,继而考虑理据是否可靠。然後,我们可以再追问这些理据是否足以支持那些见解或行动?或者这些理据本身是否合理或已充分确立,不用其他理由来支持?
回答这些问题就等於在评估和反省自己的理据、看法、信念及行动;我们也可藉此尝试对这些理据和看法作出修正。如此一来,钻研哲学能助人确立信念、价值和作明智合理的抉择,令我们成为有理智自主的人,最终使人生更有意义。

「哲学问题」是什麽?

哲学既然是对思想和行动的理据所作的考察,因此,哲学问题可以说就是探究思和行的理据而衍生的问题。而探求理据的过程,便能启动我们的哲学思考。举例来说,你为什麽想入大学?你或许会说∶「为了接受教育。」但你为什麽想接受教育?「为了日後从事较好的工作。」但为什麽从事较好的工作是如此重要?你或许会说∶「因为这会活得更好。」在这里,我们已经开始面对一些哲学问题∶究竟什麽是「更好」的生活?为什麽某种生活方式比另一种「更好」?「好」在哪里?我们对「更好」的生活的判断是否有根据?这个例子表明了∶哲学问题所探讨的就是我们种种判断的理据和其中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在人生几乎每一处都发现哲学问题。

哲学探究的内容

因为各种领域都有相关的哲学问题,所以哲学探究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人生、知识、价值、科学、社会、政治、艺术、音乐及文学。但不论在哪个领域上,哲学探究的焦点往往都集中在三类工作。

概念分析。哲学是要考察我们的思想与行动的理据。此过程常会引导我们去厘清自己所使用的概念。所以,哲学探究因而会包含概念的分析和阐明,例如∶「知识」是什麽?「原因」是什麽?「真」、「善」、「美」是什麽?

推理及证立。当我们考虑某些理据能否支持自己的见解,自然会追问∶什麽是好的理由、理由又怎样支持见解,以及在思考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所以,哲学探究的另一类工作就是研究推理及见解之确立的过程。以下问题都是这类思考的例子∶某组理由或资料会推导出什麽结论来?理由如何支持结论?我们可以证明科学理论是真的吗?若一吸烟者指出吸烟不健康而说我们不应吸烟,那麽他是自相矛盾吗?说某人「不逻辑」是什麽意思?

其他学科没有处理的问题。在考察理据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追问理据是否正确。这往往可诉诸观察或科学研究,但有时这些问题却是科学及其他学科不会处理的。因此,哲学探究的第三类工作就是探讨其他学科不处理的问题的基本问题,例如∶什麽是「自我」?现在的我和很多年前的我还是同一个我吗?什麽是心灵?电脑称得上有心灵吗?什麽是价值?善与恶的标准是否随文化不同而异?这种终极问题不一定有确定的答案;即使有答案,也不一定圆满,但这却不妨碍哲学以理性去探究之。

哲学包括什麽具体课题?

传统上,哲学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领域∶

逻辑∶研究推论及论证。逻辑的领域范围很广,例如问∶某组理由或资料会推导出什麽结论来?理由如何支持结论?我们可以证明科学理论是真的吗?若一吸烟者指出吸烟不健康而说我们不应吸烟,那麽他是自相矛盾吗?说某人「不逻辑」是什麽意思?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特质和理据。例如问∶什麽是知识并如何可获得知识?什麽理据可支持我们的信念?若你能使用某个字,却不能提出定义,那你算是「认识」该字吗?学会踏单车是不是就多了一种「知识」?科学家如何能确定非典型肺炎是由病毒所致的?我们怎麽知道某侦探逮捕的嫌犯真的是凶手?我们怎麽知道眼见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非身处於「廿二世纪杀人网络」之中?

形上学∶研究世界的真相及存在物之特质。形上学包括存有论、心灵哲学以及宗教哲学。形上学研究这些问题∶什麽是「真实世界」?颜色属於客观事物还是仅仅属於我们的经验?现在的我和很多年前的我还是同一个我吗?电脑称得上有思想吗?我们有否自由意志?全能的神能造出一块 举不起的石头来吗?

价值理论∶研究价值──什麽是好、对、美、公平、正义等等。价值理论包括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美学。伦理学探讨这些问题∶什麽是美好的人生?世上仍有很多人处於战乱和饥荒中,那麽我们应否舍弃优裕和舒适的生活来救助他们?善与恶的标准是什麽?这些标准是否随文化不同而异?政治哲学思考这些问题∶何种形态的社会是最理想的?谁应拥有政治权力?谁有资格享有财富?香港是否一个有正义的社会?美学包括这些问题∶「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真的吗?《哈利波特》小说集是否有文学价值?抽象画与小朋友的涂鸦有何分别?我们凭什麽判断萧邦的音乐比Twins的流行曲更有价值?

哲学与哲学史∶在探究上述各领域时,哲学家一般会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专注当世的哲学问题,其二是专注於哲学史,了解前人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的答案。此两方面实是互相关连的。要充分理解当世哲学问题的特质、起因与可能答案,必先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反过来看,认识现代哲学问题的讨论亦有助我们疏理及了解先哲思想的用心、特质和得失之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