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哲学入门---导言

(2006-12-20 12:11:03) 下一个

NEGAL

导 言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哲学入门,是写给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看的。一般说来,人们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学哲学。我想,本书的大多数读者都处在读大学的年纪,或者是更为年长。不过年龄与哲学的本性并无关系,如果喜欢抽象观念和理论论证的聪明高中生能读到这本书,并且也能从中享受到哲学思考的乐趣,我将会非常高兴。

  在掌握有关这个世界的大量知识之前,我们的分析能力往往就已经高度发达了。大概14岁左右,许多人就开始独自思考哲学问题:什么东西真实存在?我们能够确切地知道某事吗?是否真的有是非对错?生命有意义吗?死亡是结束吗?几千年来,关于这些问题有许许多多哲学著作,但是,哲学的素材直接来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往的著作。因此,即使是那些从未读过这类著作的人,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到这些问题。

  本书径直介绍九个哲学问题,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独立理解,而不必涉及到思想史。本书不拟讨论过去的伟大哲学著作,或者这些著作的文化背景。哲学的核心在于一些特定的问题,而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具有反思能力的心灵就会自然而然感到困惑。开始学习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思考这些问题。一旦开始了这种思考,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想要解决同样问题的人们的著作了。

  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数学。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依赖于实验或观察,而只是依赖于思想;它也不像数学那样有形式化的证明方法。研究哲学只是提出问题、进行论证、形成观点,并且思考对它们可能的反驳,从而弄清楚我们的概念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每天都使用一些平平常常的概念,却从未加以反思;而哲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去询问和理解这些概念。历史学家可能会问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但是哲学家会问:"时间是什么?"数学家可能会探索数之间的关系,但哲学家会问"数是什么?";物理学家可能会问原子的成分是什么,或者重力是由什么引起的,但是哲学家会问:"我们怎么知道在我们自己的心灵之外,还会有别的东西存在?"心理学家会去研究孩子是如何学会一门语言的,但是哲学家会问:"是什么使得一个词意指某个东西?"任何人都可以问,不买票溜进电影院是不是错误的,但是哲学家会问:"是什么使得一个行为有对错之分?"

  如果我们在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里,不把时间、数字、知识、语言、对错等等这些观念看成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就无法正常地生活;但是,在哲学中,我们深究的是这些观念本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身。当然,这并不容易。你要探究的概念越是基础,可以帮助你的工具也就越是匮乏。这里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让你不假思索地相信,或者视为理所当然。所以说,哲学思考是一种多少有点让人感到晕眩的活动,而且其成果中没有多少可以长期免于非议。

  我相信,学习哲学的最好方试就是去思考特定的问题,所以这里也就不再赘述哲学的一般性质了。我们将要思考的九个问题如下所示:

  1.关于我们心灵之外的世界的知识

  2.关于他人心灵的知识

  3.心灵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4.语言如何可能

  5.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

  6.道德的基础

  7.何种不平等是不公正的

  8.死亡的本性

  9.生活的意义

  这些只是从许许多多哲学问题中挑选出的一部分。

  关于这些问题,我所说的只反映我个人的观点,而并不一定代表大多数哲学家的想法。或许关于这些问题,大多数哲学家并没有一致的观点:哲学家总是彼此分歧,并且任何一个哲学问题都不止有正反两面。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问题中绝大多数都尚未解决,并且其中一部分或许永远也无法解决。然而,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给出答案--即使我本人认为正确的答案--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向这些问题,使得你自己能够对这些问题感到疑惑。与其先学上一大堆哲学理论,不如先对这些理论所要尝试解答的哲学问题产生疑惑。而产生疑惑的最好方式,就是考察一些可能的答案,然后看看它们都还有些什么问题。我会尝试着让这些问题留下进一步思考的余地,但是,即使我说出了我自己的看法,除非你觉得它确实有说服力,否则你也没有理由相信它。

  有许多精彩的哲学导读收录有过去伟大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晚近哲学著作的选段。这本小书并不打算取代那种导读的方式,但是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尽可能清晰和直接的风格,让你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如果你读完了这本书之后还想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关于这些问题除了我所讨论的之外,还会有那么多其他可说的内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