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中国哲学专业的没落

(2007-01-08 11:41:27) 下一个

http://blog.sina.com.cn 2006-12-19 12:32:56 Strongart
    先从哲学本身的地位来说,所谓文史哲的说法恐怕的是各位很熟悉的了,然而哲学居然被排到最后一位,却着实令人费解。先来看文学,尽管一些真正严肃的文学(像哲理诗、象征小说等)同样能够超越文化,其自身力量也并不比哲学弱,但同时许多浅薄的东西也一样被称为文学。因此,文学似乎只是一个容器,其在先性仅具有量的优势,这是与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的。如果文学在先还能够差强人意的话,那么历史排老二的位置就显得喧宾夺主了,就像一堆死肉隔绝在文学和哲学之间。事实上,历史只是一堆现实的备份(真假暂且不论),本身还必须借助逻辑才能有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与超越的哲学相提并论呢?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往往把哲学淹没在历史和文化之中,认为自己也是学哲学的。的确,哲学这个名词是非常动听的,?撬??囊簿褪钦飧隽恕?/DIV>
    再从我们哲学专业的设置来看,中西马的区分似乎是已成惯例,不知这里的马为什么要假谦虚,在考研的时候可是被设为A类的啊!再看这样的区分,马哲能够被单独提出来,显然是有某些外力的作用,也一定会让外行人感到奇怪。而中西的区分则是以所谓的地理文化为依据,假如这样的划分成立的话,那哲学就只能处在文化之下了,那又算什么哲学呢?事实上,这样的划分仅具有字母的价值,就像某些地方以字母顺序来排列书本一样,但若是如此深入到专业活动之中,那便只能说明自己生命力的贫乏。我不清楚其他地区的怎么来划分的,但基本的一点是要以学科的内部属性来划分,比如分成形而上学、认识论等等,这样的做法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在这样畸形的划分之下,我们来听听主修各不同部分的人是怎么想的吧。一般而言,马哲和中哲的人都会说: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学哲学的啊;但学西哲的人却会想:谁跟你们一样啊?你们学的能算哲学吗?即使勉强算是哲学,也不过是二等哲学。下面具体来看看他们的想法:
    学马哲者:我们可是得到官方承认的,当然也不禁止你们的思想,尽管你们在看法上有一些失误,毕竟还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为了维持马哲的生命力,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吸收一些你们的合理思想。吸哪里呢?(西哲太硬了,我吸不动)还是吸中哲的吧,毕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能与大多数人的思想产生共鸣,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中哲者:我们是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后盾,最近还批上国字战袍,即使是马哲也得来这里汲取能量。当然,谦虚是美德,我们不可妄自尊大,要多与其他学科交流。交哪里呢?(西哲太硬了,我交不动)还是交马哲吧,毕竟这是基础,也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更有利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学西哲者:如果能见识到第一流的思想的话,还要那些杂碎干什么呢,可怜我们的老马。不是我要崇洋媚外,是的确看到了差距,这是我们也难以逾越的。一个是艺术想象,一个是数学逻辑,仿佛我们的生命力就缺乏着一样,只能做一些翻译和介绍的后勤工作了。可即使这样,也不甘心让自己的文章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啊!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学西哲的人啊,你们所缺乏的东西正是我所具备的,看来还得像我这样的江湖大侠出马啊!却发现自己被怀疑的打量着,而在我的周围也隐藏着许多类似的江湖人士:良莠不齐!看来,我已经走得太远了,也不敢再对所谓的专业人士再抱有什么奢望,只能设法绕过了,尽管这将给我带来不少额外的负担。
    1.绕过哲学,从文学入手。尽管中国的文学似乎也不怎么样,但至少不会太僵硬。
    2.绕过专业,从大众入手。这正是我正在做的,却深感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对于那些中毒太深的人,实在是无能为力。
    3.绕过中国,从外国入手。就作品的水准而言,似乎问题不太大,但得有人引路才行。
    好了,最后我顺便做一个公告。在2007年初,我准备发一篇强文,内容与下面的广告有关,欢迎关注。
     求高等文化经纪人与我合作
    Strongart(1983- ) 精神贵族,特立独行者。现求高等文化经纪人与我合作(作品发表、讲座沙龙、个人主页等),其它有兴趣的朋友亦可与我联系,欢迎记者采访。
    即使没有大众的市场,也还有小众在欣赏,于是便出现一片无竞争的领域。就我而言,从未把任何招牌当作自己的名字,因此就能把自己的名字当作招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