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留在记忆中的老楼

(2006-12-27 21:11:40) 下一个
    这是一座临街的尖顶老楼,楼房由二及三层的两组构成。相似的楼房旁边还有几座,它们构成了一个小小建筑群。说它们老并不准确,它们那时其实只在世40多年左右。只是因为在这个城市诞生不久它们就诞生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变迁它都经历了,在这个城市里它们就有绝对的称老资格了,这个城市的老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我说它们老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是因为它们在这个世上存在的时间比我长了很多很多。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说起几十年前的事情,荒凉遥远的神秘感会油然而生。还是很小的时候,呆呆的望着楼上一砖一瓦一门一窗,总觉得它们在默默的经历著看着周围的一切,如果它有生命的话,一定会说出许许多多的故事给我听。还有后院那颗老杨树,冬去春来芽发叶落,几十年来历代主人听到的树叶沙沙声一定会与我听到的一样。
    究竟它们的生日是哪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可以作出基本正确的判断------应该在1910年代的最后两年或1920年代的最初两年的这段时期。它诞生的理由也比较清晰。当年鬼子在这里大兴土木建工厂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修建守备大队的建筑,这几座楼房就是作为高级住宅兼鬼子守备大队宿舍而建的。
    楼房的外表看上去与众不同,厚厚的墙由红砖砌成,中间加有钢筋混凝土预制的圈梁。虽然只有两三层楼,地基深度与墙壁厚度与5层楼的差不多,这种房子在关键时刻就是当堡垒用也能抵挡一阵子。高高的大门里面还有一个玻璃窗子一样的二门,宽大的门厅和楼梯都是水磨石的,楼梯宽度与办公楼相当,就连楼梯都嵌上了铁角。里面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数个木制地板的房间,基本上每个房间都大于20平方米,单元里还有仓库,坐便厕所,嵌了瓷砖带浴缸的浴池等等。除了市级头头的别墅外,它们在这里基本就算最上等的住宅了。
    楼房落成之后,正赶上一次大战结束,这里工厂的订单急剧减少,城市萧条。在当时不要说中国人住不起这样的房子,就是日本人也一样住不起。据说大半的房子在建成后居然空了好几年,后来才一点点的住满。
    离开这几座房子数百米开外是当时穷苦百姓的聚集区,据记载是用铁丝网隔开的,后面的一条露天的臭水沟便是百姓们的下水道了。鬼子守备大队建在这里的另一个目的是便于监视那里的百姓,当时鬼子枪杀中国人抵抗者的刑场离臭水沟的另一面不是很远,沟上的一座桥便被称为断魂桥。现在那里早已建了几代的住宅区了,住在那里的人们恐怕已经没人知道半个多世纪前那里曾留下了许多冤魂。臭水沟也早已在50年前盖上了盖子,不说是没人知道的。
    话说到这里就越扯越远了,在这里说起它是因为我就是在那其中的一座老楼里度过了无邪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还因为它现在已经不复存了,它只能是留在记忆中的老楼了。
   我对这个楼的最初记忆始于刚刚搬进来的那天,确切的讲是我走进来的那一天。早先我家不住在这个城市,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全家迁到了这里。
    那应该是1960年秋天左右的一天了吧。早上的空气非常的爽快,小风吹着楼前的杨树叶子发出轻轻的沙沙声,太阳已经露出来了,天气不热也不凉,街上没有多少人也没有什么汽车走动,周围静静的。妈妈领着我走进了马路边一个大门,接着又走进了一个二门。好长的走廊,单元里面黑洞洞的,中间的一个门没有完全关着,从敞开的缝隙里投出了一丝亮光。我好奇的推开了那扇门,探出小脑袋向里面张望。屋子中间有一张大床,大人们在睡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哥哥坐在床上,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正望着门的方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风中秋叶 回复 悄悄话 喜读,学习!问好!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四十年前的故事呵应该很引人入胜的...
楼上一砖一瓦一门窗,总觉得它们在默默的经历著看着周围的一切---背景已经铺开,就等胖子和妮子出场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