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手捧方便面闲聊各地小吃:蟹八件

(2006-12-31 22:08:30) 下一个

中国人也许是世上最喜欢吃螃蟹的民族,远在晋代的<<世说新语>>中有言及:“毕茂 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看来那时的老饕就 已经把饮酒食蟹作为人生的最大乐趣之一了。

大多时候,国人食蟹多是张开十爪金龙,辅以筷子刀钳之类大块朵颐,图的就是吃 个痛快,一餐下来,星星点点,红红白白,狼藉一片。其实,过去食不厌精、脍不 厌细的嗜蟹老饕们往往自备有专门的食蟹工具-蟹八件。

蟹八件源自何时,似乎没人说得清楚,还有的说是蟹六件,十二件,一一不等。但 至少前清时代就已经成为江浙官绅蟹宴上的必备之物,而且还流传至大江南北。在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中就谈到他当年去北京的老字号正阳楼品尝大闸蟹的店家奉 赠“市正阳楼食客每人一份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 敲敲打打,可免牙咬手剥之劳。我们因是老主顾,伙计送了我们好几副这样的工具。”

通常定义的蟹八件包括:小锤、小方镦、小镊子、小匙、小叉、小斧子、小剪子、 针八种,分别有敲,垫,夹,盛,叉,劈,剪,剔的功能。老汉年轻的时候倒是曾 经仔细观赏过一套蟹八件。

70年代的中国,还处于配给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开始。人们的生活略有改善,但物 价尚未放开,邻居同事之间的生活差距不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平和的,物 质生活固然贫乏,但邻里同事间的节日家庭聚餐却是平常事,因此,人家请去吃饭 与自己回请就成了当时小孩子的快乐。

当时家里的楼上楼下邻居有几位是常来常往的,也时常一起聚餐。一位是当时单位 里的徐姓军代表,团级干部,此位是河南农家子弟出身,斗大的字识不得几个,但 为人热情豪爽,据说文革时开批判会每每脱口而出“贪官污史”,读篇文件写篇稿 子还要求助左邻右舍那些老九们,久而久之和老九们成了死党,每每和老九们下棋 打扑克还穿着军装钻桌子。

另一位方性技术员人家,是上海人,据说家里以前是外国资本家买办,估计受家庭 背景牵连为人即为谦逊客气,毫无知识分子的清高之气,但是很有闲情逸致,偶尔 在周日谈钢琴给大家听,我还在他的集邮簿大开眼界,看到了清代的小龙邮票。

还有一位是个小青年,一个汽车司机,浑身充满了朝气,初中没毕业就下乡了,以 至于当时评<<水浒>>批宋江时候写篇批判稿还要我父母帮忙,却每每沉醉于书中那 “两将PK,众人喝彩”的情节之中。不过他手中的方向盘却是当时的肥缺,每每在 运输途中捎带回些紧缺的农副产品给左邻右舍,因此深重众人好评。

当时深秋,父母和邻家总要吃几次河蟹,互相走动的邻居们也是各亮一手,聚在一 起,小孩子这时总是最快乐的。解放军叔叔觉得自己的河南农村老婆太寒嗔上不了 桌面,每次都是一个人来,顺手带着自己喜爱的猪耳朵下水和香烟白酒。司机叔叔 一般都是拎着捎脚得来的鸡鸭鱼肉,而方叔叔夫妇则是主厨,更是表演“庖丁解蟹” 的主角。

每次吃蟹,我都坐在方叔叔身边瞪圆了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绝技。方叔叔每 次都先用小锤子在红红的蟹壳边敲敲打打,等蟹盖敲松动了,就用手掀开盖子。然 后用小叉子撬起壳里的腮片,用小勺子一点一点盛出里面的膏黄,再用小叉子剔出 壳里的蟹肉。接下来,开始解决螃蟹的大螯和蟹脚了,方叔叔先把一只大螯放在镦 板上用锤子敲碎,然后用小剪刀在蟹脚关节出剪断,再用小叉和长针剔出或捅出里 面的蟹肉。一来一去,几进几出,终于解决了一只膀蟹。一边的解放军叔叔和司机 叔叔可绝无那份耐心,两位莽汉已是满嘴流油,望着方叔叔的解蟹大法啧啧称奇: “唉,吃得确实讲究干净,可就是太费功夫了,八级钳工的技术啊!”可当方叔叔 提及这套蟹八件还是当年老一辈在上海银楼打造订制的,据说银器可以鉴定食物中 是否有毒,听到此处,二位到处颇感兴趣,连忙拿来赏摩一番,我也伸出小拳头, 秀一秀曾外祖母给我的小银手镯。

有的时候,方叔叔吃完螃蟹,还顺便多露一手逗我:就是把蟹壳和肢解的蟹腿如同 变形金刚一样重新组合起来,每每望着已经被掏空的又栩栩如生地还原回来。我对 他的仰慕之情,真的是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呀。。。。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国内的餐桌早已是多姿多彩,令我们这些海外的游子羡慕不 已,吃螃蟹也是平常事了,只不过蟹八件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走进了历史。每 次回国路经上海品尝本帮菜之时,望着年轻的侍者熟练地用不锈钢餐具肢解着螃蟹 直接送上餐桌。就不禁想起当年的蟹八件来,更怀念当年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 其乐融融的友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