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智者也寿,勤者也寿

(2004-12-31 13:20:19) 下一个
邬沧萍,1922年生于广东番禺。当代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教授、人口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口学会会长,国际人口学会会员,《老年学》杂志主编,北京健康老人。

  邬沧萍教授名片上的头衔实在不少: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但前几年在某国际学术会议上同与会者交换名片时,邬老突然觉得不好意思了:“人家都有电子邮箱,而我却还不会上网,实在有些没面子。”从此年近八十的邬老开始接触网络。
  在采访中,邬老主动谈起了自己上网的经历,并由此对当今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提出了三点自己的看法。
  一叹:“年轻老人”上网的太少
  邬老把60多岁的老人称作“年轻老人”。他感慨地说:“如今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学上网、学新知识很不现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现代医学让老年人活得越来越轻松,‘年轻老人’学上网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做不做的问题。以我为例,上了网我更感到,掌握它并不难。”
  “当然,现在我们谈网络普及还有点前瞻性,但电脑应该跟电话、手机一样,不久的将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能拥有它。人大老教授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这说明至少高知老人已经开始普遍上网了。”
  邬老说,还有很多家里有电脑的老人不上网,因为怕把孩子的电脑弄坏了,或者舍不得花上网费,还有就是很多英文看不懂。“其实,这也不应该成为老人上网少的理由。”邬老认为政府和社会、企业应该采取行动,既然老年人学东西慢,那就来个特别培训,专为老年人开班、编教材。“我认为网络是一个规模经济效益很大的东西,做一个网页可以让几千万、上亿的老人来看,不仅对老人有益,对商家也有好处。”
  二叹:现代老人投保养老的太少
  在谈到养老问题时,邬老说,“老年人要想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就一定要在退休前规划好晚年生活。退休前打下好的经济基础是一个方面,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和商业保险。”
  邬老认为,目前我国商业保险项目对老年人的限制太多。大多数老年人只能享受社会保险,很多农村老人连社保也难享受到,而西方国家则相反,老年商业保险不仅项目多,而且设计周全。作为一个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别国经验。老年人自己也应该培养投保意识,毕竟单靠老年服务机构和家庭成员养老是不够的。
  三叹:老人操心太多难心宽
  邬老认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老年家庭中,退休后的不适应感,与子女、朋友缺乏交流产生的孤独感,因为“耳畔频闻故人去,眼前但见少年多”而萌生的无奈感,对老人身心损害尤甚于物质欠缺。因此,老年人应该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邬老建议,“老年人一定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于小事,凡事‘想得开’是最大的智慧。”
  邬沧萍还谈到,老人要脑勤,体勤,多活动。因为长寿无懒人,“有人说‘仁者寿’,我想说智者也寿,勤者也寿!”现在城市里有老年人书法协会,有票友会,各种活动非常多,老人多参加文化活动很有益处。▲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