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医抗癌 真实病例

(2005-01-01 11:50:01) 下一个

案1 肝癌晚期、肝昏迷(现已存活三十五年)
  黄杜龙,男,74岁,汕头市达濠区珠浦人,原珠浦渡船工,1963年做过胆结石摘除术,1967年11月10日肝区剧痛,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原汕头专区医院)住院治疗,病床号:216。
  现代医学检查11月11日该院肝脏A型超声波显示,肝上界长8cm,脾肋下厚9cm?长10cm?肝肋下厚7cm,长8cm,肝下界边缘不整。出现丛状波,侧位腹部探及3cm腹水液平。胸积液送检,由汕头医专病理教研室主任林乃佳讲师亲自化验,癌细胞(+),确诊为肝癌,病理编号:29671。
  临床证候一月前上腹胀满疼痛、纳呆食少、开始误认是胃病,当地达濠卫生院治疗无效,肝区剧痛后才送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确认肝癌后,作抗癌治疗,抢救二十八天,病情恶化极快,腹胀如鼓,气喘不能平卧,食则呕吐,剧痛难忍,最后出现肝昏迷,经家属要求出院,一切后事准备好,村政府也把丧葬费送交其家属,才邀余到其家中抢救,作背水一战。
? 中医辩证与治法?
  婚腹胀如鼓,剑突下,肝肋下肿块压脐,质硬,边缘不整,表面结节明显,叩之音实,下腹振水音明显,舌红绛,苔黄黑无津,神昏气喘,食则呕吐,脉弦洪带结,两尺无根,原有伤肝病史,且性急易怒,肝郁气滞血瘀,郁而化火,痰凝结毒,大便不通,发为症积,火毒上冲于脑而成肝昏迷,危象四现,已属肝癌晚期,垂危前夕,医难下药。
  其家三代单传,别无亲人,生下子女四个,长女年方十二,幼女未满四月,一家大小嗷嗷啼哭,苦苦哀求,惨不忍睹,医有割股救人之义,只能勉其为力。
  立活血祛瘀,消症散结,舒肝理脾,泻火解毒之法。
  
  方药?
  1 方:珍香胶囊 (原为散剂)
珍珠、牛黄、麝香、冰片、琥珀、血竭、三七、西洋参、沉香等,每次3克、蜜水冲服,每天三次。
  2 方:解毒承气汤
黄芩10克、枝子10克、黄柏10克、川连10克、川朴15克、枳实10克、大黄15克、朴硝(后下)15克、水煎分作三次、冲蜜服。
  3 方:加味金铃子散
川楝10克、元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半夏6克、陈皮6克、黄岑10克、枝子10克、川连10克、川朴15克、大黄15克、乙金10克、内金10克、田七6克、三棱10克、鳖甲15克、腹皮10克、茵陈15克、金钱草15克、水煎冲蜜服。
4 方:散结止痛膏
黄芩、枝子、黄柏、川连、血竭、土鳖、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50克、大黄200克、田七100克、红花30克、麝香10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制成软膏外敷肝区肿块,每天换药一次。

  治疗经过及疗效?

  1967年12月8日初诊,四方合用,先用散结止痛膏外贴肝区肿块、珍香胶囊每次3克蜜水冲服,因人已昏迷,食则呕吐,每次半汤匙徐进,开始即食即吐,吐出胶痰伏饮,二小时后吐稍轻,连续进药三次,吐轻气稍平,在输葡萄糖液支持下再服解毒承气汤,仍分多次徐进。药物约一半被吐出,至晚上大便已通,连下黑粘大便3次,第二天凌晨开始清醒,已能进米汤半碗。
  12月9日二诊,神清、口苦咽干,说话无力,已会叫医师,黑苔稍退,小便短赤,腹胀消软,两胁觉痛,但比昏迷前减轻,稍能平卧,进流质不再呕吐,见有一线生机,医生及家属信心增强,以珍香胶囊作抗癌主药,日服3次,每次3克,2方3方间服,每天一剂,散结止痛膏外敷肿块,另用羚羊3克炖服代开水,止咽干、清肝肺火。
  12月20日三诊,肝区肿块明显缩小,腹软已能平卧,每天能进稀粥一碗,脉弦小,结脉稍解,黑苔已退,右胁疼痛减轻,大便每天2至3次,仍下黑粘色大便,药已对症,仍遵上法治疗。
12月30日四诊,右胁微痛,肝区肿块消软过半,胃纳转佳,已能自己起床大小便,每天仍下黑粘色大便1至2次,小便微赤,脉弦小,结脉已解。结毒已衰其大半,2方停服,改用茵陈五苓加黄芪,鳖甲与3方间服,仍以珍香胶囊为抗癌主药。
  68年6月16日七诊,饮食起居均正常,仍到珠浦渡做船工,停药观察。93年12月21日随访,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复查,放射免疫检查结果:AFP>0.35nm01/LB超声波、肝功能均正常,已健康正常工作生活计廿六年。汕头特区晚报记者专访:“26年,肝癌霍然痊愈,患者黄杜龙神奇地活下来”(刊登于汕头特区晚报1994年1月14日头版)。最近随访,体健神爽,已存活三十五年史
 
【推荐给好友】
 
 


案2 肝癌晚期现活20年
  纪晓青,女,79岁,汕头市郊区下蓬镇人,1974年8月6日初诊。医学检查:1974年7月食少腹胀,肝肋下,剑突下出现肿块,肝区疼痛逐渐加剧,开始进下蓬卫生院治疗无效,转送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检查治疗,病床号213,该院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示,肝占位性病变,甲胎试验阳性,诊断:肝癌。
  临床证状:患者于1974年6月胃脘胀痛,时轻时重,因原有心胃气痛病史,误认老病发作,发现剑突下,肝肋下拳头大肿块,质硬,边缘不整,表面结节明显,转送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检查,诊断肝癌后丧失信心,出院回家?坐以待毙,电告其子XX(原广西桂林军校教官)促其回家诀别,料理后事。
  出院后病情恶化更快,剧痛难忍,其子回家后不忍其母让癌魔折磨痛苦而死,决心邀余前往抢救。
  患者痛苦呻吟,面黄肌瘦,剑突下,肝肋下肿块压脐,腹胀如鼓,两锁骨上可扪及多个花生米大小之淋巴结,脉弦洪带结,两尺重按无根,舌质红绛,苔黄无津,日夜疼痛,日轻夜重病情已呈危象。

  中医辩证与治法?
  患者廿年前曾有肝炎病史,且丈夫早丧,丢下诸儿尚幼,郁结忧伤,操劳过度,气机郁结,气滞血瘀而成肝癌,瘤者留也,留滞不通,积聚凝结而成肿块,信不诬也。立解郁理气逐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之法。
? 
  方药?
  1 方:珍香胶囊,每次3克,每日三次蜜水冲服,活血祛瘀,消症散结,解毒抗癌。
  2 方:加味金铃子散,疏肝理气,逐瘀止痛,每天一剂。
  3 方:丹枝逍遥散加味:当归6克、白芍10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5克、丹皮10克、枝子10克、乙金10克、内金10克,水煎服。
  4 方:散结止痛膏,外敷肝区肿块,每日换药一次。
  
  治疗经过及疗效?
  1974年8月16日二诊,前以1方为主药,2、3方间服,外敷散结止痛膏,每天下黑粘色大便2至3次,肝区肿块消软,胃脘,右胁痛减轻,每餐能进稀粥一碗,药已对症,续遵上法,四方合用。
  1974年9月6日三诊,肝肿块消软过半,轻度压痛,每天仍下黑粘色大便2至3次,胃纳转佳,食量基本正常,脉弦小,结脉已解,舌苔白腻,脾湿内蕴,仍以1方为主药,去2方,改用茵陈五苓加味与3方间服。
  10月6日四诊,肝区触及肿块约2指,质软,轻度压痛,食欲增加,食量多于平日,每天仍下大便1至2次,黑粘色便已少,体重增加,面色由枯黄转红润,已能在家做些家务劳动。为求根治,续用上法,珍香胶囊每天改服二次,以茵陈五苓另味为主间服2、3方。
  12月8日五诊,肿块完全消失,饮食起居正常,体重增加十多斤,能在家做家务劳动,嘱再服珍香胶囊每天一次,并用八珍汤加减气血双补,六昧地黄丸滋水涵木以善其后。
其子要回广西桂林军校,其母到汕头杏花旅社送行,其子激动地紧握余之双手说:“此次回家,本想与母诀别,料理后事,想不到老母死中复生,亲到汕头送行,中医治癌,功效神奇不可思议”。
  1995年1月15日随访,其子已转业汕头工作多年,患者年过七十尚能做家务劳动,以前伤肝处不再作疼,原有心胃气痛病史也获根治,体胖神旺,已健康正常生活20年。
案3 肝癌(存活三年后复发)
  陈可凡,男,已故,潮阳市海门镇人,1991年2月13日初诊。
  医学检查,1991年2月7日到汕头中心医院腹部CT扫描(CT号17192),肝左上方叶占位病变,核医学科放射免疫检查结果AFP>400ng/ml,诊断:肝癌。
  临床症状:1990年12月在深圳市做装修工,工作受阻,暴怒暴忧,常借酒消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肌肉消瘦,面现黑气,小便短赤,在深圳医院就医不见好转,发展至两胁胀痛,食减,四肢乏力,肝区出现肿块,阵发性剧痛,才回家到汕头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诊断肝癌后,患者及家属已丧失信心,只用半枝莲合剂作安慰性治疗,经其同乡陈其生医师介绍,才至我处就诊。肝区肿块质硬,可触及多个结节,边缘不整,阵发性胀痛,唇焦舌黄黑无津,面色枯黄带黑,食少纳呆,动则气喘,脉弦结。
  
  中医辩证与治法?
  怒则伤肝,郁而化火,酒助火热而成结毒。气滞血瘀发为症积、肝喜条达,立疏肝解郁,泻火排毒,化瘀消症之法。

  方药?
  1 方:珍香胶囊,每日三次,每次3克。
  2 方:解毒承气汤,水煎服,每天1剂。
  3 方:加味金铃子散,水煎服。
  4 方:散结止痛膏,外敷肿块。

  治疗经过及疗效?
  91年2月23日二诊,前以四方合用,2、3方间服,每天下黑粘色大便3至4次,肿块缩小,疼痛减轻,食量增加,患者已见一线生机,信心增强,仍遵上法治疗。
  3月13日三诊,每天仍下黑粘色大便2至3次,肝区肿块消软过半,右肋胀痛明显减轻,胃纳转佳,面黑气已退,舌苔薄黄,脉弦,结脉已解。火毒已衰,仍用1方为主药。去二方,用丹枝逍遥加减与3方间服,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气机。
  4月15日四诊,肝区肿块已消,肝肋下触及约二指位,质软。轻度压痛,饮食起居基本正常,脉弦小,舌苔白腻,脾湿尚盛,仍遵上法,以1方为抗癌主药,去2、3方,以茵陈五苓加味除脾湿与丹枝逍遥散间服,疏肝解郁。
  5月6日五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饮食起居正常,体重比前增加十多斤,已能做轻体力劳动,肝肋下触及约一指位,无压痛。5月6日于潮阳市人民医院B型超声切面显像报告,肝脾不大,肝左叶小结节、肿块已完全消失。
  为求根治,嘱其仍服1方,每天一次,并以滋水涵木,培土育木法以善其后,并要他再到汕头中心医院做CT,核医学科放射免疫检查,他因经济困难,深圳又承包装修工程,工作紧张,便到深圳工作。自认是医院诊断错误,自己停药。
  93年1月11日六诊,患者到深圳做装修工作二年半,饮食起居工作正常,赚钱回家建楼房,一时高兴,不遵医戒,开始喝啤酒,患者素有酒鬼之称,喝酒开了头,一发而不可收,人头马等烈性酒也日日不离口,终使肝癌复发,肝区又出现肿块,食少痛多,肌肉消瘦,93年12月23日于潮阳市中医院B型超声切面显像报告疑肝癌复发,94年1月1日到汕头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免疫检查,AFP>5.6nmo1/L?诊断为肝癌复发?再到我处求医。面黄带黑?舌红绛?苔黄黑无津?肝区日夜疼痛?日轻夜重?剑突下?肝肋下肿块大于拳头?质硬?边缘不整?小便短赤?肝癌复发无疑?仍遵一诊立法?四方合用。
  94年1月18日七诊?肝区肿块缩小?痛轻?胃纳转佳?面黑气?舌黑苔明显减退?又见一线生机?吸取教训?患者决心与癌魔搏斗终生?谨遵医嘱?配合医师治疗,药已见效?仍遵上法。
  94年2月18日八诊?服上药后?每天下黑粘色大便2至3次?癌毒、酒毒从二便解?肝区肿块消软过半?轻度压痛?食量恢复正常?面黑气?舌黑苔已退?弦脉、结脉已解.去2方用茵陈五苓加减与3方间服?以1方为治癌主药?每日服二次?每次3克。
  94年4月20日九诊?服上药每天大便1至2次?黑粘色大便已少,肝区肿块触及约二指位,质软,轻度压痛,饮食起居均正常?体重增加十多斤?因深圳装修工程大不顺利?装修工程款又收不起?急急赶往深圳工地?嘱其带珍香胶囊到工地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94年8月20日随访?深圳尚能正常工作三个月?因房地产开发处于低潮?装修工程款收不起?经济紧张?心情不快?中途停药?8月2日感冒发热后又再重感?当地用西药治疗?8月10日鼻血不止?高热不退?肝区肿痛?食则呕吐?8月18日不治而死?深感痛惜.
  1994年1月20日汕头日报第二版″谨遵医嘱 战胜癌魔″介绍其治疗经过。
案4 肝癌脑转移(存活九年)
  郭玉德?男?67岁?潮州市庵埠镇工会职工。于1993年9月?因肝区疼痛?食欲下降?消瘦?右侧头部生肿物?进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检查治疗?住院号:065701。 
  医学检查?1993年9月23日B型超声显像报告?超声显像号6257?肝内呈密集增粗分布欠均匀光点?尤以肝左叶、左内侧叶为甚?并见4.1×3.6cm光团?肝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扫描报告?MRI号1021?右额部颞颅骨肿瘤。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病理活体组织检验报告?病理编号112737??右颞部?肝细胞癌转移。诊断?肝癌脑转移。因身体太虚弱不能接受化疗而出院回家?住进庵埠华侨医院苟延残喘?才邀余到庵埠华侨医院诊治。
  1993年10月10日初诊。临床证状:面色枯黄?形容消瘦。右额颞部颅骨肿瘤已拳头大?脘腹胀痛?食少纳差?动则气喘?唇焦舌干苔薄黄?小便短赤?大便不通?脉弦洪。患者解放前从泰国回国参加革命?原为潮安职校校长?五八年整风运动被划为右派?七五年才改错平反?二十多年情绪抑郁?暴忧?气滞血瘀?郁而化火?火毒凝结而成肝癌脑转移症。
  
  中医辨证与治法?
  肝郁化火结毒?气滞血瘀痰凝?立舒肝解郁?活血祛瘀?泻火解毒法。

  方药?
  1 方?珍香胶囊?每次8粒?每天3次?开水送服。
  2 方?解毒承气汤?水煎服。
  3 方?加味金铃子散?水煎服。
  4 方?丹枝逍遥散加味?水煎服。
  5 方:散结止痛膏?外敷肝区及右额肿瘤?每天换药一次。
 
  治疗经过及疗效?
  93年10月20日二诊?上法治疗十多天?五方同用,2、3、4、方间服,每天下黑粘色大便2至3次,自觉症状改善,脘腹胀痛轻,胃纳转佳,右额肿瘤明显消软。药已对症,恐其泻下太过,去2方,以3、4方间服,遵上法治疗。
  11月14日三诊,服上药每天下黑粘色大便1至2次,右额肿瘤消软过半,脘腹胀痛已解,食量恢复正常,体重增加2斤,枯黄面色已退,B型超声切面显像报告,肝胆脾未见异常声象图。遵上法。以参芪托毒散加重祛瘀解毒与4方间服去3方。
  93年12月11日四诊,肝区疼痛止,肝脏下未摸及肿块,右额肿瘤消软约三分之二,饮食起居正常,满面笑颜,说话、思维、写字等反应动作灵敏,原有脑动脉硬化症也不药而愈,患者主诉,这也是他近三年身体状况最佳时期,接着拿起笔写着:“吾自接受治疗二个多月来,肿块收缩,消退,体重增加二斤,体力增强,食量增加,气色好转,由枯白变红润,没有什么不适,满怀信心,前景乐观”。随后到室外给我们表演骑自行车,活像一个正常老汉。
  12月11日B型超声切面显像报告,肝切面内光点密集,分布均匀,管道行径清,肝胆脾未见异常。
  94年1月2日,汕头特区晚报介绍其治疗经过“战胜癌魔的赞歌”(第五版)。
为求根治仍遵上法治疗,并以滋水涵木,培土肩木,疏肝解郁善其后。病人目前仍健在。

 
案5 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胰头转移(存活九年)
  周文芳,女,49岁,潮阳市胪岗镇人,1993年12月10日初诊。
  现代医学检查,1993年11月26日于汕头市中心医院B型超声切面显像报告:肝切面光点分布不均,右叶见4.8×3.8cm结节。于肝门区见5.1cm×3.6cm实质肿块?提示右叶肝内结节?拟肝癌?93年12月1日放射科CT检查?上腹部CT扫描?见肝门处占位性低密度病灶?密度不均匀?肝右叶?方叶另有结节状低密度灶存在?呈多个结节、肝管扩张,胰头周围淋巴结增大,意见:肝门、肝内转移性肿瘤,胰头周围淋巴结增大。
  临床证状,1990年10月25日至11月18日因腹胀痛,每天大便8至10次住汕头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剖腹探查见直肠上段癌肿向周围浸润扩散,病理切片检查诊断直肠腺癌(病理号55420)作乙状结肠与直肠吻合术,结合化疗。93年11月肝区胀痛加剧,纳呆食少,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复查,CT检查报告意见:肝门、肝内转移性癌,患者及家属完全丧失信心,病情恶化极快,肝痛腹胀加剧,才邀余治疗抢救,争取减轻病者痛苦。

  中医辩证与治法?
  前作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苟息治疗,癌毒未解,肝郁气滞,络脉瘀阴,结毒转移于肝,立活血祛瘀,泻火解毒抗癌之法。
  
  方药?
  1 方:珍香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开水送服,为抗癌主药。
  2 方:大黄牡丹汤加减,泻肝肠之结毒。
丹皮15克、黄芩10克、枝子10克、黄柏10克、川连10克、川朴15克、枳实10克、大黄15克、朴硝(另包后下)10克、田七6克、蒌仁10克、苏花15克、败酱草10克、鱼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5克,水煎服。
  3 方:加味金铃子散,水煎服,每天一剂、与2方间服。
  4 方:散结止痛膏,外敷肝,腹部肿块,每天换药一次。

  治疗经过及疗效
  1994年1月10日二诊,上法治疗一月,每天下黑色大便2至3次,肝腹肿块消软、痛减,胃纳佳,每餐能进稀饭二碗,生活能自理,已达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目的,患者及家属治疗信心增强,脉弦小,久病体弱,以参芪五苓加减,扶正祛邪,清肝脾湿毒,与2、3方间服。以1方珍香胶囊作抗癌主药,每次8粒,早晚饭后开水送服。
  94年3月11日三诊,服上药每天下黑粘色大便1至2次,肝腹肿块消软过半,痛轻,饮食起居基本正常,体重增加,已能做些家务劳动,药效明显,仍遵上法治疗。
  94年6月10日四诊,每天大便1至2次黑粘大便少,右肋痛止,食量大于常日,体重增加十多斤,右胁下触及约一指位,质软,轻度压痛,饮食起居正常,在家做家务劳动。因是手术后肝转移,复发率高,仍遵上法治疗。1方:珍香胶囊,每天服一次,开水送服8粒,以参芪五苓加减,二天服一剂。
  95年6月5日随访,病情无反复,饮食起居正常,仍在家做家务劳动,嘱其以1方珍香胶囊,每天一次,每次8粒作抗癌巩固治疗。以调中益气,滋水涵木、培土育木法善其后。
案6 肺癌淋巴转移(现已存活十一年)
  郭建华,男,70岁,原汕头市蔬菜公司职工,1991年3月开始发病,重感后咳嗽月余,日轻夜重,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出现痰血,气喘不能平卧,到汕头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经X线片诊断:右肺门区块状阴影约6×7cm?肺门淋巴结转移,右胸腔中有少量积液,右肺中心型肺癌。经中西医作抗癌治疗不见好转,病情恶化,咳嗽痰多,有小血块,胸痛彻背,喘不能卧,食少纳呆,出院回家,坐以待毙,才邀余前往治疗抢救。

  初诊:6月20日
  两颧潮红,唇焦,舌绛可见紫黑色瘀斑,苔黄无津,咳嗽痰中带血,或咯出黑色小血块,动则喘甚,腋下淋巴结明显触及,脉弦数,时现结脉,三十年前曾有伤肺出血病史,究其病因,右肺久积原有瘀血留结,肺热灼伤血络,故右胸阵痛彻背,重感入里,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气滞血瘀痰凝,发为肺癌。
  邪入阴伤,骨蒸劳热,自汗盗汗严重,内衣常为汗湿透。拟用秦艽鳖甲散加生地、浙贝、鱼腥草、仙鹤草等退骨蒸劳热凉血止血,用“珍香胶囊”,消痰化瘀,通络散结止痛,把顽痰、瘀血、胸积液从大小便中排出,右胸痛处及淋巴结敷以“散结止痛膏”消肿散结止痛。

  秦艽鳖甲散加味方:
  秦艽10克、鳖甲10克、地骨10克、柴胡6克、青蒿5克、当归6克、知母10克、乌梅4枚、生地20克、浙贝15克、仙鹤草15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6月26日
  上法治疗6天,每天下黑粘色大便二至三次,咳轻痛减,稍能平卧,自汗盗汗止,骨蒸劳热退,痰仍带血,舌红苔薄黄无津,主阴虚血热肺燥,宜滋阴清肺凉血止血,消痰化瘀。
生地30克、元参15克、藕节15克、麦冬15克、黄芩15克、浙贝15克、牛蒡15克、百合15克、花粉15克、鱼腥草、仙鹤草各20克、田七5克(研末冲)、桔梗10克、白芨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仍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为抗癌主药,外敷“散结止痛膏”。

  三诊:7月6日
  上法治疗10天,病情明显好转,咳轻痛减,痰血少,食已知味,稍能平卧,能自已起床漫步,看到一线生机,病者及家属欢喜万分,增强了治疗信心,为求根治,拟用“珍香口服液”内服取吐,清除顽痰胸积液、瘀血。

  四诊:7月7日
  凌晨服“珍香口服液”20克后约2小时开始呕吐,计吐出顽痰瘀血、胸积液约20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1000cc,当晚安睡约8小时,咳嗽十愈七八,气平神清,食量大增,超过常日,续用“珍香胶囊”作治癌主药,外敷“散结止痛膏”助其消肿散结,用清肺化瘀止血青草“化瘀止血汤”作小饮。

  化瘀止血汤方:
  金丝石蚕2对、石侧柏10克、四叶莲15克、半枝莲15克、蟹日草15克、白花茶匙红15克、蓝花仔15克、韩信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五诊:8月7日
  上法治疗一月,临床症状,十愈七八,饮食起居基本正常,胸痛、痰血止,唯存凌晨起床几声咳嗽,体重增加十多斤,舌红津少,尺脉沉细,主肺肾阴虚,拟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滋阴润肺与“化瘀止血汤″间服,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作治癌常服药,以求根治。

  六诊:11月10日
  上法治疗三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重增加二十多斤,再到市中心医院复查,X线片见右肺门块状阴影完全消失,肺门淋巴结已消,积液完全吸收,嘱用上法治疗二月以巩固疗效。跟踪观察十年无反复,经常到广场打太极拳。病人目前仍健在。
案7 肺癌晚期肝转移(存活二十二年)
  陈仕儒,男,61岁,普宁县占陇镇高丙坛村人,1980年开始发病,胸闷痛焦烦数月不能入睡,常午夜到野外散心,不慎外感发热咳嗽,胸痛彻背,经当地中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咳喘加剧,痰中带血,到普宁县人民医院检查,X线片见右肺门处有一5×6cm块状阴影,腋下淋巴结明显触及,诊断肺癌。当地中西医治疗二月,病情恶化,邀余前往治疗。

  初诊:5月15日
  痛苦病容,满脸黑气,咳嗽,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常咯黑色小血块,胸肋骨明显肿高,阵痛彻背,颈淋巴结、腋下淋巴结皆可触及,舌红绛,苔黄粗无津,脉弦洪带结,大便十多天不通,小便短赤,两肋胀痛,肝区出现肿块,质硬,边缘不整,触诊可扪及结节,从临床症状看,已属肺癌晚期肝转移,食少且出现阵发性呕吐,进药困难,治疗实感棘手。陈原为做砖瓦工,常作重体力劳动,十五年前曾有胸肋受伤病史,久积气滞血瘀,心肝肺火凝集,故胸闷焦烦不得眠,外感触动本病发作,宜先通腑泄浊,泻热存阴,用“珍香口服液”通二便清三焦热,以“珍香胶囊”消痰散结,解毒化瘀,外敷“散结止痛膏”消肿止痛。

  二诊:5月17日
  上法治疗二天,下燥屎数十粒,二日夜下黑粘色大便五、六次,胸闷焦烦明显好转,喘嗽减,胸肋痛轻,晚能安睡五、六小时,食稍知味,进稀粥一碗而不呕,病者及家属尤如绝处逢生,治疗信心增强。
药已对症,遵上法用“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为治癌主药,外敷“散结止痛膏”肝转移对死亡威胁更大,用加味金铃子散疏肝理脾清热止痛治肝为主,间服化瘀止血汤凉血止血,消痰化瘀以治肺。
加味金铃子散方:
川栋10克、元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半厦6克、陈皮6克、黄苓10克、枝子10克、川连10克、川军15克、内金10克、茵陈20克、鱼腥草15克、乙金10克、水煎服。

  三诊:6月8日
  上法治疗二十天,临床症状皆有好转,为求根治,用“珍香口服液”取吐,清除顽痰血、胸积液。

  四诊:6月10日
  9日凌晨,服“珍香口服液”20克后约四小时开始呕吐,计吐出顽痰,胸积液、瘀血约25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1000cc,胸肋骨肿高处及肝区肿块明显消软,颈淋巴结,腋下淋巴结也明显缩小,咳喘十愈六七,舌苔薄黄有津,食欲增振,闷痛焦烦,十愈八九,药已对症,遵上法治疗一月。

  五诊:7月10日
  每天下黑粘色大便二三次,肝区肿块已消软缩小过半,气平,只剩凌晨几声咳嗽,痰血止,饮食起居基本正常,体重增加十多斤,再遵上法治疗二月,另用洋参、田七研末,早晨炖猪肺或猪肉作早点,助正祛邪,去瘀生新,用加味生脉散小饮,滋肾阴,养心肺。

  六诊:9月10日
  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体重增加二十多斤,到县人民医院复查,两肺清晰无异常,超声波显示肝肋下只大约1cm?查肝功能正常,能参加体力劳动。为固疗效,嘱再服“珍香胶囊”二月,用滋肾平肝润肺法以善其后。跟踪观察二十载,无反复,病人目前仍健在。
案8 肺癌淋巴转移、肝转移(存活二十年)
  张守丽,女,69岁,汕头市升平区岐山新乡人,1983年4月发病,畏寒发热,咳嗽痰血,胸痛彻背,当地中西医治疗二月不见好转,病情恶化,不能起床,转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检查治疗,X线片见右肺门处有一5×6cm团状阴影,液下淋巴结明显触及,住院治疗二月,病情继续恶化,胸肋胀痛难忍,咳嗽痰血,不能平卧,食则呕吐,出院回家,一切后事准备好,才邀余前往治疗抢救。

  初诊:8月15日
  痛苦病容,肌肉消瘦,日夜呻吟,咳喘不能平卧,痰带血丝,时红时黑,全身刺痛,胸肋尤甚,右胸肋骨肿高,肝肋下、剑突下出现肿块,质硬可扪及多个结节,腋下淋巴结明显,脉弦数,时现结脉,重按两尺无根,唇焦舌红,苔黄无津,食则呕吐,已属肺癌肝转移,病已垂危,医难下药,在其子女一再要求下,因不忍眼睁睁看病者让癌魔痛苦折磨死,故作背水一战,大便十日未下,先用通腑泄浊,泻热存阴法,拟用“解毒承气汤”通二便,使热毒从便解,用“珍香胶囊”、“散结止痛膏”内服外敷,消痰散结,解毒化瘀,消肿止痛。

  二诊:8月17日
经用上法治疗,先下燥屎十数粒,每天下黑色大便三至四次,胸肋胀痛明显减轻,咳喘好转,剑突下、肝肋下肿块消软、食稀粥已不呕吐,舌黄苔渐退,稍有津液,已见一线生机仍用下法,并用加味金铃子散与化瘀止血汤间服,疏肝理脾,润肺消痰,化瘀止血。

  三诊:9月7日
  治疗二十天,病情明显好转,肝区肿块消软过半,胸肋肿处已不明显,咳轻痛减,已能平卧,食已知味,少食多餐,食量已近正常,舌苔薄黄有津,病者尤如绝处逢生,心情舒畅,更收到事半功倍作用,药已对症,仍遵上法治疗,并用加味生脉散作小饮,滋水济火,养心补肺,用洋参、冬虫草、藿斛炖水鸭作食疗。

  四诊:11月8日
  治疗二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区肿块已无触及,淋巴结已消散,只剩凌晨几声咳嗽,食欲大振,食量超过平时,体重增加十多斤,金铃子散改用百合固金汤加味与化瘀止血汤间服,加味生脉散仍作小饮,或用洋参田七散炖猪肺或瘦猪肉作点心。

  五诊:1984年1月10日
  调养二月再到市中心医院复查,X线片只见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超声波,查肝功能皆正常。

  跟踪观察二十年无反复,其家以做豆干为职业,体健胜常,经常帮理家务和做豆干工作。
案9 肺癌淋巴转移(存活二十五年)
  马启勇,男,50岁,潮阳和平镇新和村人,1977年3月开始发病,咳嗽久治不愈,动则气喘,胸痛彻背,面黄肌瘦,公社化时有被打伤后八卦病史,到潮阳县人民医院检查,X线见右肺门处有一5×cm团状阴影,腋下淋巴结明显触及,诊断:肺癌,因家庭经济困难,无钱住院治疗,回家坐以待毙,恰逢余往和平出诊,故前来求医。

  初诊:5月5日
  痛苦病容,面黄肌瘦,咳嗽气喘,胸痛彻背,后八卦受伤处出现肿块,淋巴结明显肿大,脉弦结,舌瘀血斑明显,苔黄无津,主受伤久积气滞血瘀,痰气血凝聚而成肺癌。病者因家庭经济困难,只求速死,但在其母哭求下,只能勉其为力,作背水一战,拟用“珍香口服液”取吐,清除顽痰,久积之瘀血,解毒散结。 凌晨服“珍香口服液”20克后四小时开始呕吐,计吐出黑色瘀血约500cc,顽痰胸积液约15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1000cc,当晚即能安睡八小时,嗽喘减轻,背后肝块及腋下淋巴结消软,一战功成,立竿见影,病者及家属喜出望外,决心竭尽全力治疗,拟用“珍香胶囊”为主药,外敷“散结止痛膏”消痰散结,解毒化瘀,消肿止痛。病因后八卦受伤气滞血瘀久消积成疾,积无除,病不解,故先用“穴道化瘀汤”以治积。
  穴道化瘀汤:煅然铜15克、碎补10克、泰艽10克、土鳖10克、归尾1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田七10克、川军15克、枳壳10克、佛手10克、鳖甲15克、贴壁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5月9日
  配服化瘀汤三剂,每天下黑粘色大便四至五次,胸背痛减,后八卦肿消软更快,结脉已解,舌瘀斑也消,久积已化,久病气血已虚。
用洋参、田七研末和猪肺炖服作小点,用百合固金汤与化瘀止血汤间服,滋阴润肺,消痰止嗽又有除积之功,仍以“珍香胶囊”为治癌主药。

  三诊:6月10日
  治疗一月,临床症状十愈七八,食欲增振,嗽轻痛微,体重增加十多斤,为求根治,每月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连续三个月,扫清残渣余孽,消痰散结,解毒化瘀,续用上法治疗。

  四诊:9月10日
  上法治疗三个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体重增加二十多斤,面色红润,与治病前判若两人,再至潮阳县人民医院检查,X线见两肺清晰无异常。跟踪观察二十多年,健壮胜常,愈后结婚,生三子,长子也已娶妇。
案10 食道癌晚期
  林碧华,女,79岁,揭阳县渔湖镇人,性喜热饮,有烫伤食管病史,且性急易怒,常怒则捶胸。1968年10月开始发现吞咽困难,气逆不能吃干饭,经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至1969年3月,发展至吃稀粥也难下咽,呕吐痰涎,才至拮阳县人民医院作食管钡透视,发现食管下段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约7cm,初诊为食管下段癌,心情极端痛苦,病情恶化更快,作抗癌治疗无效,十天后转汕头市叫中心医院复诊,作食管吞钡透视照片,见食管下段至贲门处,充盈损不规则狭窄约10cm,钡剂通过困难如线状,狭窄上段扩张,确诊为食管下段癌。
  回揭阳后,痛苦万分,自认必死,百药无效,病情急剧恶化,七天滴水难下,一切后事准备好,才邀余到西洋陈村治疗抢救。

  初诊:1969年3月20日
  脉涩,两尺重按无根,舌红有瘀斑,苔黄黑无津,进流质入口即吐泡沫痰涎半碗,滴水难下已七天,小便短赤,大便十多天不通,三阳结,噎膈症成,究其病因,正如丹溪言:“暴怒暴忧,内伤七情,积成膈热,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痰挟瘀血,遂成寞囊,病者常怒则捶胸,且有烫伤食管病史,气滞血瘀,更是发病主因。病者腋下淋巴结明显触及,三阳结之膈食症,淋巴转移,已属食管癌晚期,治疗实感棘手,七天滴水难下,严重失水,静脉萎缩下陷,奄奄一息,故先输葡萄糖液补充体内失水液份。
  次日凌晨,用开水冲服“珍香口服液”20克,入口即吐痰,涎数碗,药性逐渐攻下,四小时间,连时“珍香口服液”四次,第四次药服后才能下咽,胃脘有热辣感,半小时后开始呕吐,计吐出顽痰败血,泡沫痰涎约2000cc下羊矢般燥屎十数粒,下黑粘色大便约1000cc当晚即能进流质而不呕。

  二诊:3月22日
  涩脉稍解,膈阻宣通,黑苔已退,连进米汤、牛乳都不会呕吐,胸痛减,为取得满意效果,即用“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作常服药,胸部外贴“散结止痛膏”解毒消痰,散结化瘀,理气通便,以五汁安中饮作食疗,效果满意,每天下黑粘色大便二至三次,治疗一星期进食由流质,半流质至能吃稀饭。

  五汁安中饮方:
  韭汁、莲藕汁、蔗汁、童便,鲜牛乳或鲜羊乳适量。
  并用中医四诊八纲辩证论治,以参赭培气汤加减治之。

  参赭培气汤加减方:
  党参15克、赭石20克、复花10克、(另包煎)、半夏10克、炙甘草6克、蒌实15克、枳实10克、丹参10克、口七6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浙贝15克、牛蒡10克、柿霜饼15克(含化),水煎服。

  三诊:3月30日
  涩脉缓解,舌苔薄黄有津,进稀饭不呕,食能知味,由于病情日见好转,心情舒畅,余临床诊断:其病因是暴怒暴忧、外伤久积、烫伤、使食管为痰涎、瘀血所阻,服“珍香口服液”后,已把顽痰瘀血吐出,病者认为药已对症,且功效神奇,吐后即能进食,不是不治之症,顾虑解除,产生生的欲望,治疗信心十足,体内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抗病力增强,事半功倍,效果满意,为达根治目的,把顽疾瘀血彻底排除,又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

  四诊:4月20日
  服“珍香口服液”后,又吐出顽痰、泡沫状痰涎、瘀血约1500cc,黑粘色大便约500cc,续用上法治疗一月,进食由能吃稀饭至能吃糜软干饭,精神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涩脉已解,苔薄有津,仍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作抗癌主药,并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加减,补中益气,调补气血以善其后。

  加味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炙升麻5克、炙柴胡5克、当归6克、炙甘草5克、藿香10克、砂仁6克、草蔻仁10克、麦冬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五诊:7月5日
  上法治疗三个月六脉平和。临床症状已全部解除,能吃干饭及大块猪肉,能参加体力劳动,饮食起居正常,再到揭阳县人民医院复查,吞钡透视照片,见钡剂通过顺利,以前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处已平复,不见异常,唯食管中上段稍扩张。
跟踪观察二十多年来无反复,年过七十五,尚能在家做家务劳动,身体健壮胜前,以前有心胃气痛病史也不复发。
案11 食道癌晚期(存活二十年)
  陈静仪,80岁,槟城归侨,暂住汕头镇邦路59号二楼其女婿家中,1968年8月于槟城发现饮食吞咽困难,到英国人办的医院吞钡透视照片,发现食管中段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约7cm,狭窄上段扩张,吞咽感到热辣痛,胸痛彻背,日轻夜重,经常呕吐泡沫状涎及食物,只能进流质,预计寿命不能超过四个月,故只办理单程回国手续,准备一会亲人待死,把骨头埋于唐山,其女婿才邀余前往救治疗。

  初诊:1968年9月5日
  脉涩,重按两尺无力,面黄肌瘦,舌质红有瘀斑,苔黄无津,咽干便秘,一星期只下羊屎般黑便数粒,近十天来,时流质也必呕吐痰涎泡沫,热辣痛严重,性多疑易怒,有烫伤食管梗伤食管病史,主阴亏阳结,胸膈痰凝瘀血所阻,故宜先清除顽痰瘀血,把食管梗阻外打通,先服“珍香口服液”20克取出 。
  凌晨服“珍香口服液”20克,四小时后,呕吐出顽痰瘀血,泡沫状粘液约2000cc,下燥屎数十粒,黑粘色大便约1000cc。

  二诊:9月7日
  涩脉稍解,饮食已感顺畅得多,续用“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作抗癌常服药,消痰散结,解毒化瘀,拟用参赭培气汤加减,培补中气降逆止呕,生津润燥通关。

  三诊:9月15日
  脉弦数,舌红,苔薄黄有津,经用上法治疗七天,每天下黑粘色大便2至3次,病情日见好转,每餐已能进糜粥二碗,不再呕吐,痛减,精神气色皆好转,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把胸膈顽痰瘀血彻底排除。
  次日凌晨,服“珍香口服液”后约四小时,吐出顽痰瘀血,泡沫状粘液约10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500cc。仍用上法治疗一个月,配服补中益气汤加味,陈夏六君汤加味,补中益气,消痰温胃降逆。
  
  陈夏六君汤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蒌实15克、枳实10克、韭白10克、枇杷1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藿香10克、砂仁6克,水煎服。

  四诊:10月15日
  涩脉全解,苔薄有津,胃气康复,进稠粥也感顺畅,仍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为抗癌主药常服,消痰散结,解毒化痰通便以巩固疗效,再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参赭培气汤,陈夏六君汤等加减治之以善其后,每半个月又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清除残渣余孽。
  经用上法治疗四月,饮食起居正常,体重增加二十多斤,身体健身壮胜前,至汕头市中心医院吞钡透视照片,见食管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部份已平复,钡剂通过顺利无异常,五年后申请出国重住槟城与丈夫团聚。1989年回国探亲,年近八十,肥胖健壮,精神饱满,满面红光,治愈已二十多年矣!
案12 食道癌(存活二十五年)
  林长生,男,66岁,住香港秀茂坪25痤,1977年12月开始发现吞咽困难,到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天钡透视照片,见食管中下段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约7cm,住院化疗三月不见好转,病情恶化,只能吃流质,时吐时止,胸痛彻背,日轻夜重,大便秘结,七八天才下羊屎般燥屎数粒,肌肉消瘦,行动困难。其爱人原是越南难民逃来香港后与林XX结婚,林祖籍潮阳,与案11余治愈之病人陈静仪相识,经其介绍,由其爱人先至潮阳寻医,余恰在和平镇白石医疗站业医,怜其爱人之苦心和毅力,先送半个疗程“珍香胶囊”给其带回香港试服,外贴“散结止痛膏”后,日下黑粘色大便二至三次,胸膈痛减,进食流质已不再呕吐 ,精神好转,与其爱人一同来潮阳白石医疗站治疗。

  初诊:1978年4月2日
  结脉洪带结,重按两尺无力,舌质红绛有瘀斑,苔黄无津,性喜恣洒,饮食不节,胸部有打伤病史,肌肉消瘦,自诉试服“珍香胶囊”后,临症状都有好转,痛减,吃流质已不呕吐。
本病正如丹溪言,恣酒积成膈热,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为痞,为痛,为呕吐而成噎膈。
  拟先服“珍香口服液”取吐,把胸隔瘀阻之顽痰瘀血吐出。
  凌晨,服“珍香口服液”20克,四小时后,吐出顽疾、瘀血、伏饮约25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500cc 。

  二诊,4月4日
  结脉稍解,进食时,食管较前通畅,热辣痛减轻,拟用五汁安中饮作食疗,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为抗癌常服药,散结化瘀,消痰降逆通便,以参赭培气汤加减培补中气、降逆化痰、润燥生津。

  三诊:4月11日
  经用上法治疗七天,病情明显好转,只存轻度热辣痛,进食已由流质改成稀粥、粉条面,食量增加,不再呕吐。为求根治,拟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服“珍香口服液”后,呕吐出顽痰瘀血约10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500cc。

  四诊:4月13日
  结脉已解,舌瘀斑逐渐消失,苔薄黄有津,再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为常服药,每半月服“珍香口吸取液”20克,肃清残渣余孽,通过辩证论治,以五汁安中饮、参赭培气汤、调中益气汤、麦味地黄汤等加减治之,用洋参田七散、洋参、虫草炖水鸭作食疗,补气血,滋肾阴,生津液,去瘀生新以善其后。

  上法治疗三个月,进食由流质、半流、稀粥、稠粥至能吃干饭,热辣痛消失,饮食起居正常,体重增加二十多斤,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吞钡透视照片,见前狭窄病灶已平复,钡剂通过顺利无异常,唯食管上段稍扩张,7月3日与爱人一同回香港,嘱其再用上法调养三个月以固疗效。
回香港后,在新蒲岗工厂大厦开面档,82年8月回家探亲,前来致谢,林身体比前健壮,恣酒恶心已改,欢喜万分。
案13 贲门癌(存活三十四年)
  李华,女70岁,饶平县讲洲井平村人,1968年7月开始发病,吞咽困难,且有热辣痛感,当地治疗三月,病情恶化,只能进流质,且出现阵发性阻塞至滴水难下,自诉有一异物能上能下把食管堵塞,才到汕头市中心医院检查,吞钡透视照片,X线见食管下段狭窄至贲门处有磨菇状新生物堵塞食管,诊断为食管下段贲门癌,作抗癌治疗无效,三天滴水难下,邀余前往治疗抢救。

  初诊:1968年9月10日凌晨
  脉浮洪带结,唇焦,舌红绛,苔黄黑无津,滴水难下已三天,大便七天未下,有烫伤食管、胸部积伤病史,经常便秘,发病初期,曾中暑发高热咽痛,究其病因,乃中暑火炎于上,积成膈热。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久积、烫伤之处,痰挟瘀血,火毒热结而成磨菇状肿物,阻塞食管,舌强活动困难,淋巴结明显触及,药难下咽,只能使用“珍香口服液”取吐,打开关格。
  服“珍香口服液”20克后三分钟,即吐出胶痰、泡沫状粘液履约500cc,二小时后续进“珍香口服液”20克,药能下咽,二小时后吐出顽痰瘀血约2000cc,剧吐之后,并吐出磨菇状异物约指头大,质胶硬,血筋外包,刀难切开,进食流质即感通畅,由于呕吐已剧烈,磨擦过度,热辣痛较前严重。不敢进食,故只能用“珍香胶囊”含化吞下,配合输液代食三天。

  二诊:9月14日
  食管炎症稍退,呕出肿物处病灶稍平复,进食流质顺畅,只感微痛,精神好转,唯大便未下,唇焦舌干,苔黄无津,拟用泻热存阴解毒法,用“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为主药,使顽痰、瘀血、结毒从二便解。

  三诊:9月16日
  一服上药后,泻下燥屎数十粒,下黑粘色大便约1000cc,食管炎痰症消退,淋巴结明显缩小,舌红,苔薄黄有津,热辣痛减,进流质至半流皆顺畅,病者已见生机,心情舒畅,拟用“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作抗癌常服药,消痰散结,解毒化瘀,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养阴清热利咽散淋巴结。

  六味地黄汤加味方:
  熟地12克、淮山10克、茯苓6克、枣肉6克、泽泻6克、牛蒡10克、射干101克、浙贝15克、海藻10克、枯草10克、昆布10克、山慈菇10克,水煎服。

  四诊:9月23日凌晨
  上法治疗六天,病情日见好转,时食已不再热辣痛,能吃稀饭,呕吐止,为了巩固疗效,乘胜追击,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把顽痰瘀血彻底排除,服后四小时,吐出顽痰瘀血约1000cc,下黑粘色大便约500cc,进食感到顺畅,食欲增振,颈及腋下淋巴结明显消散,嘱其再以“珍香胶囊”、“珍香口服液”作常服药,结合六味地黄汤、参赭培气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善其后。

  上法治疗三个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能吃干饭及大块猪肉,体重增加二十多斤,再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复查(钡剂通过顺利)粘膜破坏中断处已修复,身体健壮胜前,现已年近七十,仍做小贩生意,经常挑货担到讲洲山乡贩卖。
案14 食道癌中段(存活二十五年)
  王文穗,女,76岁,揭阳县渔湖镇人,1977年5月开始发病,发现吞咽困难,胸部热辣痛彻背,日轻夜重,时吐时止,开始误作胃病治疗不见好转,病情日重,8月初,进流质也必呕吐泡沫痰涎,吞咽痛剧,才到揭阳县人民医院吞钡透视,钡剂至食管中段处见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约7cm,诊断为食管中段癌,病者自认必死,心情沉重,常暗自饮泣,病情恶化极快,不上十日便发展至滴水难下,其夫探悉同乡林碧华(案10病人)患食管癌垂危邀余治愈,便往询问余之地址,到汕邀余前往治疗抢救。

  初诊:1977年8月20日
  脉涩,两尺无根,舌质红绛,苔黄黑无津,面黄肌瘦,,大便已十多天不通,滴水难下已三天,食则沃沫,食管热辣痛,胸痛彻背不能伸直,动则气喘,淋巴结可触及,三阳结膈食症成,已属食管癌晚期,治疗实感棘手,在病者及家属恳求下作背水一战。
  先输葡萄糖液2000cc,补充严重失水缺液,次日凌晨,服“珍香口服液”20克,入口五分钟吐泡沫粘液,胶痰数碗,药性逐渐而下,二小时后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又吐胶痰数碗,边进“珍香口服液”三次,药才下咽,关格打通,计吐出顽痰败血约2000cc,下燥屎数十粒,黑粘色大便约1000cc,当晚即能进流质数碗而不呕。

  二诊:8月22日
  涩脉稍解,进流质已觉顺畅,热辣痛减,病者及家属欢喜万分,已见一线生机,拟用“珍香口服液”作抗癌常服药,消痰化瘀,散结解毒,以五汁安中饮作食疗,参赭培气汤加减调中降逆,滋阴润燥通便。

  三诊:8月30日
  上治疗七天,病情日见好转,进食已由流质能吃稀饭,食管热辣痛减,舌苔薄黄有津,为求根治,再服“珍香口服液”20克,把顽痰败血彻底排除,服后又吐出顽痰败血约500cc。吐下之后,涩脉已解,进食顺利,痛微,嘱用上法治疗三月,食欲增振,进食由能吃稀粥至能吃干饭,体质逐渐康复,已能在家做家务劳动。
  为达要治目的,嘱再用上法调养二月,并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 、参赭培气汤加减以善其后。
  跟踪观察十五年,健壮胜前。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