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五十

(2009-02-11 19:32:40) 下一个
1435、陆小曼因有胃气痛,养成把一只脚踏在椅子上,抱膝就餐的习惯,由于她长得美,竟被常人视为一种风韵。
  1436、陈毅1941年4月由东台返回盐城,得知时任江淮银行会计科长陶毅(建国后任化工部副部长)已与行长朱毅结婚,就说:“我要到鲁艺去讲课。还没有吃饭呢!你们俩请我吃顿饭,就算补请我吃喜酒吧!”还对陶毅说:“你是学化学的,炒菜就是化学变化,你应该会烧菜。”可是陶不会做菜,只得请食堂做了一盘炒鸡蛋和一碟青菜。
  1437、林增平聘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时,有考生为报考研究生硬要送上两条大草鱼。林说:“你这两条鱼送坏了。我要是收了,你这个研究生就做不成了;要是我收下,又收了你当研究生,别人就会说,你这研究生是用两条鱼换来的,太不值钱了!你看怎么办?是把鱼拿去考呢,还是留下鱼,不考研究生呢?”那人很尴尬,说:“研究生一定要考,鱼呢,拿回去也臭了,还是留在你这里吧!”林觉得有理,便说:“那我就按价格买下,以后要记住,再也不要做这种事情。好好考吧,凭真本事!”
  1438、赵朴初晚年很喜欢吃安徽太湖家乡寄来的炒米粉,吃牛奶时放点增香,有时放点代用糖拌了吃,常写文看书时吃。
  1439、叶剑英1975年因周恩来病重住院,为了平静自己的心绪,选择了钓鱼,把钓来的鱼用盘子装着,嘱咐工作人员把鱼送到医院给周吃。
  1440、钱玄同留学日本时,否认自己是“清朝人”。当时光绪帝、慈禧太后死去,日本房东为了表示悲哀端出素菜,他把这些素菜碗碟摔破说:“ 这是对我的侮辱。”但他走上街头本想把中国人开的饭店大吃一顿,岂料这些饭店老板,竟都是关门志哀。他只得买了猪肉和牛肉罐头,回去大吃,以示喜悦。
  1441、袁克定为做太子竭力拥戴乃父袁世凯称帝,将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开办的《顺天时报》每隔几天就仿制多份在府里上下传布,内即刊登各地军民拥戴称帝的消息,袁每读大喜。某日袁的三小姐丫头自娘家归,带有由《顺天时报》所包的德顺斋黑皮五香豆两斤。三小姐尝蚕豆时发现同日的《顺天时报》不同,对袁世凯讲了,袁方知被儿子耍了。
  1442、赵忠祥宴请91岁的刘海粟,事先从夏伊乔处知道刘喜欢吃烤鸭,并特地叮嘱,须有芥末鸭掌和乌龟蛋汤两道菜相佐。但因来得匆匆,全聚德只能以芥末粉皮顶替。刘却不介意,用薄饼卷了烤鸭,吃得很香。
  1443、蔡元培主持绍兴府学堂时,师生已逐渐分化为新旧两派,常发生争辩,每在午餐晚餐时最为集中。盖学堂餐厅放多张方桌,每桌教员一位,学生六位,凡不与学生同桌的教员同坐中间圆桌,随意争论也。
  1444、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一反往常积习,对自己要求甚多:喝白开水,吃饭都在大食堂。
  1445、张作霖某日起早外出散步,刚走至一个拐弯处,突然传来一声吆喝:“卖包子啦!”张吓了一跳,随即大怒,举枪射向天空,将卖包子小贩吓得几欲瘫掉。他却很得意:“你吓我一跳,我也吓你一跳。”
  1446、蒋百里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正从欧洲考察归来至西安,赴张学良、杨虎城宴请。翌日即被囚禁,所谓是“昨日座上客,今为阶下囚”。两星期后,他被放回,杨虎城为他饯别时,他说:“昨为阶下囚,今又座上客。”
  1447、冯玉祥以袁世凯签定“二十一条”为国耻日,每年5月9日,部队于中午用餐时,馒头上一律印有红色“勿忘国耻”四字。
  1448、章太炎上世纪30年代每次来北平,张伯钧必设家宴款待。某次宴会后以篆体书写一联:“盘剥白雅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系录自杜甫诗句。张得之大喜。
  1449、刘少奇1941年4月和王前结婚,很简朴,参加者仅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部分领导人,先开茶话会,唱歌吃喜糖;也只办了两桌宴席,一桌是刘、王的,另一桌是陶毅和江淮银行行长朱毅的,两桌共花了60元,全由刘少奇的稿费支出。
  1450、蒋光慈从日本归国后,找到南国社田汉说:“我需要一个爱人。”田汉介绍了南国社的演员吴似鸿。两个星期后从不喝酒的蒋光慈喝了一点酒后,兴奋地对吴说:“我现在是非你不可了。”翌日,便叫了出租车到吴处,把她的行李塞进车,拉上了吴去他家里。
  1451、黄庐隐丧夫后,常以酒解闷,喝得大醉。追求者门庭若市,从不假以颜色;稍有接触,谈话甚欢时,若提及求婚,立即轰出门去。不料她在师大附中任教,却主动找上比她年轻十几岁的清华学生,与其结婚。
  1452、钱玄同在北大教书时,因离家远,中餐多在周边小饭馆用,与朋友谈学问,常拖延时间,就去那里定“雅座”,边吃边聊,他称之为“雅”。
  1453、蔡元培1924年初在法国里昂北京饭店宴请法国中法大学董事长欧乐,欧乐见席上放有筷子和汤勺,说:“你们不用刀叉,未免不方便吧。”蔡答:“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也用刀叉;不过,我们中国人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觉得刀叉皆是可以杀人的凶器,吃饭时用它太不文雅。所以从商周时期就改用‘匕’(就是刀)和箸(就是筷子),以‘匕’割肉,用‘箸’夹菜。后来,由于烹饪技术改进了,用筷子了。”欧乐说:“真是的,难怪你们中国人这样爱好和平。”
  1454、张闻天罢官到经济研究所后,与该所的人员相处很融洽。有人提出隔段时间到餐馆聚餐一次,大家凑份,让他们出大头。张闻天、孙冶芳等欣然同意,每次出40元左右,年轻人只出1元或5角。张在餐桌上有说有笑,有次在吃完烤鸭后,还建议两位年轻人把鸭架子包好带回去,因为他们的妻子正怀孕,而当时正是上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
  1455、孔祥熙之女孔令伟(孔二小姐)特别喜欢喝酒,更喜欢吃一种牛肉干,那是台湾圆山饭店厨房特地为她制作的。它呈束状,用一条条牛腿腌制而成,风味独特。
  1456、宋美龄特别爱啃火鸡骨头,每晚12点后,令侍从由冰箱里取火鸡部分作夜宵。每当此时,她在卧榻,侍从坐在榻前凳上搭档,两人对吃,火鸡肉由侍从吃,自己啃骨头。她认为,只有火鸡骨头才有味道。
  1457、蒋介石平日最大的饮食嗜好是喝白开水,外出必备凉、热白开水各一瓶,每隔10~20分钟,就要喝开水。到了台湾后又爱好美国产的可口可乐,往往夏天巡游时喝上一罐,但喝时相当讲究,要可乐开罐时,气泡上涌,对着气泡一饮而尽。
  1458、徐向前家最常吃的是山西大土豆,一顿饭每人一个。如何吃,扒了皮,拌上糖,弄得如土豆泥似的也可以,但他规定,家人须先把它吃完了,才能吃别的。
  1459、丰子恺戒荤,要人们爱惜生灵,但惟独对螃蟹例外。文革后期更甚,常称:“欲尽食如此横行的东西。”
  1460、王恩茂在1971年还是在北京七机车辆厂下放当车工时,常利用假日与夫人看望老战友曾涤少将。那时,曾涤在干校强制劳动。有天,王得知曾病重,千方百计和妻子带去一小布袋子大米前往探望。当时大米十分紧俏,这使曾涤极为感动。
  1461、邵滨荪上世纪60年代初为排演《芦荡火种》体验生活,到了二十军五十九师当副营长,因自然灾害,生活困苦,吃饭、抽烟都是山芋藤,但又要和战士一样出操跑步。
  1462、李先念爱吃家乡黄安的花生,离乡后便要买花生吃,每当买了后倒在油布上,请警卫员随意吃。但嘴里仍说:“今天是我自己掏钱买的,我不请客。”
  1463、宋时轮女儿宋崇实出生在延安,因母亲缺奶水,她得了软骨病。朱德知道了立刻把分配给他的一头老奶牛让了,与也缺奶水的陈赓儿子陈知健共尝。有趣的是饲养员偏袒宋,每次挤奶不足,乃先给宋纯牛奶,而在陈的牛奶里掺水,就此饲养员挨了宋的批评。
  1464、许世友有天与陈再道对酌茅台酒。他说:“喝茅台酒,酒流到哪里,哪里就觉得舒服,不刮喉咙;不像别的酒满嘴钻。”还说:“我生病从不吃药打针,喝杯茅台酒就准好。”陈也认同,说:“喝茅台酒,前后合味,酒味同时得到统一和谐。”
  1465、蔡元培1934年从上海到南京,汪精卫设晚宴,进的是西餐。蔡苦苦劝他改变亲日行为,说只要我们抵抗,我们的后辈也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一面说一面掉眼泪,以至眼泪都滴在汤盘里,和汤一道咽了下去。
  1466、陈中凡在“文革”时被“红卫兵小将”押至雨花台接受“阶级教育”,吃由包菜叶子、麦麸、豆腐渣煮成的“忆苦饭”。他是江苏盐城人,虽已年高八旬,但胃口好,满满一碗很快吞下去了,但那些“小将”却如吃药般艰难吞咽,陈不禁好笑,即亮出空碗说:“再来一碗”,小将问为什么,他说:“我年轻时就吃过,觉得好吃!”
  1467、傅斯年1949年在台湾大学当校长时,常喜欢上夜市馄饨摊上吃上一碗,过后还能蹲在马路边挤在人群里指导地摊上的象棋残局,不亦乐乎。
  1468、钱钟书不好名。他住医院时正好夏衍生日,夏衍女儿给送上一块蛋糕。钱病情缓解,胃口大开,坐在床上品尝,边与人谈天;突然发现被记者摄像机捕捉,急撩被子,连人带头带蛋糕都捂了进去,也全然不管奶油弄得满头满被子。
  1469、汪曾祺为写剧本收集材料,四下内蒙古。他在那里学会了两句蒙古语。蒙古族人对他说,会说这两句话就饿不着:一句是“不达一的”(要吃的);一句是“莫哈一的”(要肉吃)。“莫哈”泛指一切肉,特指羊肉。他说元杂剧有一出很特别,汉语和蒙古语搀在一起唱。其中有一句是“莫哈整斤吞”,意思是整斤地吃羊肉。他真是个从伊克昭盟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吃了多次手把肉。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