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十六

(2009-03-02 18:31:21) 下一个
353、梁实秋和抗战慰问团1940年在湖北访问张自忠。张自忠请他们吃了一顿饭,他因此餐最简单而又招待最殷勤而永生难忘:四盘菜一只火锅,以青菜或豆腐为主,点缀有肉片肉丸,被说是豪华的是每人加一只生鸡蛋放在火锅里煮。
  354、毛泽东1951年5月,在北京听取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四位军长梁兴初、吴信泉、温玉成、吴瑞林和副司令员邓华的汇报,时值中午,工作人员问是否留客吃饭,他说:“我请来的客人,哪有不吃饭之理?四菜一汤,家常便饭。”四菜是回锅肉、炒菠菜、油煎豆腐和竹笋炒肉,都夹有辣椒;还有一大碗酸辣汤,也浮着辣椒。毛泽东又说:“我们六个人,三个湖南,两个老表,还有一位四川的,都喜欢吃辣椒吧!”
  355、瞿秋白1935年5月所写《多余的话》,在洋洋千言文中,最后一句是:“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356、傅斯年1950年任台湾大学校长期间,因血压超高,妻子不让吃油腻和肉类,但为解馋,在返家途中偶尔进小食店吃最爱吃的北方面食,但每次必嘱秘书那廉君:“我是解馋,回家千万不可告诉我的太太。”
  357、钱程90岁在台湾生活,早餐是皮和面包,盖常吃皮可享高寿也;中晚餐喝粥,粥里有红萝卜粒、青菜和鱼肉,再喝一小碗鸡汤。
  358、汤国梨晚年居苏州,爱嗜蟹,有诗句:“不是阳城(笔者注:作“城”不作“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居苏州。”
  359、徐志摩有次在为大学生讲课,随身带有一只烟台大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是好!”
  360、林斤澜会烧一手好鱼,一条几斤重的大鱼在他手里,能做出一席鱼宴。
  361、毕倚虹和包天笑民初在上海办《小时报》时,有次赴新开张的日本西菜馆,每客大菜外还有一杯咖啡,水果盘只是几粒樱桃,一只发黑点的香蕉。毕倚虹乃仿宋人词“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说道:“烂了香蕉,黄了樱桃。”
  362、林纾幼时寄食于外祖母家,时值荔枝上市,外祖母用布衫换回荔枝给他吃。对他说:“孺子即获尝荔,当知他人啖荔,其甘亦止是,无足羡也。孺子不患无美食,而患无大志。”林为之勤奋好学,画棺于壁,旁写八字“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以为座右铭。
  363、成舍我办《立报》,本日出版的报晚上检查一遍,在规定一版只能错几字外,倘错一字,校对罚铜元一枚。此款充公,买花生米、豆腐干,人人同尝之。因而包天笑有诗句:“剧怜校对嚼花生。”
  364、金岳霖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有一只大公鸡。金吃饭时,这只鸡常把长脖子伸到桌面,和金一起吃菜。
  365、汪曾祺打成右派分子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当马铃薯成熟后,就开始画薯块,每块画完了就再无用处,于是将它埋进牛粪火里烤熟吃掉。他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366、梅兰芳在北京常喜与友朋下小馆子,但他多数菜肴嫌辣嫌酸不吃,只有一次在广成居吃饭时,却有苦瓜,别人不喜吃,他却喜欢吃。
  367、何香凝爱吃甜食。1952年在大连休养,一次吃饭时,竟在肉末粉丝上洒白糖才动筷。
  368、谢晋自称酒量大,能喝五斤绍酒,人称“谢五斤”。
  369、丁文江在与胡适相识不久后,有次看见他喝醉了酒,不放心,劝他戒酒,还从《尝试集》里挑出胡的五句戒酒诗:“少年恨污俗,反与污俗偶。自视六尺躯,不值一杯酒。倘非朋友力,吾醉死已久”,请梁启超写在扇面上送与胡适,胡大为感动。
  370、于右任在20年代因宴会用圆台面,所上菜肴,对面宾客须起立方能取得,于是发明了桌上用一块玻璃板,滴溜溜地转,放着的菜随各人方便取用。
  371、施今墨每年秋天从北京南下行医,必至苏州尝阳澄湖蟹。他把全国蟹分为六等十二级:一等是湖蟹:阳澄湖、嘉兴湖产的为一级,邵伯湖、高邮湖产的为二级;二等是江蟹:一级芜湖蟹,二级九江蟹;三等是河蟹:一级清水河蟹,二级浑水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但福州海蟹例外,可列为四等。还把它们比作官员,一等为特任官,二等为简任官,三等为荐任官,四等为委任官,以下便是芝麻绿豆官了。
  372、张大千有家厨善制作樟茶鸭,所用火力必须恰到好处,鸭肉才香,鸭皮才脆。由此九龙竹林小餐馆以此菜标榜,并取名“大千鸭”;但此鸭肴在新加坡菜馆,却鲜有反应。原来当地人见到鸭肴颜色褐暗,便说不新鲜,吃了要肚痛。
  373、闻一多在西南联大讲《楚辞》,每作开场白是:“痛饮酒,熟谈《离骚》,乃可为名士。”
  374、任二北把平生从事唐代文学的教学和著述生涯,比之为敲锣卖糖。
  375、冯玉祥抗战初,礼请老舍、吴组缃等十几人在他处工作。常招待就餐,但菜肴多是炒鸡蛋、炒豆芽、拌豆腐、煮花生米、馒头、稀粥和火锅(豆腐、白菜、粉条和少许猪肉)。
  376、老舍访美时,在纽约林语堂家尝其夫人和女儿所包饺子。在吃饺子时,他说:“吃饺子不能跟外国人一块儿吃,跟外国人一块儿吃,得说英文。一吃饺子,把英文都忘了,一想英文,少吃好几个饺子。”
  377、朱德饭食相当简单,建国后每餐都是一小碗米饭,一盘素菜,一盘有几片肉片的青菜,一小碗汤。他一贯主张少吃肉,说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378、吴宓的饮食习惯,据他自我介绍:早晨要多吃,中午要好好吃,晚上要少少吃。我喜欢吃肥肉,但不嗜烟,偶尔吃一点酒,但不多。
  379、宋庆龄1941年7月在香港就中国在美国几个团体开展“一碗饭运动”组织动员。还在《华商报》题字:“日寇所至,骨肉流离,凡我同胞,其速互助。”取名“一碗饭”乃是源自秦末漂母助韩信的故事。
  380、唐绍仪嗜食,某日访孙中山,畅谈后不觉至中午。孙留他共进午餐,托卫士买了一只卤水肥鸡款待。唐未待孙下筷就很快把鸡吃了,还以为尚有其它菜肴。孙见他在等上菜,便说:“简慢得很,没有了。”但为给唐下饭,问卫士还有啥可以吃的,卫士说厨房里只有咸鱼;唐只得用咸鱼下饭,一边说:“我吃惯了,一只肥烧鹅,我一餐就可以吃光。”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