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太子

天南太子,太子传说
正文

闲散夜忆岭南风月--塘西风情

(2007-01-27 19:22:23) 下一个
风月文化向为忌讳,卫道士与正人夫子自然嗤之以鼻,但食色性也,无论贩夫走卒抑或是富贵公子却莫不如蝇逐臭,销金散银.

十九世纪岭南风月,最瞩目最巴闭的就要数塘西-石塘嘴了.
      提起"塘西阿姑",上了年纪的老广可能还依稀有印象.当年的荒凉不毛石矿之地,居然成了万金散尽的风月之地,"塘西阿姑"居功至伟.
      八九十年前的石塘嘴"红牌阿姑",左右有"寮口嫂"服侍,白天休息,晚上出局.那些"火山孝子"往往花费巨大,从出局票,递毛巾,到执寨厅,到最后打水围,一亲香泽,可能数日就能倾家荡产.

     假若时光倒流九十年,阁下正是青春年少,家财万贯,丰神俊玉,又自号评弹说唱略懂文采的话,那就是一个标准"西关大少",自然就要拜倒在"塘西阿姑"的石榴裙下.

     那就先请花钱写一张局票,上写本人姓名,后写要相会的是哪位"红牌阿姑",当然要标明是哪间风月院落的.最好当然是亲笔书写,龙飞凤舞且颜筋柳骨,然后就有机会等阿姑递毛巾,接着阁下就要大大破费执寨厅摆上一桌,请阿姑出局.

     少不免席上吟风弄月,卖弄斯文.若然你是目不识丁,还是及早回家早点歇息.当年的石塘嘴的"红牌阿姑"个个身怀绝技,吹拉弹唱,南音粤剧无所不晓,如果阁下文才风流能搏美人一笑,那就可以再大大破费摆房打水围了.多少风骚墨客倾注文字,写尽当年这些风流韵事,亦有数不清的"西关大少"倾家荡产,最后春梦成空.还有多少痴心塘西姑娘碰上寡情薄幸的"牙签大少",悲惨收场.好一点的结局就是碰上好恩客,可以"埋街吃井水""上炉香"从良嫁人.

     而最凄幻的莫过于李碧华的"胭脂扣"里面"如花"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寻找她命中的"十三少".我想石塘嘴最科幻和人所共知的就只有她了.

    三十年代政府一声禁令,就如当年它为了开发西环一样,从妓女开始,又从妓女终结.大寨风月文化终告烟消云散,它虽然存在过,也像从不存在过一样.也只有在懒散无意的夜里,才想起这段旖旎往事.

    后来从日本传来的夜总会文化,开始了风月场的新历史,夜场舞女虽然过得还是那夜夜笙歌的生活,但是比起当年的塘西风月,总像是欠缺了某些文化发酵.

    五六十年代的茶舞文化也掀起热潮,"电灯着,鬼孟(抓)脚",当时的深闺怨妇最最疼恨的就是丈夫们一往无前,死已后已的跳舞热情.至于后来的"鱼蛋档","一楼一凤","骨场","马房",林林总总,眼花缭乱,却已趋于低流,远不及塘西风月文化的那一刹那风情.
    总不能期望现在的性工作从业员们像"如花"那样,在十三少面前风情万种地低吟浅唱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