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西藏行2008(五)虔诚的藏人

(2009-09-08 12:18:27) 下一个

参观完布达拉宫,已近午饭时间,导游问我们想到哪里吃饭。既然到了西藏,当然想尝尝藏餐的味道。导游和司机商量后,把我们送到一处所在,餐厅在二楼,隐约可以从窗外看到外国人在那里用餐。

进了门发现,一楼是各种藏式及邻国的手工艺品销售大厅,转身上了二楼,临窗而坐,这里的客人不少,一身穿工作服的藏族小伙来到桌旁,递上菜单,然后一句流利的英文脱口而出,询问我们想喝点什么。

当了一路翻译的我,听到如此流利而标准的英文,很是吃惊。特别是先问我们喝什么,而不是吃什么,这让我觉得像是到了国外用餐,不得不抬起头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小伙子看起来很年轻,我问他在哪里学的英文,他说在学校里,我确实有些诧异了,相比之下,内地学生在学校学的英文水平就差多了,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说他还可以讲尼泊尔文呢!

后来,导游说,藏语与英语在发音上比汉语近得多,藏族人学起来比我们容易得多。哈!原来是字正腔圆的汉语害得我们的英文差!?当然,这个外国人常来常往的餐厅也绝对练就了小伙子的英文和外国式的服务。

酒水单中发现有藏式饮料“红景天”,点了一听,口感当然不如可乐爽快,不过,对于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菜单上除了藏餐外,还有尼泊尔和印度菜。到了西藏,牦牛肉是一定要吃的,此外,我们还点了酥油茶,藏式粘巴。酥油茶的味道还可以,许是在国外吃乳酪黄油惯了。端上来的粘巴是用手揉成圆形的,外形犹如汤圆,我和皮尔吃了一两个,就只能望其兴叹。牦牛肉的味道感觉与牛肉的味道差不多少,不知是不是我的味觉比较迟钝。

餐后出来,在街口与导游汇合,我和皮尔准备上车去大昭寺,导游说,这条步行街前面就是,我和皮尔似有被愚弄的感觉,导游怎么没早点告诉我们!害我们在路口瞎转悠。


街口另一侧遥望雪山

大昭寺前的步行街


大昭寺前广场

步行街两旁商店林立,沿着步行街向里走,路上遇到几个难缠的讨钱的藏族小孩。给了一个后,不知哪里又窜出几个孩子来,围着我们团团转,直到皮尔生气地大声斥喝,他们才离开,皮尔告诉我,刚才一个小孩的手很没礼貌地伸进他的衣兜里。

在大昭寺前面的方形广场上,对面走来的一对熟人,竟是我们在火车上遇到的瑞士朋友,他们刚参观完大昭寺,看起来兴致勃勃,很庆幸,护照丢失一事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西藏行程。

大昭寺与布达拉宫比起来,实在是矮多了,致使我和皮尔身在其旁而不知。然而,大昭寺所以闻名不在于其建筑,而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赤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跪拜祈福的藏民们


大昭寺门前



大昭寺门前跪满了叩拜的藏族人,据导游讲,这些虔诚的藏人是专门来这里叩拜释迦牟尼的。他们从早上太阳升起时开始,以身长磕,直到晚上日落为止,最最虔诚的连午饭都不吃。藏人们总是先祈祷世界和平,然后祈祷国家和民族和平,再之后才祈祷自己和家人平安,这种大爱精神在别的民族中可不多见。

在大昭寺供奉释迦牟尼的佛殿里,我们发现殿内的柱子上稀稀落落地嵌着一些牙齿,很是奇怪,导游说,这些牙齿是那些远在外地的藏族人,在前来朝拜的路上不幸去世了,他们的同伴就把死者的一颗牙齿带到这里,嵌入佛堂的柱子上,以还死者生前拜佛的愿望。有条件的藏人来大昭寺拜佛很容易,可是,许多远在他乡的藏民以身长磕来拜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路上的风雨与坎坷自不必说,单是他们身前披挂的皮围裙都要磨破好几条。然而,在藏民的信念中,不管多难,他们的一生中至少要如此虔诚地拜一次。

大昭寺里方形空地


大昭寺楼上



大昭寺楼顶


大昭寺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它在藏教中的学术地位。藏传佛教的五大学派弟子们之间要在大昭寺里的方形空地上进行学术辩论,这种辩论也是喇嘛们的晋级或者为其教派提高声望的一种方式。

从大昭寺出来,导游带着我们在八角街购物。八角街就在大昭寺的墙外,整整把大昭寺团团地包围起来,没有细数这条街是不是拐了八个角,但我相信八角街的名字是与此有关的。按藏人习惯,我们顺时针而行,在一家摊位前买了两个小转经筒,一个带回家给儿子,一个给还未出生的宝宝做纪念。此外,我们还买了一卷长经文条幅,准备在上面写满亲友的名字,挂在珠峰大本营的脚下。

八角街出来


沿着八角街出来,我们征寻导游意见后,准备继续逛街,不必导游陪同,他和司机可早些回去休息,准备下一天的行程。

大昭寺前面有好几家大型的手工艺品商场,除了西藏的手工艺品外,还有尼泊尔、印度手工艺品,是给亲友买礼物的好地方。里面大多是汉人经营,方便讲价还价。皮尔特意选了两把不仅做工精美而且刀锋不错的藏刀,一个留给自己,另一个将做为礼物送给他爸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