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贴】金唢呐:我看阿三(5)

(2008-09-04 20:50:27) 下一个

(5)弱国也有外交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弱国无外交。我看不一定,那得分对手是谁,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尼泊尔、不丹哪个不比中国弱?可人家又有哪个没从中国捞过便宜。最邪乎的是中印边界自慰反击战之后,阿三永久占据了中国藏南最富饶的九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中国人脑神经留下了永久的痛,以至于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脑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占位性病变还是供血不足,是需要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治则应该是醒脑开窍还是镇静安神。

  
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界战争,中国打得极为漂亮,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志气,打出了骄傲,打出了快感,打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按毛左们的说法“中国的大国地位就是这样打出来的”。就当时看,中印边界战争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46年之后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就像人们说的,“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中国在1962年使用了武力,得了暴力之名,却还失去了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个三气周瑜的故事是罗贯中瞎编出来恶心刘皇叔对手的,根本没有什么“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这次,我们确实是“输了道义又失地”。

  
建国以来,我们“妙计安天下”可是不善乎,经常以让地给钱的方式表现天朝大国的风度。1956年12月,周恩来访巴占克什米尔,主动提出把新疆的坎巨提地区让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喜出望外,他们从未奢望过!此举明摆着会得罪印度,谁也不知道我们的脑袋是怎么想的!其后又以英国殖民主义者提出的、蒋介石拒不承认的1941年中缅边境条约,割让了数万平方公里领土给缅甸。

  
撒泼耍光棍,拿捏老毛,收拾中国人,朝鲜最在行。人家最懂得什么叫“有利有理有节”,什么叫“会哭会闹的孩子有糖吃”。1962年,金日成以长白山是自己在日本殖民朝鲜时打游击的地方,希望中国能了解朝鲜人民对此地的革命感情,将长白山划给朝鲜。当时中苏翻脸,在共产国际里很孤立,为争取朝鲜成为反苏盟友,中国居然同意把长白山的一角(有说是1/2,另个说法是53%)和八个山峰中的三个划给了朝鲜。前几年我去过朝鲜一趟,发现我们虽然给钱给地又死人,可金家的子民们根本不领情,而且人家的理由很充分:你们口口声声说朝鲜是中国的东大门,我们抗击美帝就是给你们站岗放哨,没有朝鲜中国早就亡国了!这可是你们中国人的理论啊。

  
中国外交实际上是承传古代的规则:朝贡制度。“天子”把自己视为“天上帝国”,而把其它“蛮夷”国家纳入帝国的贸易、文化和政治体系。通常是蛮夷带点土特产,就可以从天国手里套现大把的银子。到了老毛手里只是又加了些政治因素,有一些新的创意。最有创意的,当属1962年中国和尼泊尔谈判边界。为了与印度争当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龙头老大,北京对这位毫无谈判实力的国王,送上如此重礼--部分喜马拉雅山。毛主席指出:珠峰举世闻名,中国和尼泊尔单独拥有都不好。最好是一家一半,让它成为边界之峰,友谊之峰。这些话都收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外交家的回忆录里,人们认为这就是机智幽默、胸襟气魄。后来中国和巴基斯坦谈判边界问题时,巴基斯坦援引珠穆朗玛峰的先例,和尚动的、我何动不的,把喀喇昆仑山的主峰乔戈里峰(即西方登山界所称的K2,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割走了一半。实际上,很多国家就是认为中国不公平,给自己的不如别人多而和中国掉歪歪。多少“边界之峰,友谊之峰”、“边界之河,友谊之河”、“边界之地,友谊之地”,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就这样,中国与邻国的边境条约,没有一个不是以让地给钱的方式签订的,以此来挽回一个和平的国际形象。最不可思议的是中印边界,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落了个暴力的恶名,却白送九万平方公里西藏最好的土地给印度,令全世界想不通。难怪1975年5月邓小平访问法国时,德斯坦总统也对我们的领土政策感到十分不可理解。

  
导致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这方面的资料很多,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印度的基本方针很明确,也很实用,就是对凡是有争议的、老袁老蒋没有让步的、他们认为应该是属于印度的土地进行毫不留情的蚕食。“蚕食一点,舒服一点;蚕食的多,舒服的多,完全蚕食,彻底舒服。”“蚕食吧,蚕食个十年八年,问题就解决了。”(小青年可能不知道,这些话都是改编自《毛主席语录》)

  
鉴于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根本分歧,1959年1月23日,周恩来致函尼赫鲁,指出中印边界从来未经正式划定,中方建议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在全面解决之前,双方维持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对于已经发生的局部争执,可以商谈临时性的解决办法。3月22日尼赫鲁复信,坚决不同意周恩来的说法,要求中国正式承认英国统治印度时期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政府私自签订的麦克马洪边界线,强调印度地图上所标明的边界线(指麦克马洪线)“是没有怀疑的余地的”,实实在在表演了一次弱国可以对强国说不。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界开打。战争爆发后,印军一溃千里,狼狈不堪。这时候,阿三开始显示出大智慧,让人认识了一下弱国外交。开战后尼赫鲁马上呼吁中国的前老大哥苏联介入冲突,并开始公开请求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尼赫鲁致函肯尼迪声称:“在此危急关头,我自信将得到您的同情和支持。”由于印度拒绝中国方面的停火建议,11月2日,中国军队对印军展开第二轮打击,尼赫鲁在没有同内阁商量的情况下,连续给肯尼迪发出两封急信,呼吁美国同印度结成同盟,干预中印边界冲突,并希望美国直接参加战斗。

  
中印边界冲突开始后,美国和英国立即做出反应支持印度。美国不仅向印度提供了紧急军援,而且还提供有关中国军事行动的情报。与此同时,12架C-130大型运输机赶赴印度,帮助把克什米尔前线的印度士兵运往东部。为进一步表明对印度的支持,肯尼迪指示加尔布雷斯大使发表声明,支持印度对有争议领土的要求,承认“麦克马洪线”为约定俗成的国际边界线。11月14日,印度和美国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国军事援助印度的协议。英国对待中印边界冲突的态度也是强硬和明确的。1962年10月2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英国“一向承认麦克马洪线是印度的边界,并且当然继续这样做”。英国还向印度提供了中印边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军火物资。

  
在得到英美外交上的支持和军事援助的保证以后,尼赫鲁力图最大限度地得到苏联的支持,而苏联也试图发挥自己的影响,苏印关系在边界冲突期间迅速发展。苏联的有关政策立场,在1963年5月17日契尔沃年科致苏共中央的信函中表现地极为明确和充分。契尔沃年科在这一政治信函强调: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作为亚洲最大的中立国家的印度,是中国在亚洲大陆争夺领导地位的最大障碍,于是便企图利用边界冲突,称印度已不再是不结盟的中立国家,以此损害印度的声誉。因此,苏共中央领导人相信,中国人进攻的是不结盟运动,而不是印度。中国人这样做是想让赫鲁晓夫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相信,尼赫鲁所倡导的不结盟的思想是虚伪的和毫无价值的。中国人相信,只要在这个时候推印度一下,整个不结盟的大厦就会坍塌,尼赫鲁就会从美帝国主义那里寻求保护。苏共中央领导人还明确指出,中国对印度的进攻,是中共同其他共产党之间的巨大争论的突出表现,即对不结盟运动和和平共处的不同认识。

  
由于尼赫鲁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印度。在冲突中公开表示支持中国的只有越南、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等为数不多、影响力可忽略不计的国家。公开反对中国的行动,同情和支持印度的共有75个国家。出于外交上的考虑,1962年11月22日零时,正在乘胜追击的中国军队突然停止攻击,并从12月1日起,从1959年11月7日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中印边界冲突以“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方式结束了。

  
赫鲁晓夫当时就发懵,问人民的好总理说:“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当然很好,但是,中国部队当时不从原有阵地前进,岂不更好?”人们常说好地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至少这件事情上,赫秃子比我们清楚,可能与秃顶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有关系吧。

  
其实不光赫鲁晓夫不明白,别人也不明白,但都以为主席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只是几十年了还没见老人家和继任者落子。我们现在一说就是毛主席“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我怎么看到的净是些让地给钱的记录,至于说到收复失地,我用放大镜找了一圈连一毫米都没发现,用光学显微镜搜了一遍,也未发现老毛收复了哪怕一微米的土地,各位在国外,仪器设备先进,用电子显微镜再找一下试试,哪怕有纳米级的发现告诉我,我也会像那位在广寒宫酒吧,和直荀哥哥一边呷着大堂经理吴刚送上的桂花酒,一边欣赏嫦娥性感组合跳钢管舞的开慧女士一样,“忽报老毛收寸土,泪飞顿作倾盆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