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川大外闻楼(3)学阀问题

(2020-12-20 23:34:52) 下一个

            川大外闻楼(3)
    “为剑双锋,各有利弊”,当年的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然而后来出任委员长后将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当作自己的嫡系,无形中分出了三六九等,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相互掣肘,也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大批投敌,这应该是蒋介石没有预料到的。中国学阀少,可能和蒋介石培养嫡系造成的教训分不开。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国立和公立,与私立大学之间的竞争少,形成“学阀”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日本社会是一个重视学校出身的“学阀”裙带关系网很强的国家。人与人之间大都有“名校情结”,一个单位的头,一个组织之长可根据其出身的大学而有一些不明文的规定,抑或长年累月的惯例被推行、维持和强化的一种秩序。当然有的地方学阀所关联不一定是传统的学校或学力顶尖级的学校,有可能是在当地、本领域有发挥力量的优势的学校。属于有力的学阀者剋在其组织中得到许多优厚的待遇。就如中国的“团派”、“党校派”一样,近水楼台先得月,同一学派提拔快。当然在日本能形成学阀的组要是一些著名大学(大学院),也有以一地方为中心的中学出身的学阀形成。校长、教头(教导主任)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研究。
      尤其明显的是在政界各大学出身的国会议员统计和地方议员的统计数、知事(县长、市长)辈出的各大学的实绩可作为一个评价的标准,就像当今中国的中学高考名门大学录取的成绩一样。
    在日本以国家公务员、官僚最多的是东京大学法学部出身者。由于当官的在东大学派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东京大学毕业者就有优先录取的条件、也左右官僚们的出人头地之速度。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刚恢复高考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连毕业生的分配单位都要靠“走后门”、“通关系”,虽然同一届毕业生,有真才实学的由于没有强硬的“臂膀子”提携而被埋没者多。当然也因为公务员和司法考试的合格者多而被加分的学校也不少。
    在中国似乎重点大学的学阀不是那么严重,因为北大、清华毕业的人数不多,物以稀为贵,学阀的影响力就小。
    在财经界的学阀主要以中小企业的経営者数统计上看,上市公司(上場企業)的経営者及其董事会(役員)数的统计,媒体报道、宣传机关、教育机关,杂志编辑,经济关系杂志的调查排名的大学很清楚。在学阀排名上,社长数、役员数都有媒体统计排榜。 
    尤其在演艺界、体育界也有学阀的存在,不同领域其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力。
    例如:
    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有:
    赤门阀 - 东京大学出身者的学阀。官界-学界-政界-法曹界-财经界普遍。
    鉄门阀 - 东京大学医学部出身者的学阀。医学界。
    京大阀 - 京都大学出身者学阀。官界-学界(京都大学土木会)-医学界-政界-法曹界-财经界普遍。
    如水阀 - 一桥大学出身者学阀。实业界-财经界普遍。
    蔵前工業阀 - 东京工業大学出身者的学阀。学界。
    凌霜阀 - 神戸大学社会科学系学部出身者的学阀。财经界普遍。
    有恒阀 - 大阪市立大学文系学部出身者的学阀。财经界普遍。
    茗渓阀 - 筑波大学(旧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旧东京文理科大学-旧东京教育大学)出身者的学阀。教育界的势力。主要是东日本。
    尚志阀 - 广岛大学(旧广岛高等師範学校-旧广岛女子高等師範学校-旧广岛文理科大学)出身者的学阀。教育界的势力。主要在西部日本。
    私立大学方面有:
    三田阀 - 庆应义塾大学出身者的学阀。政界-实业界-财经界普遍。国内最古的大学同窓会。
    三四阀 - 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出身者的学阀。医学界。
    稻门阀 - 早稻田大学出身者的学阀。政界(早稻田大学雄弁会)-言論、文学界-财经界普遍。
    白门阀 - 中央大学出身者的学阀。法曹界-政界(中央大学辞达学会)-财经界普遍。
    樱门阀 - 日本大学出身者的学阀。政界-财经界普遍。国内最大数的卒業生を誇る。
    院友阀 - 國学院大学出身者的学阀。主要是神道界的势力。
    馆友阀 - 皇学館大学出身者的学阀。主要是神道界的势力。
    橘樱阀 - 日本医科大学出身者的学阀。医学界。
    慈恵阀 - 东京慈恵会医科大学出身者的学阀。医学界。
    中国近代社会蒋介石曾校长的门下生,为他的人生轨迹画上隆重的一笔。是“成也因为黄埔毕业生,败也因为黄埔毕业生”。
    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一、黄埔嫡系将领统率的部队,为根红苗正之中央军嫡系。
      二、历次的军阀混战中收编的部队,这类部队在被中央军嫡系吞并改编之后,也进入了中央军序列之内,被改造为了嫡系。
      三、在军阀混战中被蒋介石打败之后,为了自保而编入中央军序列,这些部队多出自于地方实力派,在失去势力之后,但仍与地方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广东的第19路军、广东的薛岳、湖南的谭延闿等部,因此他们被称之为中央军旁系。(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