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云

洁白,自由,居高临下
正文

我的故乡情

(2007-04-17 22:10:37) 下一个


我和洛阳有着不解之缘。我不曾见过古代繁盛的洛阳,但我的确见到洛阳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两次回去,若无家人接,靠我过去的记忆是很难找到家的。市中心早已扩建到过去曾是三十里地以外的郊区了。十里长的洛浦公园坐落在洛河堤岸,就在我父母住的后面,二、三十米远,从高高的三楼,就能看到园内的花草树木,古钟长廊,每天早晨有成千上万的居民,在那里舞剑、练太极、跳舞、练声、散步和学习。

第一次回去,我的确看到居民新区旁边,有个鸡毛掸厂烟囱里的黑烟,也闻到了一些怪味,还目睹了公园渠水边倒满的垃圾。六年之后的第二次回去,污染厂搬走不见了,居民区乱倒垃圾的现象不见了,花草、热带树、各类树木环绕在居民区周围,我所看到的是不亚于我现在所居住的美国居民区的绿化环境。

文化古迹龙门石窟已不是我小时候的五分钱一张门票了,要花四、五十元人民币买一张了。“文革”时期乱砸的那些石头人像,还是不容易恢复原状,留下的伊河山水的自然景色依然故旧,还是很美的。

据说,牡丹花不听指令,叫开不开,激怒女皇武则天,被贬洛阳。牡丹花在那片土地上真得很见长。紫色、白色、粉色、绿色、蓝色、玫瑰色、红色、白中透蓝、绿中有白等,每年的牡丹花会期间,整个市区是牡丹姹紫嫣红,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美不胜收。真有一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派头。家乡的牡丹花走边全世界都很难看到。

大家常听到“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赞誉,是否常听到“洛阳纸贵”的佳话。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制定出版权,为了传抄左思的《三都赋》,把洛阳的纸价都抬了起来,一时供不应求。目前,家乡人依然追求欣赏那些佳作珍品,尤其是对于中国的书画艺术。

尽管“肯德基”、“日本料理”已打入洛阳,但家喻户晓的还属“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正宗的宴席,讲究的不得了,那一道道的菜肴,使人目不暇接,管饱口福,吃不了兜着走。我参加过几次婚礼和满月酒,品尝的都是“洛阳水席”,那可是大吃大喝。不过,我最想吃的还是母亲做的,那带有乡土风味的家常饭——“洛阳大绿豆浆面条”。

建国时,定下洛阳为重工业区的十大厂矿,多数已成为合资企业。据先生在美国公司做工程师的大学同学说,他所在公司已看好要买洛阳一大厂,后因洛阳方面以反国际经济独裁为由,没有达成协议。洛阳外围的经济开发区也是越扩越大。

这两年,家乡也赶起了时髦,不仅每年举办长达二十五届的牡丹花会,而且还举办了国际汽车展览会,洛阳美女们在展销会上,作为模特介绍汽车产品,绽露锋芒,和美国的选美竞赛言语伦比。

我想,古代繁华的洛阳,主要是建立在皇权的人力财力上,他们看好了洛阳这个山水盆地。现在,人们注重的是水陆两用,跨国经济贸易,有水才有两岸的优越性,相比之下,洛阳失去了她固有的皇权优越风采。我想,现在洛阳人所拥有的家庭汽车、电脑、冰箱、彩电、DVD、数码录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和高科技设备,是古代的帝王将相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吧?!

虽然远离家乡,但英特网却把距离缩短为咫尺。只要花出一点时间上网,就能看到好多家乡感人的事。比如家乡人用那源源流淌的爱心,捐款五万多元帮助一个父亲重病,一时付不起学费,面临着退学的北大法律系硕士研究生张伟伟;还有捐助20余万元,帮助一个不幸患有非淋性白血病的11岁的女孩任怡琨,使她不因家里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家乡的感人事,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故乡的情,不仅仅在她的外表,更值得留恋的是,她是我的根所在,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情深……

上次回去,我照了数百张照片,可惜把照相机丢了,只好等下次机会了。虽然留下遗憾,但那情依然常在……有个说法叫“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洛阳既有古都的名气,又有现代化新型中等城市的色彩,这也不是每一个住大都市的人都能尽享的。

家乡这些年变化太大了。山在,水在,人在,情在……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值得留恋的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