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高岗问题探源之一高岗的野心(1)

(2004-12-10 14:13:43) 下一个

【原创】高岗问题探源之一高岗的野心

 

高岗有两大问题,很是让老毛头痛。一是在东北搞独立王国与个人崇拜;二是和斯大林搞得太近,居然秘密将国内情报通给斯大林。 高岗有点野心是真的,当时党内已经确立了路线斗争的一套传统,因此,高岗与刘少奇的矛盾就被发展到路线上来了。 七大时,高岗已经是政治局委员。在东北的时候,高岗和陈云都是政治局委员,而林只是中央委员。但高岗很支持林彪的工作,从来都很尊重林。在东北局会议上,高岗提出了后方一切为了前线胜利。要求后方所有部门和地区,要坚决以前线需要为已任。当时,林只提要求,所有的作战物资和保证,都由高岗负责,林非常满意。林在东北时,与高岗、陈云、罗荣桓、李富春、李维汉5个副书记,从来没有红过脸。 当时高岗有句话很风趣,说,我们都不会打仗,只有林 总会打仗,他在保护我们啊,我们能不多给点好吃的吗?在东北的日子,可以说是高岗和林彪合作愉快。

 

高岗有很强的行政领导能力,也有很强的整合能力。1949年的时候,除了钢铁产量,高岗已经把东北的工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到日伪时期的最高水平。在解放战争时期,高岗主要负责东北局的日常工作,也就是说主要负责抓经济。当时他抓了三点, 一是抓铁路,当时东北的铁路长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到东北野战军入关的时候,东北的铁路已经全部恢复,这让关内的各野战军和解放区领导非常吃惊。 二是抓军工生产,到48年,东北的兵工厂已经能生产部队的全部炮弹、枪弹和步机枪。三是抓了农业生产。到1949年的时候,东北的粮食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伪满时期的水平。

 

高岗和陈云,是共产党内两个经济大才,陈云对金融非常有一套,当时负责东北的金融业的恢复。时间不长,就把东北银行搞的很有样了,而东北银行的家底在当时的全国都排得上号,后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人民币的保证金就是从东北银行拿走的,光黄金就有一吨多。而高岗负责工农业的恢复,陈云也很配服高岗。说高岗在抓经济上有独到的眼光,也有办法。   

 

高岗说话也非常幽默,据过去许多东北局的干部回忆,高岗说话尽是大实话,不拐弯。有的干部去给高岗汇报,先提一大堆困难。高岗也不说话,等到最后,高岗说,还有吗 没了。。。高说,好,你回去吧,明天我去替你解决,你来我这当东北局书记。咱们两换一下位置。然后就告诉谈话的干部,一、二、三、四,,,说,你回去就这么做,出了错,我负责!

 

高岗是陕西榆林师范毕业的,在我党内也算是有文化的。但高岗特别有魄力,用干部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使用。高岗最大的特点是干事举重若轻。这也是老邓的特点。但凡大人物有这个品质的人都是要作一把的。如果说这样不太合适的话,那么要作一把,就得有这个品质。

 

那么高岗印象到底具体如何呢?我们来看张明远(东北局副秘书长)的回忆。

 

当时中央规定,每两个月须向中央作一次书面的工作报告,重大问题及时向中央请示报告,这些报告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题的。当时,以东北局名义,或是以高岗名义发出的报告、讲话、指示,以及一些公开发表的重要文章等,我大都参与研究,或经过我审查修改,也有些是我起草的

 

而张明远对高岗此时期在整顿党风和干部工作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也作了正面的肯定。提及干部工作,张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东北局对干部工作的确十分重视,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得当的,选拔干部的标准也很明确,那就是:德才兼备。当时认为的,就是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作风正派。,就是要有能力,有干劲。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个人的资历、山头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可以说,在干部工作中,东北局继承和发扬了老解放区的优良传统,坚持德才兼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五湖四海,不讲山头,不论资排辈。因此,东北的干部虽然有的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土生土长;有老干部,也有新生力量,但大家都能团结一致,各尽其才地为建设新东北做贡献。这是东北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岗作为东北局的带班人,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些原则。在他的周围,有一批很受器重的秀才,如马洪,善于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才思敏捷,文笔很好,高岗的许多文稿出自他的手笔。高岗的秘书中有好几位都是文化程度和政治素质相当高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如华明、安志文等。华明后来是鞍山市委书记,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安志文与王鹤寿同为工业方面的负责人,在东北局的政策制定和干部调配等工作方面,高岗也常常徵求他们的意见。安志文和马洪后来担任国家计委的专职委员。1952年,高岗专门为自己配备了一位外语水平较高的秘书,每天收听国外广播,向他介绍国外的消息,以便他更多地了解世界形势及各方面的动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