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赵紫阳在建国后的第一桶金之一

(2005-03-13 01:47:13) 下一个

【原创】赵紫阳在建国后的第一桶金之一

 

在赵蔚的《赵紫阳传》中说到广东的方方排挤南下干部, 而赵紫阳作为南下干部中的重要的一员当然也在排挤之列。 但是在反地方主义运动兴起之后(实际上老赵就是为了这个才被南调的), 但是当时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方方,叶由于根深叶茂而且由于林彪的提议调回北京,作了个检讨也就罢了,保留华南分局第一书记职务,而方方则被撤职。 陶铸升为第二书记之后,主持全面工作,1953年叶离开广东,调任中南局代理书记,陶升为分局第一书记之后,赵也于1953年晋升为分局副书记,兼分局农工部部长,主持土改工作。 作为南下干部的赵紫阳不可能不积极参加反地方主义, 反地方主义和陶铸对赵的仕途影响极大, 赵是反地方主义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并且为此获得了陶铸等的赏识, 为以后的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事情是这样子的。

 

类似与每个王朝建立时的情况一样,东北、华东、西南、中南、西北四大军政委员会在1949122日成立,“分封”给高岗、饶漱石、刘伯承、林彪、彭德怀。 广东省隶属于中南军政委员会,叶剑英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任主席)。 1950年春,根据中南军政委员会的指示,广东开始试行“土改”,由方方担任广东省土改委员会主任。鉴于广东省的特殊情况,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叶剑英提出了“广东特殊”,先从“三县着手”的土改试点方案,确定先在揭阳、兴宁、龙川三县进行试点。但是,以林彪为第一书记,邓子恢为第二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土改委员会出面),在对广东土改的评价上,一直同华南分局存在着严重分歧, 认为特殊的提法实际上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

 

不久,时任中南局土改委员会主任的李雪峰,公开对广东的土改工作不满意,多次在机关报《长江日报》批评广东土改群众发动不够,太右,是“和平土改”。 然而以叶剑英为代表的华南分局却一再不同意中南局的批评,我行我素。在这一背景下,1951 4月,中南局开始大动“手术”,将河南南阳地委书记赵紫阳调到广东,任华南分局“俱乐部”(办公厅)秘书长,不久升任广东省土改委员会副主任(掺沙子)。 19511225日,又将四野政治部副主任、广西省委代理书记陶铸调任华南分局第四书记;陶铸一来,就接替方方主管广东土改运动。于是,陶铸与赵紫阳紧密合作,从牢牢抓住广东土改大权为突破口,全面接管广东大权。

 

但在接管的过程中,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由大军、南下干部挂帅的方针同地方干部不愿拱手让出权利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作为广东地方干部的老领导方方挺身而出保护广东干部。这样,陶、赵便开始提出广东地方主义问题,最终得到中南局和毛泽东的肯定。所谓“广东地方主义”,其特征是:1.反对中南局提出的“依靠大军、南下干部”,在干部任命中,偏重本地干部。2.提倡广东特殊性,搞“和平土改”。3.拉帮结派,“组织反党小集团”。

 

19535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通知,叶剑英正式调离广东。陶铸接任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赵紫阳经中共中央批准,升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并兼华南分局农村工作部部长,成为陶铸在广东的副手。这时,赵紫阳年仅34岁。赵紫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级干部之一。广东的陶、赵权力体制也随之形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