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媒开批王兆山,没人性去做鬼

(2008-06-18 04:24:05) 下一个
“做鬼也幸福”是对人性的亵渎
新京报

  “近30年间,由于人们习惯于用GDP、产值、金钱的标准来判断衡量所有的一切,导致了人文素质的削弱,让国人的价值判断在根基上出现了重要的偏移。许多属于常识性的判断,很多年轻人都不以为然……”表达这番深刻见地的,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钱乘旦的这个“判断”在现实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多的验证。6月6日,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在报纸副刊上刊发《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和《钗头凤·川之吟》两首词,尤其前一首中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发出“纵做鬼,也幸福”等感叹,引来广大网友不客气的批评(6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这是典型的“价值判断”在根基上发生严重偏移。地震大灾难发生之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得到各界赞誉。特别是在救灾过程中不断强调的“救人要紧”“人的生命是第一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但决不意味着我们乐见“死”。如此“设身处地”去臆测灾民的心理,是对人性的亵渎,是对“生命高于一切”价值观的严重“偏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曾经偏移的价值判断,此次汶川大地震后,举国降半旗为遇难的亡灵哀悼,就是在昭示着一个道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已经成为一个常识判断。

  基本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在底线根基上价值判断的严重偏移,是最可怕的。这样的结果,通常要在很久以后,才会让整个社会尝到它的苦头,公众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徐迅雷(杭州 媒体评论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