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鲥鱼入梦来

(2007-01-26 07:21:02) 下一个

鲥鱼入梦来

                ·刘振墉·

  有一次朋友们在我家聚会,美食家某君号称带来了一份希罕菜,打开一看,竟是一盆红烧鲥鱼(shad)!这才晓得美国也有鲥鱼,而且产地离我们住地不远,在一条大河与大西洋切萨皮克湾的交汇处。我感到十分的惊喜,当时就决定了,赶快去买,明天就去买!

  我的出生地距长江边仅四公里,随着屋后小河的潮涨潮落,早就熟知长江下游著名的三鲜:河豚、鲥鱼和刀鱼。每年春天,大家眼巴巴地盼着它们早点从海里游上来,好一饱口福。我的靖江乡亲们,似乎人人都是“发烧友”,即以有剧毒的河豚而言,年年吃死人,年年拼死吃,可见嗜好之深。但我素行中庸之道,总觉得吃河豚风险过大,而刀鱼刺又太多,所以偏爱鲥鱼。然而掐指算算,真不敢相信,已有十几年无缘再见到它们的尊容了。莫非这些年连鲥鱼也变得精明起来,直接在大海里生儿育女,不再呆呆地游到长江里来产卵了么?或者另有原因吧!所以今年在美国见到鲥鱼,怎能不产生“久别重逢”和“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呢?

  据说美国人不爱吃鲥鱼,在鱼柜前看看价格,就知此说可信了。各种鱼肉块,每磅价都在四、五美元到七、八美元之间,连泛红的海虾,也得五、六美元,而鲥鱼仅两美元多一磅。环顾左右,再也找不到更便宜的水产品了。若比比三美元一磅的韭菜,五美元多一磅的豆苗,更见其售价之低。

  我指定了一条鲥鱼后,售货员即从玻璃柜台内的碎冰上取出来过磅,并代客加工。还没来得及交代,鳞已被刮掉了,实在可惜。鲥鱼的鳞富含脂肪,烧熟后溶化成软软的薄片,中国的老飨们将其视为鲥鱼的一大特色呢!剖腹、去内脏并冲洗后,售货员托着鱼籽再三问:“你们不要吧?”这倒引起我们的注意,于是反问:“鱼籽有什么用?”经售货员解释,我们才明白,原来美国人崇尚鲥鱼籽,而不爱吃鲥鱼肉,和国人恰恰相反。所以整条鲥鱼便宜,而鱼籽单卖,要七块多美元一对呢!于是,我们请教了烹调方法后,将鱼籽也带了回来。

  第一次买回来的鲥鱼,重约四磅,横看竖看,外形看不出与长江产的有什么差别。将半条清蒸、半条红烧,用我们家的传统方法精心烹调。细细品味,其鲜、其嫩、其肥腻滑润,与国产鲥鱼相比,不但毫无逊色,似乎还略胜一筹。当然这里难免有心理因素,毕竟隔了十几年没吃过啦!一家人围着两盆鲥鱼边吃边闲谈,我突然想,虽然今天不是五月初五,也没有粽子,就当是过端午吧!这可是够奢侈的端午节啊!

  至于鲥鱼籽,我按照售货员介绍的方法,先用盐略腌些时,再用薰猪肉片(bacon)熬出的油煎至棕色,最后撒上胡椒粉,乘热吃香味浓郁,口感也不错。可惜我有冠心病和高胆固醇症,对这种美国风味的食品,只能尝新不敢多吃。所以下一次再去买时,特地问售货员:“有没籽的么?”原来也有公鲥鱼卖,而且价钱更低,只要一点七美元一磅,太好了。

  有几个晚上,我迷迷糊糊地、似梦非梦地老是在算一本鲥鱼帐。听说近几年国内鲥鱼,每市斤价钱都在三位数甚至攀上四位数,而且有些鱼还是直接从大海里捞上来的(看来即使真有精明的鲥鱼,也赶不上人的精明),味道较江上捕的差得多。如果明年我在美国的鲥鱼汛期,从邻近产地的机场,每天只要空运一百公斤到上海,由上海的委托人直接将货销至宾馆、酒楼或鱼市,每趟净赚一、两万元是靠得住的,一个汛期就是三、五十万元。啊!发财啦!发大财啦!

  不过,笔者这辈子只会读书和教书,如果有一个真正的生意人来竞争,我肯定不是他的对手。恭请读者诸君,千万别将我的发财计划透露给你的商界朋友。拜托,拜托!

          ※   ※   ※   ※   ※

刊登在 1996 华夏文摘 cm9608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月上柳梢头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想起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
二恨鲥鱼多刺
三恨红楼无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