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家乡的抗日第一仗(四)

(2007-06-28 19:48:06) 下一个

家乡的抗日第一仗 刘振墉

(苦难的年代系列之四)

日本人占领了如皋和靖江两座县城后,不久又占领了沿江的石庄和斜桥,,这是两个较大的集镇,距我们西来镇才十几里路,小镇上的人们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各自做着应变的准备。

我们那儿是江苏省保安第四旅的防区,旅长叫何克谦,所以人们常喊做“何四旅”。当地驻军的指挥所就设在我家斜对门,看到有不少军人进进出出,还听到里面有人大声地打电话,新拉的电话线沿着街道地面,不知通到什么地方去。按当时条件,能通上电话的,至少是个连部,也可能是营部或团部。从街上走过的军人也多了,军队天天在打野外,看样子,真像要在这里跟鬼子兵打一仗。

附近关帝庙房屋很多,住着大批队伍,至少有一个连。我最喜欢看他们下操,喊口令特别有精神,还唱歌,歌声响亮,雄壮有力。在记忆里,似乎还听他们唱过《义勇军进行曲》,但我不能十分肯定。

每次听见有人喊:日本人下来啦!街上就乱作一团,接着就有一批老百姓到乡下去投亲靠友。几场虚惊后,已经是十室九空,只剩下少数的老弱病残。

我家屋后有一条小河,河面不到一丈宽,往南约四五百米通到界河。界河有两、三丈宽,南面是靖江县,北面是如皋县,河道向东南方向延伸八、九里后就通到了长江。河上有一座木桥叫“西板桥”,是联结东西大路的必经之地。

那一天“狼”终于来了,但己引不起骚动,居民差不多已逃光了。我那年五岁,与年近七旬的祖母留守看家。只听得外面的枪声像节日放的鞭爆,就在屋后响,特别害怕,跟在祖母的身后边不敢乱动。这样响过几阵后,又变得死一样的沉寂。直到几个小时以后,街面上开始有人走动,听到有人在喊:没事啦!没事啦!才敢开门向外看。街上当然没有日本兵,中国兵也跑得一个不剩。我曾到屋后去看过,沿小河两边挖了不少坑(正式术语应叫做单兵掩体),河面上搭了好多处跳板,全是卸的老百姓的门板。我家前进是店面房,一排的门板,也被卸了去,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帮助扛回来的。

以后在夏夜乘凉时,多次听到大人讲起这段往事。据说何四旅的部队,不知道有没有看到日本兵,乒乒乓乓的乱开一通枪,掉头就溜了。日本兵走过西板桥时,根本没有理睬,他们一听就知道枪声在有效射程之外。

如果将这次也算作中国军队的抗日行动的话,那这就是唯一的一次。不久以后,就有小股日军长驻在我们镇上,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或骚扰,生活上有维持会来供应,至少在十里八里的范围内,遇到的中国人全是“良民”,日本兵就像在家里一样的安全、舒适,这样的快活日子他们过了有两三年,直到新四军东进到这里为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ongterminvestor 回复 悄悄话 Now they are still 良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