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市长一般不会招摇,吹牛吧? (图)

(2008-06-10 00:23:28) 下一个

美国市长的中国印象:中国很发达 人民很友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6-09 22:00:31

5月10日至18日,由北京市侨联邀请、加拿大中华总商会组织、山水文园集团支持的“美国市长及企业家代表团”来到了中国,9天里访问北京、威海、荣成、青岛、天津5座城市,参观奥运“鸟巢”、故宫、长城等著名景观,这些美国市长对中国有什么印象?

西好莱坞市市长约翰·杜拉,从小在美国接受的教育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所以人人都不自由,可是,到中国仅仅才一天,这种观念就完全被颠覆了。他说:“中国很发达,人民很友善,我真的希望能有机会带每一个美国人来中国看看。”

美国市长代表团在北京

5月13日,青岛奥帆场馆,此次代表团的成员、联合商业银行高级副总裁冯振发对祥云火炬的模型爱不释手,他举着火炬做了一个冲刺的动作,围在冯振发身旁的美国市长纷纷拍手,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同一天,在得知中国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后,代表团成员毫不犹豫地捐款赈灾,短短十几分钟,便筹集了3000美元。西好莱坞市市长约翰·杜拉更是为遭受地震之痛的中国朋友写了一首诗:“你可能认为我们被大海阻隔,或许,我们被不同的政府阻隔,或许,我们被不同的文化阻隔,但是,加州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意愿……”这首小诗,也被美国市长带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欢迎宴会的席间,并应大家的要求再次现场朗诵。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尤兰田听后,给予高度的评价。

这样的精彩瞬间,在“美国市长及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期间不在少数,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天,可是每一位成员都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概念之上,而是来自于亲身细微的体认。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有更多的市长朋友,因为每一个市长的背后都有一个城市的人民。”

——加拿大中华总商会名誉主席 李 辙

十年交友:“10+100+10000”

此次代表团之行,已经是“10+100+10000”计划推行的第二年,加拿大中华总商会名誉主席李辙是代表团的领队,也是该计划的发起者和组织者。9天时间,代表团所到之处,李辙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希望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有更多的市长朋友。”

所谓的“10+100+10000”计划,即每年邀请10位外国市长到中国,在10年中请100位市长,并影响100个商会或企业家用类似的方式去实现“民间外交”;10年后,中国就会有100个外国市长朋友和其背后的10000个城市的市民朋友。

“在这100个市长中,也许以后会有那么二三位成为总统吧?”李辙对自己的十年交友计划充满信心。去年,他邀请了加拿大的10位市长;今年,10位美国市长又如期到达中国;明年,他将计划邀请10位欧洲城市的市长。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李辙表示,这与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有关。五六年之前,李辙认识的一位加拿大国会官员对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从未到过中国,对中国存在诸多误解。于是李辙就将这位官员请到中国来,让他有机会认识真实的中国、友好的中国和发展的中国。果不其然,那次中国之行,给那位加拿大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全改变了之前他对中国片面的认识和看法,回去之后,他不断告诉朋友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且在之后的时间又多次来到中国。

这次经历给李辙很深的启发,“既然可以改变一个人,为什么我不可以改变更多的人?”于是,一个想法在李辙脑海中慢慢酝酿、成形。2007年,随着加拿大10位市长的到访,“10+100+10000”的十年交友计划正式启动。

5月17日,在“美国市长及企业家代表团”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笔者注意到发布会的主题被定为“朋友”,正如代表团团长、阿尔卡迪亚市长、也是此次代表团两位华人市长之一的鄂志超所言:“8天之前,我们之中的很多人还不认识,但是8天之后,我们变成了好朋友。”

“以海外侨团的身份‘以侨引外’,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不仅宣传了北京,更是宣传了中国。”

——北京市侨联主席 李昭玲

增进了解:打造中国映像

在此次“美国市长及企业家代表团”中,80%的团员此前都没有到过中国,这是他们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与这个国家零距离接触。9天的所见所闻,真的可以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吗?

对于这样的疑问,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认为:“‘10+100+10000’计划,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为社会服务,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海外侨团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民间外交’,也为侨联的海外联络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

说起“民间外交”,李昭玲认为:“李辙先生具有华侨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因此,这样的侨界企业开展民间外交会更有优势。”

对于这种做法所达到的效果,李昭玲女士有自己的亲身感受。5月17日,在“美国市长及企业家代表团”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曼哈顿滩市市长理查德·蒙特格蒙力握着李昭玲的手,用中文对她说:“很高兴见到你。”理查德是第一次来中国,就在9天之前,他还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可是9天之后,他已经学会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中文情有独钟的不止理查德一人,经过9天的时间,这些美国市长每个人都学会了一句中文,“早上好”、“你好”、“谢谢”、“很漂亮”……言语虽然简单,可是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如果不是对这个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如何能做到这点呢?

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代表团的领队李辙透露了一个细节,这些美国市长在到达中国的第一天还都是选用刀叉作为用餐工具,可是,两天以后,他们已经开始学着用筷子,再到后来的几天,即便有刀叉,他们也都会主动要求使用筷子。

细节很小,却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虽说海内存知己,可是如果没有增进了解的机会,又如何做到天涯若比邻?

西好莱坞市市长约翰·杜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小在美国接受的教育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所以人人都不自由,可是,到中国仅仅才一天,这种观念就完全被颠覆了。他说:“中国很发达,人民很友善,我真的希望能有机会带每一个美国人来中国看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