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国房,开德国车,吃中国菜,再嫁一个上海老公?

(2008-06-04 23:55:05) 下一个
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国房,开德国车,吃中国菜,再嫁一个上海老公,足够已,

吃中国菜,嫁上海老公


zt

2003-11-04 17:07 


  上海男人的温柔细心,脚踏实地,举世皆知。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幸曾与上海男生同学四年,明了原来他们从学生时代,便一点一滴地为以后成为好丈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男生够仔细。干干净净,出门不忘在口袋里放一包餐巾纸,用完了会及时向女生要。上课笔记记得详细工整,甚至用几种颜色的笔分门别类。一次我进了教室刚要坐下,一男生冲我大叫:“小心椅子!”我以为是那椅子缺胳膊少腿,看了半天没发现异常,便一屁股坐了下去。后来才知道他要我当心的是椅子上的灰。

  斟酌未来,外地男生往往牛皮哄哄,大话连篇不着边际,上海男生关心的则是琐碎具体的问题,小小年纪便已有很强的谋生意识和养家糊口的责任感。一次上课时和闹闹说闲话,他盘算着以后干什么工作能赚多少钱,要多少年才能在虹桥开发区买一间房子,没有房子哪来酱娶老婆。可是用全部身家换一间房,再拿什么去养老婆。听他把帐算得煞煞清,我在边上一愣一愣。

  还有一次和朋友闲聊,说起他暑假里打工的事,立即抖落一脸艰辛的神色。连连感叹每个行当其实都一样,何况到处人满为患别指望找到什么金饭碗,世道艰难谋生不易自求多福,并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学外语,一样打工不如出国去打,劳动力价值还能高一点。最好又看看我说,还是你们小妞幸福,到头来只要嫁个人,万事大吉,哪象他们要赤手空拳打下江山。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搞得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觉得活着真不容易啊。

  有几个女生曾去一男士府上一游,据说他周到地招待她们,为每个人盛了一碗冰淇淋再加一张餐巾纸,又问是否要吃这个尝那个。看他体贴入微的样子,立即被尊为未来的模范丈夫。

  这样的男生太多了。上海男人多年来形成的鲜明个性代代相传,后继有人。而外地女生一般对上海男生总是不屑一顾,历数其罪状:婆婆妈妈,精打细算,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有人连老鼠都怕,连排骨大小也要计较。可是相比某些所谓的汉子,大而无当不负责任,倒还是他们实在些,可爱些。他们不说大话,你请他帮一个忙,他不会马上拍胸脯:包在我身上,而是很谨慎地表示试试看。你以为没希望,但没准就办成了,比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强多了。并不是喜欢喝酒挥拳头,邋里邋遢再留一把胡子虚张声势就能算男人的。

  和上海男生相处,总觉得生活沉甸甸的,无路可逃,没有侥幸。当他们成长为男人,就自然而然成为家庭的支柱,单位的中坚。上海男人作为老公还是很不错的。怪不得别人会说,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国房子开德国车吃中国菜,再嫁一个上海老公。 摘自上海闲话


********************

上海男人标签

作者: 罗嗦  转自: 申江服务导报

  上海男人也是从弄堂里走出来的,和上海女子不同,逼仄的弄堂没有教会他们世故。

  不管怎样,上海男人从小都有书读,举止行为中,多少有些学校里的规矩;对女孩子,他们一致认为那是应该被照顾被保护的,因为从小春游坐车,都是女孩子坐着他们站着;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开支,而且长一辈的上海女人———他们的母亲能在尽量省钱的前提下,把儿子打扮得干净体面,因此他们从小就容不得肮脏破旧;上海人的各安天命也使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偷去抢,连考试作弊都被视为羞耻;长大后,如果不是工作或者恋爱,他们天天回家吃晚饭,然后陪父母看电视,然后洗澡睡觉……流行了电视征婚后,很多这样修饰得干净大方的男子都成了这档节目的主要嘉宾。虽然形容上海男人的,都是“妻管炎”、“豆芽菜”、“小气”……之类的贬义词,但“速配”中,上海男人的成功率还是很不错———全国、乃至全世界女孩不约而同地认为,嫁给上海男人是最幸福的。

  为什幺会这样?光道听途说,不来上海生活个几年,你不可能体会到,为什幺外人说的那些“缺点”,在上海这个城市,反而成了优点。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说一个上海男人“不像上海人”是在夸他,上海男人不一定受用哦!

精明


这可能是大家对上海男人的普遍看法。上海男人喜欢斤斤计较,他们把几分钱算来算去,精刮得不得了,但是到了后来还是个打工的。看一下就知道,凡是大款什么的都很少是上海人,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上海男人精明而不高明”的写照。上海男人中的确难得出几个极富极贵极红极紫的人物,不过,精明对于白领而言,是个必需的条件,所以上海的白领队伍特别地壮大。


因为精明,上海男人最懂得独善其身。知道如何在一个社会环境里,为自己争取到最有利的位置,同时又能得到好人的评价。不该看的事情不要看,不该听的事情不要听,不该说的事情不要说,上海男人最懂其中曲折,上海话就叫“拎得清”。


小男人


这是对上海男人最刻薄的说法,因为即使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有的上海男人也不会做,因为他们认为拔一毛也会痛的。更何况上海男人不喜欢喝白酒,不喜欢出游四海的朋友,不喜欢纵论天下大事,不喜欢闯荡天下,而是喜欢系围裙烧小菜,喜欢穿睡衣睡裤去菜场买小菜,喜欢讨价还价,买一块冬瓜搭一根葱或一块姜。在骗钱与被骗钱的CASE中,上海男人很少在内。民间的经济诈骗大案层出不穷,这事惟独不会发生在上海男人身上,就是上海男人普遍小气的缘故,因为小气,也就有所警惕,也就多了个心眼,当然也就少上当受骗。不过自然也少了因为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


绅士


或许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上海男人喜欢将自己打点得像个绅士,而不是将自己装扮得像个武士;上海男人讲究品位格调,比如:一件名牌西装,穿在深圳男人身上,也许只能穿出阔气和财气;而穿在上海男人身上,便可能穿出教养,穿出风度,穿出绅士。那些餐餐在巷尾排档解决,却日日西装尘纤不染、头发抹得光亮,“省在肚里,花在身上”的男人也是一种标准上海男人。据说能从口袋里同时掏出手帕和纸巾的男人肯定也是上海男人。上海男人不喝酒不抽烟也已成趋势,在这个方面经常被人斥为“矫情”,也就是做作的意思。但是,这一点在女人中间非常受用。


“奶油”


上海男人给人的印象永远离不开奶油,而正宗北方人巩汉林仗着自己的小细胳膊小细腿说全是齿音的普通话做了上海男人的活标本,以至于让全体男女老少乐不可支。早些年上海男人唐国强演个《孔雀公主》把自己给演奶油了,现在的海派奶油代表自然就落在陆毅身上。

  打架不动手

  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骑车人跳下,相互争吵,语言恶劣,甚至摆出打架的姿态,拳头都握紧了,然而却终于没打起来。半小时后,曲终人散,马路复又归于平静。这是上海街头常见的吵架方式。一个北方男人来上海,在地铁里看到两个上海男人吵架,面红耳赤。北方男人兴奋地嚷嚷:“拔拳头!打!”哪想到,到站后,门一开,两人又像没事人一样各自下去了。

  北方人以此称上海男人孬,殊不知,这也是上海男人的高明之处———车子相撞必定是要争吵的,上海到底不是君子国,小部分男人的修养还有限。但除非万不得已,上海男人是不会轻易动拳头的,因为上海男人还是理智的,讲道理的,动了拳,事件就升级了,可能要到警署去解决问题,这对双方都没什幺好处。另一方面,还有笔账要算,动了武,把谁打坏都不合适,医疗费啦,误工费啦,谁来承担?你见过没?要是上海男人和对方打起来了,他身边的女人一定会气得一跺脚自己先走的。

  上海社会治安这幺好,上海男人的贡献不可抹杀。

  口头禅

  “我老婆……”

  上海男人喜欢说“我老婆”,“我老婆说,今年最流行竖条子的领带。”“我老婆说,现在的黄鳝不好吃。”一派理直气壮。连单位里登记私车数,“车主”一栏上,填写的名字也都是老婆的。诸如家里的财政、股票经营这些“小事”,男人也是一概不管的,他只负责开户、存取保证金之类跑腿的“大事”。

  不过,上海男人并不在乎人家说他“怕老婆”,也不爱花功夫和别人争论。其实这又哪是真的怕?一点点的不好争斗,一点点的虚心学习,就能让家庭稳定起来,让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什幺不好?况且男人本来就不如女人细致,琐碎的家务事———吃什幺、穿什幺,包括一年一次的验车,抓在手里又有什幺意义?上海男人都去赚钞票了,“内政”由女人一把抓,合情合理。

  除去养家,上海男人也有真正的“大事”,婆媳关系这一关,男人比女人更难过。问问中年上海男人,他们多半都被问过“如果你的媳妇和老娘同时掉到河里去,你先救谁”,这时,要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拉住母亲的手,看着你的漂亮女人说“先救你”。不过,因为上海住房的改善,上海男人也“解放”了,再去问问二三十岁的上海男人,被两个女人记挂,不要太幸福哦。

  据说能从口袋里掏出纸巾的男人肯定是上海男人,把自己收拾得一尘不染兼香喷喷的男人也肯定是上海男人。外地一家公司的朋友说起这幺件事,一次下班后,大家临时决定去上海同事的宿舍聚餐,进门前,同事连连打招呼:“没有收拾,乱得很。见谅见谅。”一推门,朋友吓了一跳:“乱得很”就是这样啊———被子迭了;废纸篓外绝无垃圾;碗筷也收拾了……唯一的“没有收拾”就是碗筷堆在池子里没洗。

  上海男人在这方面经常被北方人斥为“矫情”,也就是做作的意思。但这一点在女人和外国人中间非常受欢迎———谁愿意和脖根耳后有肥沃土壤的男人一起出没呢!

  所以,你在上海的街头,很容易识别出哪些是上海男人:他们的小手指不会留长指甲,连肉刺都要时时剪;他们的头发很干净,每月花50元到中等规模的理发店修剪的大有人在;他们穿黑皮鞋不会配白色棉袜;不带恶俗的金链子(袖扣除外);他们时不时整理由领带、衬衫、西装构成的三角区;他们坐下时解开西装扣子松开领子松开领带,站起来后马上令它们恢复如初……上海男人时刻注意“在精致中必须显示随意”。

  凭着三杯两盏的几句亲昵,上海男人是不会慷慨解囊的。他们宁当施主,不当债主。上海男人也喜欢酒肉,但是上海男人不会将酒肉作为友情的唯一载体,所以喝了酒说大话、夸海口、拜兄弟、认爹娘、开空头支票的也少,酒肉朋友也少。据说,在骗钱与被骗钱的案件中,上海男人很少。民间的经济诈骗大案层出不穷,在北方发生过,在南方发生过,唯独上海发生不了,就是上海男人普遍“小气”的缘故,因为“小气”,也就警惕,也就多了个心眼,也就少上当受骗。

  所以上海男人也不喜欢骗人。很多人表扬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好,如果由于他的失误多绕了路,他们是坚决不会多收钱的———万一乘客投诉,敲掉饭碗,那也是得不偿失的。还听一位足球记者说,上海球员祁宏在法国治疗时,请了个大连姑娘做他的翻译,接触没几天,大连姑娘就对祁宏赞口不绝———虽然祁宏在法国治疗期间的费用由中远俱乐部负责,但祁宏绝不乱花一分钱,“懂事极了”。

  让人生气的事也是有的。从北京来上海工作的女孩来“投诉”,说公司里两派人吵架,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上海男人是不会出来帮腔的。但事后,他们多半会义愤填膺地指责你的对手如何卑劣。这种男人太善于计算每一段时间的价格和每一件事情的成本,他并不特别喜欢什幺,也并不特别讨厌什幺;他们知道什幺时候该说什幺话,什幺话会获得多少利润,什幺话又会付出多大代价。不过,这好象不算上海男人的特质,因为上海男人对他们也是不齿的。

  尽管口碑不佳,但上海男人很少和别人理论。他们都是君子,却不怎幺爱动口,在口上占便宜他们不屑,他们喜欢用事实说话。就像信奉“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一样,关于上海男人的好的坏的,只要上海女人明白,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你千万不要以为说一个上海男人“不像上海人”是在夸他,上海男人还不一定受用。

  所以,尽管口碑不佳,上海男人即便在北方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他也不会为了不被人识破身份,勉强自己学带“儿”音的普通话,甚至可能会比他们在上海更爱讲上海话———在上海,他们反倒有时候爱讲讲普通话的,因为那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表现之一。但到了外地,尤其是五湖四海云集、三教九流混杂的地方,他们不能容忍当地人不加区别地把他们混同于一般的外地人,也不能容忍别的外地人不加区别地把他们引为同类,当然更不能容忍其它上海人把自己看成了外地人,因此,只要有一个上海人开了头,其它上海人便会立即响应,兴奋而热烈地大讲上海话。

  其实,这也是上海人的通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