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副总理与德国外交部长参加汉堡“中国相遇欧洲”的开幕式,并相互发言 (图)

(2008-09-12 02:22:20) 下一个



寻找世界新秩序

“中国相遇欧洲”的开幕式上,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中国会在未来的国际政策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新诞生的政治与经济力量中心的竞争中,中国将会首当其冲,位于最前列。“中国相遇欧洲”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三届。因为它的经济意义与地位,也被称为“汉堡经济峰会”。

周三,中国相遇欧洲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德方最高代表、外长兼副总理施泰因迈尔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顺便一提,上周末,施泰因迈尔也成了德国社民党为明年大选推举的总理候选人。他在讲话中说,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谁,都在寻找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而假如不同新兴崛起的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进行对话,是不可能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的。

回归理智,回归价值?



施泰因迈尔承认,这个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即便这样,人们也必须回归理智。假如我们不回归理智,那么我们自己制定的一些规则也将失掉价值或被抛弃。回到权力阵营的逻辑里,复活冷战的思维模式,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德国外长的这些话既象是对中国客人说的,也象是对保守的联盟党的发言。该党去年秋季推出了一个亚洲战略纲领。这个文件在指出亚洲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同时,建议德国和欧洲以一个声音说话,遵循价值体系的原则,同承认这些价值原则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等结盟。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的这份亚洲战略文件,事实上是要求德国的外交政策回归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做法,否则,亚洲的崛起便意味着我们的没落。



在对华关系上,施泰因迈尔入主外交部后,基本上遵循的是一条务实路线,这是主流,联盟党提出的战略主张并没有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体。德国外长承认,过去的一年,在德中关系史上不是最简单的一年,中间有过波折,但关键是,德中两国的高层交往没有中断,我们没有停止交流对话,在困难的时候更是如此。默克尔在总理府会晤达赖喇嘛后,德中之间的定期法制国家对话、人权对话等曾一度取消或被推迟。德中关系突然降温之后,施泰因迈尔外长曾写信给中国外长杨洁篪,表述德国对中国政策的立场。他还利用共同参与国际会议的间歇,同中方直接交谈。现在,不仅以上两个会晤恢复正常,德中两国各部委副部长级的业务会谈也达到了原来的状态。

对话与交流,在施泰因迈尔看来是实施外交政策的必要前提。没有它们,就会由原先的沉默、仇视、不理解和不负责任的轻率引发成武力冲突,而且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全盘失控,就象目前的高加索危机一样。

中国是伙伴,不是威胁


前总理施密特也参加了“中国相遇欧洲”。他同施泰因迈尔交谈

张德江副总理在演讲时,把主要目光对准了欧洲,他称赞中国和欧盟的历史开始了新的一章。他对在场的大约380名观众说,中国是伙伴,不是威胁,是机遇,不是挑战。他认为,双方应加强政治经济交流,指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张德江谈到德国时,特别提到德国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救援,这是两国之间友谊的证明。

从2004年开始,汉堡市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相遇欧洲的峰会,今年是第三届。上届是温家宝总理亲自率团与会的。今年,中方派出国务院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张德江领队出席会议。周一,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了张德江,一般认为,此举可以缓和会见达赖喇嘛招致的德中关系的恶化,为今年10月在北京参加亚欧峰会时免不了同中国领导人相遇,做些感情上的铺垫。

中国相遇欧洲系列会议将于9月12日结束,本次会议的主题围绕保护气候和保护环境展开。主办方为汉堡市工商会。为配合这一活动,汉堡市举办为期两周的题为China Time的170多场活动。



李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