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没有行李的美利坚之行

(2007-01-28 21:05:49) 下一个

没有行李的美利坚之行

27-11-20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距离美利坚之行已经接近两个月了。我已经提不起劲来写原来计划好的东西。哎呀,残念(日文:“遗憾”),做什么事都要靠一时冲动。不过,我还尚存一丝热情谈谈当初计划的框架内容。我将游记分成七部分,刚好涵盖了圣经旧约和新约的大纲。

我最恨就是写游记,而且从来不对他人的游记感兴趣。除了高一时,看看三毛的沙漠之旅打发一下语文课的时间,我对游记特别抗拒。 我就是不明白游记有什么好看, 别人看见了日出我又没份欣赏,别人在旅游途中错过了日落又怎样呢,我还不是照样得在下班途中挤公共汽车 

好了,是时候自打嘴巴了。

1.         纽约-“地是空虚混沌。”

我的第一站纽约之行完全奉献给地球另一面的周公了。我在那儿两天,日夜颠倒地睡足两天。生活一片空白,就像当初神创造天地一样,我是空虚混沌。所以,看到这儿,你可以不用那么羡慕我了。

我倒要提一下在来纽约之前的印象。联合航空的空姐是“要什么没什么”,连身材样貌都没有,更别说服务态度和机舱设施了。和中国南航相比,是典型的两极分化。在三藩市转机到纽约,下机前我给别人让左边的路,不小心碰到右边的一位年轻人。哗,后生可畏,他竟然用手戳我的背,还说我怎么怎么不好,长气地与他旁边的伴儿诉了好几分钟的苦。当时机舱非常狭窄,又赶上群情汹涌,人人都要回家吃晚饭,我连转头的空间都没有,当然没法将这个小子逮住再礼貌地骂上一句“Calm down, boy!”。哼,算我倒霉 

2.         波士顿-伊甸园

            上帝用泥土造亚当,在他的鼻孔吹一口气,他就醒了。 好了,我也终于醒了。一睁眼就开始见识了典型的发达国家的落后公共交通。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一迟再迟,结果我在火车上又睡着了。上帝让亚当再睡觉时,取他的肋骨为他造了一个配偶夏娃。我也有收获,发了一个梦,在PDA的小屏幕上用笔戳了半小时纪录下来。本来以为可以在我学期末的小小说中大派用场,其实回到家后,还是将它狠心地删掉。呜呜,心疼死了。唉,这是后话。

           

            在我的日记中,我将波士顿之行比喻为“精神旅行”。但这个题目稍微严肃了一些,我还是喜欢“没有行李的xx之行”。除了你能猜到的意思,它主要是取”行李”Honey” 谐音, 为工作原因,他没有和我去美国.我的波士顿之行被我改编成一篇小小说。但我没有描写我头一天晚上去的旅游商业街和古老的爱尔兰酒吧。我倒是饶有兴致地对接待我的大学同学问长问短,想知道她怎样取得一份在博物馆工作的机会(羡慕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谈起其他大学同学在美国当初留学移民的生活,彼此都很感慨。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真不容易。

            我很喜欢她住的公寓,很简单又使用。只住夫妇二人,小小的,觉得特别有家的感觉。我们稍微谈了一下宗教。我很高兴有人与我分享一直不敢说的东西。当然,听到相同的声音并不代表我们的意见就是对的。不过最重要的是听到真心话,还有开心见诚的分享。

            我的小小说是从波士顿的第二天开始的。我和朋友逛了一些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富人住的僻静小巷,遛狗的林荫大道。这些都在一个叫Beacon Hill的地方附近,我的小小说的第二章就是描写了我在那儿看到的东西,像那朵紫色的牵牛花,还有牵牛花绕着的栏杆,等等。下午的时候,我和朋友坐火车去哈佛。我编造了火车上男女主角的对话,跳过了我朋友的先生去教会弹最后一次管风琴的细节,也没有提到与他们的一位ABC朋友共进午饭的事。我将重点都放在游哈佛大学的上面。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我见到哈佛大学区的消防局。哈佛的名字在中国人的心里绝对是金招牌,我们一向深深仰慕在哈佛念书的人。你可以想像我这种热爱念书的人多么向往它。但我一看见哈佛的消防局,立刻有一种从天上掉下来的感觉。哈佛人也得吃饭,也需要灭火设施, 也像我们一样受白眼被冷落欺负。你以为全世界就你一个是哈佛博士,只有你会写惊世之作?满城都是博士,每个人都比你知道的所谓专业知识懂得多。那位朋友的先生是哈佛硕士毕业,念的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说他也以为自己够专业了,谁知道有一天他碰上一个念理科的学生,发觉对方翻译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比他还多。哈哈,还是乖乖地承认我是广外扩招前的英语毕业生,一起在广州嚷嚷两声,做做井底之蛙吧。

最多游人集中的地方是哈佛大学奠基人的石像。他们摸着他的脚照相,就像我们向水里的龟扔硬币,真新颖。我和我朋友的先生,他是我以前的大学老师,聊起我正在看的英语文学大师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原来大家都要依赖书后的注解,我才稍微有点安慰。 想起我当初看不懂James Joyce另外一本小说,到现在已经能将这本小说读懂,这漫长的八年抗战(1998-2006),我对文学的坚持和热爱就像拥抱一个梦一样不真实。我今天已经能轻而易举地将四年来学的文学批评理论抛开,转入试验阶段的创作。人总要成长的, 有点疼,有点不舍得,但明天会更好嘛。

注: 我没办法写下去了,最大的问题是我拖得太久,生活中老是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写一天的游记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的初稿,再来两个小时的修改,最后需要隔一天时间的消化,再做无数次的修改。我的私人日记有一个完整的版本,但全是英文的。想必你们也没兴趣看,所以没有继续整理。你知道,私人日记可以乱写,写给别人看的,就得好好地修饰一下。各位同学,包涵包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