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人之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如果还有明天

(2010-08-21 20:09:15) 下一个




如果还有明天 ─ 佛法的智慧 ─




一九九
0的秋天,演完最後一场生老病死的对话,送来新的希望。



──阿信(信乐团)对薛岳致敬所写RAP的歌词


在青涩二八年华里,有著无人可诉的压抑心情,那时台北的中华路还没拆,下了课时常跑去「佳佳唱片行」买「录音带」。薛岳成为我的偶像,自然而然《摇滚舞台》也成了我宣 的出口,後来进了大学,自认对於民主政治的热情大於无知的偶像崇拜,後来知道薛岳因肝癌将不久於人世而举办了「灼热的生命演场会」,深深被他对梦想与理想至死不渝坚持唱到最後一分一秒的精神所冲击与感动。


三年前正在念硕士班的艺术家朋友也是肝癌末期,我趁上班中午去台大安宁病房探望他,正诧异他是否已走时,护士告知他躺在病床上搭救护车去参加死前朋友为其所办的最後一场画展开幕。後来在朋友部落格上看到了他插著管,身躯有一点变形,憔悴的妻子与我家儿子年龄相仿的稚女围绕其旁的照片,朋友说是为他完成死前的梦想与筹募子女教育基金,隔日报纸也刊登壮志未酬、尚未展翅的明日之星艺术家死前展讯,还忆及昔日你罹病之初,怨叹为何是二十五岁的你?你也深切期望有能如插画家几米得癌後愈,且拥有大红大紫的机会,死前北、高两地办了个展。事隔多年思忆此事尚历历在目,学佛前,我一定赞叹你有著如同薛岳般的拼命精神;学佛後,我只能一掬同情之泪而无限感叹你的执著,今夕是何夕啊!还有多少人记得你?死前因病痛之苦而无法出声念佛,心里却还担忧眷恋著妻女及世间的声名美誉,真是情何以堪啊!



但是我要把握每次感动,如果还有明天?

                                                                               --刘伟仁作词



学佛前,「把握当下」或是「放下」几乎是看待生命的真谛、座右铭或生活的态度。殊不知完全落於「意识心」上,只有自己内心认为的真方是真,我的理想、我的爱情、我的财富、我的功成名就等,到头来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一切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黄粱一梦罢了。


学佛後方知「意识心」在睡著无梦、在闷绝昏迷、甚至在死透时,你的意识早已断灭,只是你不晓得,没有察觉而已,如同电影123格播放或日光灯快速闪烁,因而没有感觉到它在变化。所以「意识心」是经常在变异与断灭,当然它无法贯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非是恒而不断的本际。那我这一世执著易灭的虚妄假心要干吗?相对於「妄心」,那什麽是「真心」呢?「真心」不就是人生更重要、更需追求的目标吗?

人一旦出生,必定迈向死亡,死亡的日期没有预告,它来的时候,六亲眷属不能替代,朋友至交不能调换,恩爱的夫妻也不得不把配偶孤独地放在荒郊野外的坟冢间而不能不分别,时间久了,尸骸也毁灭消失了。还剩下什麽呢?黄土一坯吗?生命难道只有一期吗?生命的实相必不是如此简单!事实上我们已轮回多劫,只因胎昧隔阴之迷,浑然不觉,所以真的有轮回、真的有三世。


难道你对於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点儿都不在乎吗?你还被世间五欲系缚吗?一期生命究有多长?你掌握的住吗?到底除了有形躯壳外,生命的实相究竟为何?阿含经中 世尊曾开示∶「什麽处所是世间一切事业之所以会有的原因呢?这一切事业是从什麽地方现起的呢?又是被什麽束缚?因什麽处所而认为有我?是什麽使得众生被无明所遮盖,如此爱五隂色身,执著的在遥远的生死路上奔走及生死轮回?是什麽使得他们流转生死而不知本来的实际呢?」啊!原来 是穿越时空、也超越意识,是声闻法所称的「本际」、「穷生死蕴」;缘觉法所说的「识缘名色」的识、大乘法所开演的如来藏-阿赖耶识。

如果还有明天,你想要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样说再见?

                                                                              --刘伟仁作词


盲龟百年从深海底浮出海面一次,又能遇到一块浮木,其上有孔,当海龟伸出头呼吸时,刚好穿过浮木孔上的机率,真是微乎其微!好比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又善知识难遇、如来藏正法更是难闻。如增一阿含央掘魔罗经卷四记载∶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奇哉!如来哀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於未来正法住世馀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如果还有明天,至今已然有真确的答案了!那你要如何装扮呢?当然是利用一期有限时光努力学佛,学佛也就是学「生死」的智慧,了知生死的智慧就在「如来之藏」。朋友们!不必说再见,让我们谨记普贤菩萨慈悲的叮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