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國際競爭力 各指標總整理

(2008-01-16 13:20:38) 下一个
台 灣 國 際 競 爭 力

1.
惠譽信用評比 (Fitch Ratings):台灣評等展望「穩定」

    2005年及2006年,國際知名信用平等機構惠譽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皆評定台灣主權信用為「A+」,同時台灣各項評等展望都為「穩定」。惠譽信評會連續兩年維持台灣的主權評等不變,主要因為台灣有豐厚的外匯存底;惠譽也評估我國政府赤字占GDP比率由2005 年的3.7%將降至2006年的2.8%;同時台灣外債仍極低,接近零。惠譽並預估台灣2006年至2008年經濟成長率均可維持在4%,這些皆是台灣主權信用評等級數及展望穩定之正面因素。未來若政府赤字持續好轉,還可能續調升評等。
2.
IMD評比: 2006年 台灣整體競爭力世界第十 八 ,亞洲第 四

    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2006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整體競爭力在全球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十八,在亞洲地區排名第四。2006年台灣競爭力排名是自2002年以來首次滑落。名列世界前10名國家與2005年相同,前4名的國家排名維持不變,分別為美國、香港、新加坡及冰島。 在東亞國家中,日本與中國明顯進步,較去年分別上升 4名與12名,排名分別居第17、第19。韓國則由第29下降為第38,滑落9名。以2006年來說,香港、新加坡、日本與中國均是近5年來最好的一年,臺灣與韓國則均是近5年來排名最落後的一年。

註: IMD「世界競爭力」排名係針對4大類、20中分項和321項細項指標綜合計算後做出各國世界競爭力之排行。
資料來源:IMD,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1~2006.

3.
WEF評比: 台灣 全球 競爭力世界第 十三 ,亞洲第 四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 WEF )最新的「 2006-2007 全球競爭力」報告首度採用最新評比方法,將過去的「成長競爭力指數 (GCI) 」與「商業競爭力 (BCI) 」,統合為「全球競爭力指數 (GCI) 」,瑞士領先世界,台灣在 WEF 的歷年競爭力評比中首度跌落十名之外;在亞洲地區則為第四,僅次於新加坡、香港及日本。

2006年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WEF)


資料來源:WE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5、2006.

4.
EIU評比:台灣經商環境「非常好」

    依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formation Unit,簡稱EIU)最新公佈的未來五年(2006-2010年)國家或地區經商環境預測中,台灣經商環境評比為第一等級的「非常好」,全球排名為第十九名,在亞洲則高居第三名,僅次於新加坡(第三名)與香港(第六名)。此顯示台灣投資環境穩健,優質的經商環境深受肯定。EIU並指出,由於經濟基本面堅強,政府應持續推動經濟自由化及民營化政策,並鼓勵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發展,俾進一步健全產業結構。EIU同時也預估台灣勞力素質及勞動生產力未來將更加提升。

2006~2010年台灣經商環境展望(EIU)

註: 評分範圍為1至10分,分數越高,表示評價越高。
資料來源:EIU, country forecast-Taiwan, 2006.


5.
BERI評比:台灣投資環境排名全球第六,亞洲第三

    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 BERI)於2006年6月最新公布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中顯示,台灣投資環境評比成績仍然優異,與挪威同列全球第六名,僅次於瑞士、新加坡、日本、荷蘭、挪威,並為亞洲第三名;其中「營運風險」、「匯兌風險」兩項指標分別為全球第三、第四。BERI在此次評比中續將台灣列為最高的1A等級,屬於低風險、適合進行投資之國家。BERI並指出台灣名列全球前30個最自由經濟國家之林,營運風險不大;至於政治風險則主要來自於中國之威脅,但BERI認為隨著台灣與中國展開對話,未來10年間,台灣政治情況預計可逐年好轉。此外,對於經濟活動下滑現象,BERI認為台灣政府已採取各項振興景氣措施,因此估計台灣的經濟活動仍將穩健成長。BERI同時還預測至2010年台灣投資環境都將持續進步 。


  2003~2006年台灣投資環境風險及勞動力排名(BERI)


  資料來源:BERI,「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IERM)」、「勞動力表現評估報告(LFEM)」
      ,2003/8; 2004.4;2005/8;2006/6 .


6.
WEF評比: 台灣資訊科技競爭力躍居全球第七、亞洲第二

    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WEF)在2006年公布的「2005-2006年全球資訊科技報告」中指出,台灣的「網路整備度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NRI)」排名,由全球第15躍居第7,首度進入全球前10大,在亞洲地區各國中排名僅次於全球排名第2的新加坡,是自2001年以來評比最好的一次。

  WEF已是連續第5年發表全球資訊科技報告,是研究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如何影響各國發展與競爭力最權威的評估報告,而NRI指數是評估一個國家利用ICT推動經濟發展及提高競爭力的標準之一。今年的報告是由WEF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所合作編撰,對全球115個經濟體進行評比。

  報告中具指標性的「網路整備度指數」排名,美國由原先的第5名躍至首位,取代新加坡成為網絡整備最完善的國家,新加坡則退居第2,其他前10名依次為丹麥、冰島、芬蘭、加拿大、台灣、瑞典、瑞士和英國。

  在科技先進國家中,以台灣和韓國的進步最受矚目,台灣進步8名,位居第7,韓國也由第24名進步為第14。亞太其他地區的排名,香港由第7退步為第11,日本也從第8跌落為第16,澳洲排名第15,印度排名第40位,而中國大陸則下滑9位至第50名。

  網路整備度指數是由環境(environment)、整備度(readiness)及使用度(usage)三大指標所構成。依WEF評比,台灣的市場環境指數排名全球第3,基礎建設第13,排名大幅往前,使環境主指標的評比,由去年排名23名,大幅前進至第10名。

  在使用度指標中,政府使用度的表現最佳,排名全球第4,個人使用度由去年的27名進步到第9名,商業使用度同樣排第9名,台灣整體的使用度評比居全球第5。

  台灣的個人整備度排名第4,商業及政府整備度分別為第16與第9,整備度整體排名第8。


7.
WEF :台灣環保績效,全球二十四 、亞太第五

    世界經濟論壇 (WEF)於2006年發布之「2006年環保績效指數(Pilot 2006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報告顯示,台灣在全球排名第24,亞太地區排名第5。

  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06年環保績效指數」報告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世界經濟論壇、歐洲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研究的報告,針對全球133個國家的環保績效進行評比。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表示,此項研究是以「減少環境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壓力」及「促進生態系統的生命力及健全天然資源的管理」兩大環保目標為基礎來設置評比項目,依照6大政策類別中的16項指數來排名。6大政策類別為: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空氣品質、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具生產性的天然資源及能源穩定度。此項指數除可顯示該國的環保成效外,亦注重各國政府在環保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將環保成效與政府環保政策目標相連結。

  報告顯示,在133個國家中,美國的環保績效排名第28,不但低於其他先進國家,甚至落在台灣、馬來西亞、哥斯大黎加和智利之後。

  在亞洲國家中,馬來西亞的排名最高,居第9位。日本名列第14;南韓稍微落後,名列第42。其次為菲律賓、泰國、印尼。中國大陸名列第94。若擴大至亞太地區來看,除紐西蘭排名第1之外,澳洲排名則在日本之後、台灣之前。此外,全球排名落後的多半是非洲、中亞和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在最後20名之列,分別為第118和第127名。

  「2006年環保績效指數」報告顯示,台灣在水質 8 源、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有不錯的表現,但在空氣臭氧量、農業補貼、過度捕魚、再生能源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耶魯大學環保專家表示,台灣在環保績效指數表現良好主要是因為環境衛生與水資源項目評比名列前茅,政府對環境污染控制及天然資源管理的投資有顯著的成果,對現有環保問題的因應措施也有初步成效,但長期來看仍面臨嚴重挑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